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叔粵灣房產
作者 | 灣叔
來源 | 粵灣房產(ID:GBAfang)
據三聯生活周刊發文,今天黑龍江住建廳官宣,為防止出現建築亂象,黑龍江省嚴格限制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要求不得新建高度500米以上建築。
不過灣叔查了一下,這是國家今年早就透露過的,全國統一實行,黑龍江不過是在今天明確響應而已。
摩天大樓本就是一個城市經濟實力的象徵,對發達城市是錦上添花,對欠發達城市卻不能雪中送炭。
我國部分地區正處於經濟轉型中,並沒有額外建造摩天大樓的能力,強行建高樓只能對轉型中的經濟,帶來破壞。
那麼,我國現在的重點城市裡,誰是摩天大樓之最呢?
高樓分布概況
摩天大樓這個東西,至今沒有統一概念,我國原先是以100米為超高層建築標準,大部分發達國家以60米為基準。
財大氣粗的燈塔國則把152米,即500英尺定位為超高層建築。
目前,世界建築學會,把300米以上列為超高層建築,作為新的標準。
在我國城市中,深圳的高樓數量遙遙領先,有115棟位於200米到300米的高樓,17棟300米以上的建築。
而同為大灣區中心的廣州也有46棟200—300米高樓,10棟300米以上高樓!
老牌金融中心香港,200~300米高樓94棟,7棟300米以上高樓!
但如果看600米以上高樓,全國只有上海中心大廈這一棟。
我國幾個發達城市,不誇張的說,確實有想建多高樓就建多高的能力。
但根據前面發改委提到的通知,我國現在對超高層建築有500米和250米兩道紅線!
總結下來就3句話:
一般情況下不準新建500米以上建築,如有必要,需向中央上報等待審核。
250米以上建築要向省級住建部審查,並送往住建部報備。
100米以上建築要根據城市條件,充分說明建築理由。
截止2019年,國內真正交付、高度超500米的大樓只有6棟,北上廣深各一棟,天津兩棟。這意味著500米作為一條嚴格的分界線,很可能會成為一線城市、直轄市的專屬。
重點城市的高層建築
作為我國少見的一批起步於商貿、金融的城市,港深廣高層建築都伴隨著城市的起源史,就像地王大廈,幾乎是看著深圳一天天長大的。
而其他那些經歷過農業時代,歷史更悠久的城市,在高層建築方面表現怎麼樣呢?
首先是對高層建築並不感冒的首都北京,目前僅有528米的「中國尊」和330米的國貿,兩棟位於國貿CBD的高層建築。
另一方面,北京還有嚴格的限高令,CBD項目限制在100—180米之間,五環內超高層建築也會越來越難蓋,預計未來北京的超高層建築主場,很有可能會轉移到通州。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上海的超高層建築也不算多,存在這種誤解,很可能是一種「陸家嘴效應」,目前上海只有5棟300米以上的高樓,都在陸家嘴。
有趣的是,我國目前高層建築數量最多的,是近年來風頭正盛的網紅打卡聖地—重慶。
重慶憑藉2200多幢超高層建築,成為我國的「空中大都會」,是北京的17.8倍!
有趣的是,重慶的高層建築並不像其他城市一樣,以寫字樓為主,大部分的高層建築身份其實是住宅!
不止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超高層住宅小區,也比一線城市更多。
同樣,綜合考慮各個區域的地形、採光、產業結構及發展水平等因素,城市摩天住宅小區的數量分布表現出南北差異。
南方城市,像重慶、成都、深圳、廣州,以及武漢等超過30層的住宅小區數量整體較多,北京、青島、天津、瀋陽、西安等北方重點城市,超高層建築有所不及。
總的來看,摩天住宅數量的分布,呈現「南多北少」的特徵。
廣深的摩天情結
總體來看,我國內地城市中,摩天大樓最具規模的,就是廣深兩座商都!
以商貿立足的廣州,一直有摩天大樓情結,目前擁有10座300米以上高樓,超過香港、上海,僅次於深圳。
雖然廣州的超高層數量不及深圳,但因為超高層建築集聚度更高,10棟超高層,有9棟位於天河CBD,讓廣州的摩天色彩更濃厚。
一平方公裡的花城廣場,兩側分布了7棟超300米、10棟以上超200米的高層建築,這讓珠江新城成為全國,3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最密集的區域,CBD的地位不言而喻!
而深圳目前除了摩天大樓數量領先全國,規劃中的摩天大樓也會更多。
根據深圳最新發布的《城市規劃標準和準則》,深圳已基本取消商業、工業用地的容積率上限。
這意味著在深圳建寫字樓,可以大膽追逐人類建築工程學極限。
和住宅不同,商辦物業對間距、採光並不敏感,取消容積率上限,實際上是可行的,這讓深圳又一次領跑全國。
不過,深圳的超高層建築分布上比較分散,羅湖、福田、南山多個區域都有超高層建築,就連龍崗這樣的關外地區,也準備建設600米以上的高樓。
2019年深圳超高層建築一覽
也許正因為如此,深圳也一直缺乏一個像陸家嘴、珠江新城這樣衝擊視覺的未來之城。
其實灣叔認為,廣深追求超高層,除了商務色彩濃厚的原因之外,更是因為這兩個城市,面積在我國重點城市中,實在排不上號。
北京國貿CBD沒地方了,還有大把的空間可以利用,到通州、到順義,甚至還有河北可以為首都承接。
但廣州深圳卻不行,自己沒多少地方不說,周圍的兄弟城市也沒有多少地方可用,有地方的交通又沒跟上,實在沒有能力承接。
同樣的像重慶,城區多為山地,建設用地資源的稀缺性,決定其縱向發展,才能滿足居住需求。
這樣的自然條件,就只能向容積率伸手要空間了。
所以理論上,從對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和現代城市的發展來看,科學有序的規劃超高層建築,是有其發展的必要性。
在城市的集中商務區,在繁華商業區,規劃建造超高層建築等……
但同時,超高層建築的規劃建設必須適度有序,不能盲目跟風形成攀比。
超高層建築的建造使用成本都相對較高,而且過多的無序的建造超高層建築,亦會使城市失去原有的特色。
灣叔覺得,在追求發展空間的同時,一座城市也應適度保留一些「城市記憶」和「城市烙印」,才能使城市散發出自己獨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