新華社南昌10月23日電 題:163份留任申請——記江西吉安163位主動留任的第一書記
新華社記者郭強 熊家林
在江西省吉安市,今年有163位第一書記主動提出留任申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初心——想為貧困群眾多做一些事情,為脫貧攻堅多貢獻一點力量。
163份留任申請
思忖再三後,劉智勇再次提出了留任申請。
40歲出頭的他是吉安市臺辦的一名幹部,也是永新縣龍門鎮黃崗村的第一書記。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從2015年開始大規模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劉智勇成為吉安首批1041名駐村第一書記之一,任期兩年。
2017年,劉智勇任期屆滿,但村莊尚未脫貧,他選擇了留任。今年,第二個任期屆滿,村莊也順利脫了貧,但他依然選擇了留任。「村子剛脫貧,一些產業還剛起步,等村集體每年有10萬元穩定收入,我才能放心回去。」他說。
在今年新一輪第一書記選派中,吉安共有163位第一書記主動申請留任。他們中年紀大的已到退休年齡,年輕的有「90後」;有第一次留任的,也有一留再留的。
這163份留任申請,除1份外,其他獲得批准。
被「婉拒」的是吉安縣萬福鎮圳上村第一書記蘭兆義,他是申請留任的第一書記中年齡最大的。
2016年,58歲的蘭兆義主動請纓來到圳上村,在他的帶領下,圳上村已成功脫貧。
去年底,蘭兆義到了退休年齡,但想到村裡還有幾戶未脫貧,他繼續留了下來。今年,他又提出留任,但當地政府考慮到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婉拒」了他。
如今,接替他的同事周海鈞已到任,但蘭兆義偶爾仍會打電話問問村裡情況,村裡有事也會徵求下他的意見。周海鈞說,他仍是村裡的「編外第一書記」。
他們為何申請留任
第一書記長期駐村,有的顧不上年幼的孩子,有的錯過見父母最後一面,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對「為何申請留任」,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
10月23日,永新縣禾川鎮汴田村第一書記吳頁寶介紹村裡的蔬菜大棚。新華社記者 熊家林 攝
有的是因為一份未完成的願景。在永新縣禾川鎮汴田村,吳頁寶也留了下來。他是吉安市農科所的蔬菜專家,也是村民捨不得放手的「蔬菜書記」。在他的指導下,如今村裡種菜的畝均純收益從2600元增加到近6000元,貧困戶從31戶減至3戶。
說起留任的原因,他說:「有的村民技術還沒完全掌握,這個時候離開有點不放心,想堅守到脫貧攻堅最後一刻。」
10月22日,遂川縣雩田鎮村口村第一書記方敏軍在村裡臍橙基地查看掛果情況。新華社記者 熊家林 攝
有的是舍不下和群眾的深厚情誼。「留任,說不猶豫是不可能的。」遂川縣雩田鎮村口村第一書記方敏軍已是第二次留任,去年因村裡有事,他錯過了見父親最後一面。如今,大兒子13歲,小兒子才幾個月,他不想既欠下對父親臨終的陪伴,又欠下對兒子成長的陪伴。
但當村民將一份按著一個個紅手印的請願書遞到他面前時,他又留了下來。
還有的是在扶貧中收穫了成長。1992年出生的羅威威是遂川縣新江鄉橫石村第一書記,也是這次留任中年齡最小的。剛到村裡時,村民們只當這個清秀小夥是來「鍍金」的,直到村裏白蓮產業從無到有,用電從低壓不穩變穩定,村道從泥巴路變硬化路……
「現在回到家父母都覺得我變化特別大。」羅威威說,選擇繼續留任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幫助村民的同時也收穫了成長。
帶著初心繼續前進
163位第一書記主動提出留任申請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初心:想為貧困群眾多做一些事情,為脫貧攻堅多貢獻一點力量。
謝冰,井岡山市廈坪鎮廈坪村第一書記,2015年來到這裡,一待就是四年。2017年2月,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謝冰說,他很榮幸,這個歷史時刻的背後也有他的一點微薄力量。
今年,謝冰再次申請了留任。他說,雖然脫了貧,還要繼續帶大夥奔小康。
還有一些第一書記在扶貧中進一步明晰了初心——
「剛下村子,我以為只是完成一個短期任務,不用耗費太多精力。」永新縣三灣鄉九隴村第一書記鄭兵坦言,第一次坐車3小時到駐點村,看到這麼偏僻的地方,心裡直打鼓。
「既然來了就要為當地群眾做些事情。」抱著這樣的想法,鄭兵投入到扶貧工作中,修路、裝路燈、引產業,隨著工作深入,他對扶貧有了新的認識。51歲的他一留再留,如今又開始了第三個任期。
更多第一書記帶著初心繼續前進——
萬安縣高陂鎮符竹村「90後」第一書記肖巖說,脫貧攻堅進入衝刺階段,剩下的都是「硬骨頭」,但他們一定會排除萬難,確保脫貧攻堅戰取得最後勝利。
在吉安市扶貧辦主任巴庚明看來,當地上百名第一書記懷抱初心,主動擔當使命繼續留任,是全國成千上萬扶貧幹部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