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大的翡翠玉器加工地的廣東四會,開展過一次專項整治活動。查出了一批「造假大戶」。
他們造假翡翠所使用的工具極其簡單,且成本低廉,真正的是「一本萬利」加喪心病狂。
靠著這一口大鍋,翡翠造假小作坊的老闆就能「煮」出上億元的帝王綠翡翠!
看看下面這張照片:
煮好的翡翠撈出後,還要在曬場上晾乾,濃鬱滿綠的色澤,拿到市場上分分鐘就可以賣個幾千甚至上萬。
這些無證、無牌、無良心的小作坊,就是靠著低廉的造假翡翠,來冒充市面上暢銷的高檔翡翠,不知坑害了多少翠友!
其實不光是翡翠,在國內整個玉石市場,制假售假的案例比比皆是,那這些假貨都是如何產生的呢?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喜歡玉石翡翠的多,了解玉石翡翠的少。甚至一些翠友連A貨、B貨、C貨、D貨的分類方式都不清楚。
這就導致了很多翠友在購買玉石翡翠的時候,容易人云亦云,糊裡糊塗就吃藥上當了!
今天我們就詳細說說翡翠的分類方式,對於翡翠造假也能有個清晰的了解。
A貨翡翠指的是天然翡翠。
這一點應該大部分翠友都知道。但是還有一小部分新入行的翠友一提到A貨,就以為是仿製品。
翡翠的A貨和服飾的A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在玉石鑑定證書上,我們常會看見在結果那一欄寫著「A貨」字樣,這就是天然、真品的意思。
因此,如果你買的翡翠玉石經過檢測後不能標註成A貨,那麼就說明它是假的!
先來看翡翠的第一種假貨,被稱為B貨,意味經過酸洗、注膠的成品。
強酸的浸泡清洗是為了人為改變玉石的內部結構,使棉絮、雜質等減少,從視覺上感覺玉石品質「變好」了。
但如果內部或表面有些細微的裂縫無法掩蓋,那麼注膠就可以完美解決。
經過酸洗、注膠的玉石就宛如整容一般,從原本的其貌不揚、種質粗糙變得顏色豔麗、毫無瑕疵。
但這樣的B貨玉石戴久了之後,就會因為化學成分的殘留,導致皮膚過敏發炎,嚴重的可能引發皮膚病!
簡單鑑別方式:
酸洗看紋路
其實酸洗就是故意破壞了玉石的結構,所以經過酸洗的玉石在放大鏡下都能看到凹凸不平的酸蝕紋,這就是真假的關鍵所在。
注膠看螢光
不光是翡翠,像南紅、綠松石這些都有注膠B貨的存在,鑑別方法也是一樣的,那就是用一把365納米波長的紫光燈手電筒。
比如注膠南紅在昏暗環境中,表面會呈現圈狀或是線狀的白色物質,這就是膠的螢光反應。天然真貨是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的。
而注膠翡翠則是通體都泛著螢光,簡直假得太明顯。
如果你的玉石在紫光燈下只是出現星星點點的螢光,無需擔心,那只是拋光蠟粉的殘留罷了。
第二種假貨被稱為C貨,C其實就是英文單詞「coloured」的縮寫,所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經過染色的假貨。
顏色畢竟是很直觀的感受,尤其是新入行的翠友多是「好色之人」,他們在選擇翡翠的時候,往往第一著重點就是翡翠的色,再加上撿漏思維,導致他們很容易買到人工染色的假貨,
隨著造假手段的更新,染色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比如加熱焗色的、輻射改色的、填充色膠等等。
那如果不小心戴了染色貨會有什麼危害嗎?
對於健康損害不大,損失的是錢財,還有就是看到時間不長,翡翠掉色、褪色的感官和心靈刺激。
鑑別:
想要鑑別染色C貨也很簡單,帶著個放大鏡仔細觀察顏色分布即可。
一般來說,因為是人為故意染色,所以C貨表面會呈現出呆板、濃厚的情況,而且在一些縫隙中還會看到色料堆積的現象。
最後一種假貨叫作D貨,其實與其說是假貨,不如說是冒牌貨,這些都是由一些長得像、叫得像的其他物質冒充天然翡翠玉石進行售賣。
例如用綠玻璃冒充綠翡翠:
除了玻璃這個「萬能模仿王」之外,石英巖也是個「萬能毒藥」,翡翠、和田玉、南紅......熱銷的玉石它都能冒充。
鑑別:
這些「替身」之所以能成功冒充,那就是與真品有很高的相似度,想要區別只能抓住「細節」。
例如玻璃中的氣泡常常讓它露出馬腳、石英巖的透光性和光下顆粒分布也會讓它藏不住狐狸尾巴......
但想要立馬知道結果,送去權威機構鑑定是個最簡單、快速的辦法。
這些假貨其實並不難鑑別,所以一般情況下,造假人都會選擇特定的地點把這些假貨傾銷掉。今天就順便和大家說一下這些假貨去哪裡了?
最容易買到假貨的當屬下面這3個地方:
一、底價網店,依靠P圖後的仙圖吸引你自動上鉤。
今天的網絡世界,讓我們足不出戶也能買遍全球,珍貴的翡翠玉石也不例外。
不少人看著網店裡精美的產品圖,再看看低於市場的價格,就忍不住「剁手」了。
可是,只要你理性分析一下,就覺得這東西不靠譜了。
近年來翡翠礦源不停減少,優質翡翠更是高價難得,而像小網店這種「物極美,價極廉」的情況顯然是違背市場規律的。
此外,自然界有一句法則,就是越好看的東西越危險。這句話用在網購翡翠玉石上也同樣行得通,越好看的照片,可能真相越醜陋!
因為商家就是通過各種修圖、作假手段來欺騙你的眼睛!
二、各大旅遊景點,打著各種文化紀念品的口號對你進行誘惑。
不知道是不是全國統一,還是巧合,全國大大小小的景點附近,總能有玉石翡翠售賣的小店,而這些門店往往也格外的生意好。
是因為他們的翡翠玉石真的好?價格便宜?通通不是,很多人買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文化紀念。
這些景點附近的商販總會以各種「故事」作為噱頭,吸引遊客購買,不少人聽著聽著就相信了。
但事實的真相往往是翡翠玉石是假的,故事嘛也是假的!
三、商場的促銷活動品,用低折扣誘你購買。
最後一個地方也是我們平時逛街就能遇到的,那就是商場。
很多商場都會以促銷活動、抽獎低價的方式,讓顧客花一點點錢就能買到一塊金鑲玉或是其他小件玉石首飾,聽起來是不是很划算?
如果你佔了這個便宜,也就上了商場假貨的當!
其實這種促銷的翡翠玉石本身價值就不高,至少比你花的錢還便宜。
商場就是利用消費者佔便宜的心態,打消了消費者應有的警惕心理,所以才會花小錢吃大虧。
如今不管是政府,還是市場方面,都加強了監控管理,但是在豐厚利潤的驅使下,難免有一些「漏網之魚」,繼續製作假貨坑害普通消費者。
除了依靠官方管控外,我們自身也要加強鑑別假貨的技能,這樣才不會吃藥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