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間,中國國家認監委官方網站更新了
法國嬰幼兒配方乳品生產企業在華註冊名單,其中註冊編號為「FR 53.084.014 CE」的企業CELIA-LAITERIE DE CRAON信息被更新,認監委用醒目的紅色字體為它添加的備註為「自2017年12月5日,暫停在華註冊資格」。
12月6日,中國國家認監委也在官微上發布消息稱,一家法國嬰幼兒配方乳品生產企業被暫停在華註冊資格。
公開資料顯示,CELIA-LAITERIE DE CRAO生產著法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喜麗雅」(CELIA),它隸屬法國蘭特黎斯集團(Lactalis,又譯作拉克塔利斯)。
除了Celia喜麗雅品牌外,法國蘭特黎斯集團還擁有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Picot(中文名字:貝果),同時也為在華銷售的多個奶粉品牌代工,如Mon Petit維達寶、Bebe Laita法瑞康、安琪兒Neoangelac Plus等。
業內人士向《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穀君,此次CELIA-LAITERIE DE CRAON被暫停入華資格,非常及時,超乎意料,這也說明中國有關部門正在嚴格把控進口奶粉,這對於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兒;
同時,這也提醒國內渠道、門店在選擇進口奶粉的時候,務必謹慎,尤其是那些代工品牌,說不上哪一天就被暫停生產資格了。
「很多國人迷信進口奶粉,但鐵一般的事實,不斷告訴大家,進口奶粉問題也很多,只不過,此前沒有被關注發現而已。」
回顧一下新聞背景!
12月2日,法國衛生部發布公告,因疑似導致沙門氏菌感染,緊急召回由法國拉克塔利斯集團生產的共12批一段嬰幼兒配方乳粉。經與法方聯繫核實,上述產品的生產企業為CELIA-LAITERIE DE CRAON,其註冊編號為FR 53.084.014 CE,已獲得在華註冊資格,但涉事批次產品未出口至中國。但海淘方面還無法確定!
CELIA-LAITERIE DE CRAON企業對導致產品不合格的風險隱患未能充分識別,未能對其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性危害進行有效控制,不能持續符合註冊要求。
根據《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國家認監委決定12月5日起暫停CELIA-LAITERIE DE CRAON企業的註冊資格,並通報法國主管當局。相關信息可在國家認監委網站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專欄查詢。
法國衛生部發布的公報中寫到,來自法國8個大區的20名半歲以下嬰兒近期感染沙門氏菌,經調查,已確認其中13名嬰兒在感染前曾食用今年7月中旬至11月底之間產自拉克塔利斯集團同一生產地點的一段嬰兒奶粉。該集團已宣布緊急下架相關產品,並對已出售產品進行召回。
此次召回的奶粉包括350克裝無乳糖貝果一段嬰兒奶粉等。法國衛生部要求家長立即停止使用這些奶粉,並在兒科醫生等專業人士建議下選擇適當的替代品。
公報還指出,除已在衛生部網站公布的12批嬰兒奶粉外,相關品牌其他批次產品仍可正常食用。
沙門氏菌是常見的食品汙染源,常通過被汙染的食品傳染給人類,可引發急性腸胃炎。感染者臨床表現包括發熱、腹瀉、嘔吐等。
沙門氏菌中毒的症狀主要由急性腸胃炎為主,潛伏期一般為四至四十八小時,短期是數小時,長期是兩天至三天,前期症狀有噁心、頭疼,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症狀有嘔吐、腹瀉、腹疼,糞便以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黏液,一般發熱的溫度在三十八攝氏度至四十攝氏度,重病人出現打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的症狀。
病程為三天至七天,一般預後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多數沙門氏菌患者不需服藥即可自愈,嬰兒、老人及那些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應就醫治療,沙門氏菌攜帶者不可從事準備食物的工作,直到獲得醫生的許可。
這份法語公告說,受沙門氏菌感染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發燒性胃腸炎伴血性腹瀉。針對嬰兒所在家庭調查初步結果顯示,其中14人一直在食用Picot和Milumel的奶粉產品。
實際上,這也是一家有「前科」的外資乳企!
早在2014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14年8月份進口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結果顯示,CELIA-LAITERIE DE CRAON(喜麗雅,主做代工)生產的一款重量為4630千克的法瑞康嬰兒配方奶粉抽檢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為"菌落總數"超標。
據悉,這款不合格法瑞康嬰兒配方奶粉的進口商為廣東省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對於此批次不合格產品,廣東進口岸予以退貨處理,沒有流入國內市場。
為了從源頭保障進口嬰幼兒配方乳品安全質量,自2014年5月1日進口嬰幼兒配方乳品境外企業註冊實施以來,截至目前國家認監委已批准19個國家90家境外嬰幼兒配方乳品企業在華註冊。國家認監委將依法繼續嚴格實施境外企業註冊,對已註冊企業加強事中事後動態監管。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財經嘯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趙然 HZ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