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自我,還能找到職業方向嗎?

2020-11-09 璃語職美人
    01

    阿華是一名應屆畢業生,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年紀輕輕的她並不清楚自己未來到底要做什麼。

    阿華找到了我。

    在諮詢的開始,阿華就一直和我強調這麼一個觀點:「我必須要找到一條職業主線,否則我不會輕易開始!」

    我不禁為阿華的想法捏了把冷汗。

    這個觀點的背後,是一種對自我概念的深刻誤會與執著。

    我深知,阿華的觀點代表了當下很多人的集體性迷局,那就是,很多人都因為長久找不到所謂的「自我」而陷入焦慮和迷茫,所謂「我到底應該做什麼?」這類問題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 是的,不論是當下影視作品還是很多雞湯文套路,它們都特別尊崇一個觀點,所謂「先找到自我,再找到適合的工作」。

    果真?

    這裡面就有一個巨大的邏輯漏洞,那就是,什麼是「自我」?

    02

    曾經有一位復旦大學法語系的畢業生,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就不想做只能複述別人語意的傳話筒,毅然違背了老師的期待放棄了專職法語翻譯的職業生涯,進入了一家代工奢侈品牌的法資企業,任職十個月漲了三次薪,成為了老闆的得力助手和私人密友。

    就是這位姑娘,後來參加超級女聲的選秀節目,成為一位特立獨行極具時尚感和個性的創作型歌手,她是尚雯婕。

    對比時下很多成功人士聊自己時總是熱衷於「找到熱愛的方向堅持做下去」的簡單粗暴的論調,很多人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了我們更多的啟迪和答案。

    其實,你要找的那樣東西,確切來說是「自我認同感」。

    事實上,「自我」根本就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不是你的性格,甚至也不是你的喜惡和行為傾向,它更多地是指向一個地方,那就是「你所創造的一切」。

    沒錯,你是你創造的一切,你是你所做的事情,除此,所謂的「自我」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就好像我們談及賈伯斯時,我們會想起蘋果以及他離經叛道的事跡和驚人的創造力,我們根本不會在意賈伯斯到底是什麼性格,這個人有著怎樣的喜好,等等。

    • 正是因為很多人被「尋找自我」這個概念所限制,他們認為一定要找到方向才能努力,在沒找到方向之前,他們這也不敢想那也不敢嘗試,於是能力無從談起,經驗更是一紙空談。

    與其說他們在找工作,不如說試圖找一份職業寄託,恨不得一朝選擇一份職業,從此安穩到老高枕無憂——而恰恰是這種思維,扼殺了人生的很多可能性!

    03

    幾年前的一天,我接到過這麼一例諮詢案例。

    諮詢者的起步很低,當時的他只有中專學歷,因為家境貧困,他無法繼續讀書,但他一直想要學習,為了給自己攢夠讀書的學費,他從中專畢業之後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找到一家單位當保安,之所以選擇這個職業,是因為這個職業能夠包吃包住,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後,他的工資可以全部被攢下,就這樣,他靠著三年的保安經歷,為自己攢夠了學費。

    找我諮詢的時候,這位小夥子為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孤注一擲花費三年的積蓄去讀書,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辦。

    事實上,經過諮詢,我發現他並不是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只是這個夢想一直埋藏在他的心中,他怕說出來遭人恥笑。

    我至今還記得他談及夢想時言語間透露出的莫名興奮,他說自己熱愛足球,特別想從事和足球有關的工作,經過層層梳理,小夥子最終明確,自己完全可以努力做個足球解說員或者足球類媒體編輯。

    沒錯,就是這樣一位小夥子,在很多人看來他曾經的職業經歷似乎是卑微而不堪的,但在我看來,這是一位敢於為自己夢想負責的人。

    在夢想面前,沒有誰低人一等。

    後來這位小夥子給我發來一段反饋,諮詢之後的他通過努力考取了一所心儀的大學,而他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名體育編輯,未來也可以開通自媒體進行相關的賽事解說。

    • 事實上,很多職場老人也會被這種問題困擾,即「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即便這個人之前有過答案,但隨著環境與認知的變化,TA可能會產生新的觀點,從而顛覆之前的概念,但這並不重要。

    因為「你是誰」代表了你對自己過去的認知,而「你想成為誰」則代表了你對自己未來的展望。

    如果苦苦追溯無果,倒不如從未來著手。

    04

    諸多職業諮詢案例讓我漸漸意識到,找工作就像找對象,更像是一個「展現」自我認同的過程——即,你所找的工作反映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喜好、以及你的價值傾向。

    1、「自我」會隨著歲月及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它需要通過你的創造才能呈現出來

    如果你的內心潛藏著一些夢想,不要試圖壓抑它們,如果能夠從事相關工作自然最好;如果迫於生計壓力,也不要忘了給自己內心的夢想留些時間與空間,將它們養大。

    就好像當年愛唱歌的尚雯婕並沒有意識到,一場選秀節目會對她的命運產生怎樣重大的影響。

    • 命運很難說得清,它往往會在這些不經意的時刻給你安排一些機會。

    這麼看來,哪有什麼找到職業主線再去努力一說呢?

    2、努力是人生常態,你需要將努力變成習慣

    依據巴甫洛夫發現的幾個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規律,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努力本身就是一種優勢,而這種優勢的形成,靠的絕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多年如一日的堅持,堅持久了,努力則將失去就會變成吃飯喝水這般稀鬆平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習慣的力量」。

    這種規律,被稱為「動力定型」。

    • 巴甫洛夫認為,動力定型是人的習慣的生理基礎,恰恰是源於各種習慣的養成,人才會不用花費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很多活動維持下去。

    比如,你不需要去想,早上起床從穿衣到洗臉等一系列活動就可以順利進行,並且你從來不會感覺到累。

    利用這種規律,你大可以把很多事情變成自己的習慣,在你不知道往哪裡走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將一些事情固定下來成為習慣,比如早起、比如讀書、比如寫作,等等。這些習慣說不定就會在日後給你帶來積極的改變。

    你相信嗎?如果你可以做到長年累月堅持一件事,遲早有一天,就會有這樣的機會來臨,讓你的命運發生轉機。

    3、任何時候,你都擁有選擇權

    記住,即便面對困境的時候,自己也擁有選擇權,千萬不要把一些困境刻意放大,試圖掩蓋自己的責任。

    比如,你對一家單位不滿意,完全可以跳槽啊,誰也沒有攔著你不讓你跳是不是?

    問題在於,有些人心裡很清楚,自己多年來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來,成天沉浸在「抱怨」與「唱衰」裡,不僅無法給單位帶來價值,而且會直接影響到新進員工的發展。

    • 事實上,如果你對現狀不滿意,為何不想辦法改善呢? 

    • 如果真的無法改善,何不另闢蹊徑,去培養自己的能力或愛好呢?

    畢竟,人生不是電視劇,根本不存在什麼主線,但是誰也無法確切地知道,你今天走的一些看似偏門的路說不定哪天就成了主線,但關鍵問題在於,到那時,你還沒有放棄,並且一直在做積累和努力。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在尋找自我的這條道路上,或許是沒有終點的。

    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站在未來的角度進行職業嘗試與探索,不必為了快點達成結果而不安。

    要知道,即便道路是崎嶇的,但「知道」這件事本身,就具備無窮的力量。

    「人們之所以不願改變,是因為害怕未知。但歷史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一切都會改變。」——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

相關焦點

  • 工作五六年,找不到職業發展方向?用這些方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在職場上,工作一段時間,找不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感覺人生比較迷茫,是很多職場人士最容易犯的職場通病。首先自我介紹下,我是一家私營企業高層管理,在深圳任職總監,國家註冊高級企業培訓師,在職場積累了二十幾年的綜合管理經驗。
  • 很迷茫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怎麼辦?
    今天老高我就分享學員們的一個問題:很迷茫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怎麼辦?而現在,我們都太急功近利了,出名要趁早,要迅速走上人生巔峰,忽視了底層的自我探索、自我了解過程。雖然在職業的起跑線上搶跑了,但完整的職業生涯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堅持下來的人才是真正笑到最後的人。布萊恩關於職業生涯的理論讓我意識到,原來在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標前,有一個探索階段,也就是人生做加法階段。
  • 工作迷茫找不到方向?不懂職業規劃,再努力都沒用
    圈外同學創始人孫圈圈在一次直播中,問到關於職業規劃的問題:」如果你現在工作做的不開心,想要換工作卻找不到機會,該不該做職業規劃?「」如果你工作很順利,正在朝著目標努力,該不該做職業規劃「面對這兩個問題,大部分人都回答」要「她又問,」回答'要『的朋友,你們做了職業規劃嗎?」結果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沒有「。
  • 如何找到自己職業方向
    初入職場,很多童鞋找工作都是很盲目的,像只無頭蒼蠅一樣到處面試,跑了很多公司,也浪費了很多時間,結果大多數找了一份工作來湊合著。迷茫,焦慮,誰的青春不是這樣過來呢。如果你剛開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就要在這條路上慢慢摸索自己的人生方向。
  • 陷入職業迷茫和倦怠,找不到方向,我應該怎麼辦?
    …… 生活中,有太多人在進入職場後,越來越迷失自己,或者厭倦了一眼望到頭的未來,找不到任何的激情與動力,我們容易將其定義為職業迷茫、職業倦怠等等。 不少來訪者因為這類問題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但深入探討發現,很多我們所謂的職業迷茫、職業倦怠,其實都是表象,更多還是與內心相關。
  • 離職之後找不到工作,很迷茫怎麼辦?千萬別自我懷疑,心寬路就寬
    許多朋友離職之後找不到工作了,該怎麼辦?一、別自我懷疑,調整好心態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調整心態,越著你急越容易找不清方向,越會慌不擇路。我之前有段時間找工作,找了四個月才找到合適的,中間也有錄取的,但是跟自己的預期有些差距,還是決定再堅持堅持,那段時間覺得自己有經驗但依然找不到工作,很焦慮很煩躁。
  • 找不到目標和方向,怎麼辦?
    再如,奮鬥到30來歲,成家立業,孩子也過了需要人帶的階段,想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卻發現找不到方向。餬口不難,但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如果你或身邊的人,也有過「空心病」,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
  • 30歲跳槽4次還找不到方向,一定做錯了一件事
    在我看來,她畢業於英語專業本科;暫無其他可圈可點的專業技術;目前從事的工作與專業有一點關聯性,但關聯性不強,有想夯實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但無方向,不知如何落地,希望能做得更有效,我也希望能早日與她溝通,找到適合她的職業方向,並切實把現有職業技能與未來工作相聯動。
  • 三十而立,我還是一事無成,職業規劃幫助我找到方向
    在職場上找到自己的價值感,成為不可替代的人是每個有事業心的人都渴求的。但是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才是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需要怎麼走也是很多人的現狀。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職業規劃能幫到我們什麼?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職業規劃有著不同的意義。1、職業前期:積累知識,做好儲備。2、職業探索期:確立職業方向。
  • ...了找不到方向預示著什麼 夢見迷路了找不到去學校的路是什麼意思
    夢見迷路了找不到方向預示著什麼 夢見迷路了找不到去學校的路是什麼意思夢見迷路,所求不成。《敦煌本夢書》夢見自己迷路,暗示生活或工作的壓力讓你身心俱疲,渴望能好好放鬆。夢見迷路了,或是明明在往前走,但卻無法前進,這表示最近的你已經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了,應該要冷靜下來好好思考才行。準備考試的人夢見迷路了找不到出口,意味著少改變主意為妙,在錄取邊緣應多努力。創業的人夢見迷路了找不到出口,代表雜亂無章必須整頓,否則虧損失利。談婚論嫁的人夢見迷路了找不到出口,說明可望成婚。坦誠相待。
  • 興為教育靠譜嗎?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我找到了方向
    有一段時間了,迷惘、困惑,比畢業還慌張的那段日子,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去年這個時候的自己慌張無措,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因為工作崗位的原因,我喜歡的很多事情都不足以支撐我在這條路上的堅持。一直以來,我都是個思想獨立、行為獨立的人。我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工作之後,狀態完全渙散了,沒有主心思想,別人都在做著什麼,我在糾結應該做什麼。
  • 為何上了大學反而迷茫、找不到方向?
    自我認識進入大學這個大平臺,佼佼者也會更多,或許自己在曾經高中長居第一,但是在大學就可能泯然眾人矣。我們先不論能否激起鬥志,讓自己超越更優秀的那些人,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不被自身的落敗變得灰心喪志,調整自己的心態才是第一位。
  • 感覺對未來很迷茫,該怎麼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歸根到底是兩條:1、這份工作掙不到錢。2、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職業規劃沒有做好,才導致以上結果的發生。到底該如何做好職業規劃呢?老王認為,職業規劃就是通過分析找到自己內心最想做的事情以及自己最擅長的內容。到什麼是自己內心最好做的事情呢?也就是找到自己興趣點。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呢?就是自我分析或找類似老王這樣的專業職業諮詢人員來幫你分析。
  • 想跳槽卻找不到下家,職場「閃跳族」們,你們真的知道自己的專長嗎?
    職場是個競爭激烈的地方,每個成功的職場人身上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向陽君發現無論是想做好職業規劃,還是想發展得更好,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自己的專長。然而,從向陽生涯18年的職業規劃諮詢實踐上來看,近五成的諮詢客戶都不明確自己擅長的東西,對自我能力評估的不清晰也導致了他們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毫無頭緒,時常會淪為依靠跳槽來試錯的「閃跳族」。
  • 找不到目標和方向,怎麼辦?3個建議助你擺脫空心病狀態
    也曾多次聽他說想改變,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又遲遲沒行動,他總跟我說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日復一日,每天焦慮疲憊,卻又毫無改變。真的應了那句話,有人把1年過成了365天,有人卻把1天過了365次。其實小L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 如何打破迷茫,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從小到大,我們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考高分,上一所好的學校;努力學習,找一份好工作。而對於如何了解自己,了解職業和如何做職業規劃這樣的教育卻是少得可憐。以至於大部分人畢業之後,在面臨就業甚至是步入職場後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熱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要去什麼行業、什麼公司、什麼崗位。
  • 深圳:年輕海關關員「找」工作找到職業幸福感
    「以前每天沒日沒夜地加班,賺到了錢,卻賺不到幸福感。」曾在建築企業工作過的明茜說,如今在深圳海關工作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這是一種自我價值的提升」。
  • 25歲,仍覺迷茫,如何確定職業方向?
    於是,我們就這樣慢慢變得普通,成為一個自我麻痺的人。很多人一開始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職業,但是他們不知道以自己的能力還能做什麼其他工作,找不到新的方向,只能得過且過。數據顯示,67.3% 的人想轉行,但其中只有12.7% 的人真正想清楚了轉行的方向並且為之做功課、下功夫。而更大部分的人,連新方向都沒能找到。
  • 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一定要從事喜歡的職業嗎?
    幾乎很少有人在小時候就能確定自己長大後要從事的職業,多數人在大學的時候才開始考慮要從事的職業。由於多重因素影響,很多人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怎麼樣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呢,我們從大學時期、找工作時期、工作後時期分別分析一下如何找到喜歡的職業。
  • 大學本科,找不到工作,你願意做月薪3000的服務員嗎?
    儘管在當今的社會本科學歷的價值有所下降,但作為大學本科學歷的學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老夏認為也沒有必要先去餐館做月薪3000元的服務員。除卻服務員工作對未來求職可能會出現的的一些不利影響,你應該還能找到更好的選擇,也有機會做更好的目標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