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邱薇薇
作者簡介:邱薇薇,1957年3月出生。1964年在瀋陽軍區八一學校就讀。1983年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在遼寧省電子研究設計院工作,現已退休京醬肉絲
「萬歲軍」中的「鐵血團長」範天
我中學時代的同桌範琳,明天路過瀋陽,我們班同學要小聚一下,以盡地主之誼。今天看了他的朋友圈,得知他是為 「東野一縱(38軍)後代紅色四平行」 而來,明天是特意到瀋陽來看望老同學的。在他的朋友圈,看了他發的一組照片,並配有文字:
70年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和平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將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硝煙瀰漫的戰場;70年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前赴後繼,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凝聚衝破舊世界枷鎖的力量;70年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消失在歷史的帷幕之後,但為人民幸福甘願奉獻生命的高尚情懷卻穿越時空,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光陰荏苒,歷史被永遠銘記。
當年同學時,我們只知同桌的父親曾任38軍副軍長,是著名將領。今天才知道他是 一名 「最可愛的人」!我們在網上可查詢到:
範天恩(1922-2001年12月2日),山東省泰安市人,1938年1月參加革命。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山東第4支隊戰士、政治指導員、教導隊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警衛營營長、作教科科長。
範天恩是日本人編寫的《韓戰名人錄》中唯一一名中國軍隊的團長,兇悍、多謀。範天恩抗美援朝時期,任中國人民志願軍38軍第112師335團團長。在入朝第一戰役中,該團一舉攻佔了飛虎山成名。繼參加飛虎山阻擊戰後,戰鬥整整五晝夜,抗擊了南朝鮮軍隊一個師和美軍一部極其頑強的進攻,斃傷俘敵1800人。11月4日拂曉,範天恩帶領335團借著雨霧擊垮了飛虎山陣地守軍南朝鮮第7師,一鼓作氣,拿下了飛虎山,殲敵千餘名。梁興初給範天恩下死命令:335團在飛虎山堅守,不能後退一步!隨後,美韓軍數百門大炮、上千架次飛機狂轟濫炸飛虎山,兩個師敵軍無數次攻擊。後勤中斷的335團餓得幾乎要用石頭充飢,整整五天五夜沒讓敵軍前進一步,受到志願軍總部通令嘉獎。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發起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這是一次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後,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至為關鍵的一次戰役。
在第二次戰役攻佔德川後,38軍再次受命實施戰役迂迴——向三所裡前進,切斷美軍第9軍向南撤退道路,配合志願軍正面部隊圍殲价川、清川江以北的「聯合國軍」。雙方戰至11月29日,西線美軍開始全線撤退,交戰雙方的鬥爭焦點仍在三所裡、龍源裡。志願軍總部即令第38軍主力迅速向第113師靠攏,正面各軍迅速發展進攻。美軍第9軍改道龍源裡後,同時急調美軍騎兵第1師主力及英軍第29旅各一部,分別由順川、平壤地區向北增援接應。此時,志願軍第337團主力已到達龍源裡。11月30日,按照預定部署,第38軍第113師已插入雙龍裡,圍追堵截美第2師和美第8集團軍的炮兵部隊。正面志願軍4個軍奮起追擊,包圍圈在縮小,各軍都在收緊口袋。美軍第9軍從三所裡、龍源裡突圍的願望已經徹底破滅了,於是在12月1日,丟下大量輜重裝備向安州方向突圍。至12月1日19時,戰鬥結束。第38軍徹底粉碎了美軍、南朝鮮軍從三所裡、龍源裡地區突圍的企圖,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出色地完成了對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任務,斃傷俘敵8000餘人,繳獲汽車500餘輛。
為指揮此次戰鬥,彭德懷六個晝夜沒有合眼,當38軍的捷報從前方傳到志願軍總部時,彭德懷興奮極了,激動地說:「38軍不愧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老部隊,應該通令嘉獎他們!」 說著,抓起毛筆,親自擬寫嘉獎令電文:
「梁劉轉三十八軍全體同志:
此次戰役,克服了上次戰役中個別同志的某些過多顧慮,發揚了三十八軍優良戰鬥作風,尤以一一三師行動迅速,先敵佔領三所裡、龍源裡,阻敵南逃北援,敵飛機坦克各百,終日轟炸,反覆突圍,終未得逞。至昨卅日,戰果輝煌,繳獲僅坦克、汽車即近千輛。被圍之敵尚多,望克服困難,鼓足勇氣,繼續全殲被圍之敵,並注意阻敵北援。特通令嘉獎,並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彭鄧樸洪韓解杜
十二月一日」
這是由彭德懷親筆寫的,以他和鄧華(副司令員兼副政委)、樸一禹(中朝聯軍副政委、朝鮮人民軍次帥)、洪學智(副司令員)、韓先楚(副司令員)、解方(參謀長)、杜平(政治部主任)名義籤發的嘉獎令。
12月24日,中朝人民軍隊收復興南地區。至此,除襄陽外,「聯合國軍」全部被打退到 「三八線」 以南,第二次戰役遂告結束。範天恩在此次戰役中被志願軍司令部授予模範團長稱號。
在著名的松骨峰戰鬥中,範天恩率335團浴血奮戰,打出了軍威、國威,著名作家魏巍戰地採訪他以後,撰寫了轟動全國的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當這篇不朽之作出版時,魏巍在贈給他的書上寫道:「範天恩同志,你們才是這本書的作者。」 此書後被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收藏。
此後,範天恩歷任第38軍113師參謀長、114師第一副師長、112師代理師長、113師師長、第38軍參謀長、副軍長。1968年4月任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1975年3月任總參謀部防化部副部長,1976年5月任總參謀部軍務部副部長,1980年任煙威警備區司令員,1983年離休。範天恩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後晉升為大校。範天恩於2001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
著名軍旅作家在《遠東:韓戰》中,曾對範天恩將軍有真實的記載: 在夏季最炎熱的一天,我去見了韓戰中中國主力軍主力師主力團的團長範天恩。韓戰中一次最慘烈的戰鬥,是範天恩的335團打的。飛虎山,聯合國軍北上的必經之地,335團在山頂的濃霧中與南朝鮮士兵展開白刃格鬥的情景,被南朝鮮軍記載為令人 「毛骨悚然」。松骨峰,1950年11月30日,是這個朝鮮西部的普通山頭血肉橫飛的日子,在美軍炸彈燃起的熊熊烈焰中,沒有了子彈的中國士兵用帶著彈孔的身體死死抱住美軍士兵,直到雙方都燒成焦炭。範天恩的335團拼死堅守松骨峰,阻敵南逃北援,勝利完成戰役任務。
然而50年後,白髮蒼蒼的範天恩每天必須面對的是數不清的小藥片,他靠它們維持著自己已極度衰弱的生命,只有當他站起來時,那仍可稱為高大的身軀才會令人想到他當年的英猛。範天恩和他的年輕的士兵們用生命經歷過世界上最殘酷的戰爭,今天,他已經沒有力氣再用語言重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的戰爭情景了。
提起韓戰,範天恩只是說,我有一個問題,這麼多年我一直想著:有一個孩子姓王,蘇聯紅軍進入東北的時候在遼陽的馬路邊撿到了他,他在乞討,蘇聯紅軍看他太苦了,就帶上了他。蘇聯紅軍離開中國東北的時候,沒法再帶他了,把他留在了齊齊哈爾火車站。我們的部隊打到東北的時候,在火車站遇到了他,這孩子還在乞討,我想別再讓他受苦了,就留他當了我的兵。這孩子機靈,後來當了我的警衛員。部隊開到朝鮮後,他又學會了測繪。第三戰役打完後,師團幹部回瀋陽集訓,我想帶著他,又怕影響不好,就沒帶。一個星期後我回到朝鮮,他已經死了,在漢江南岸被美軍的飛機炸死的。因為團營的幹部都喜歡他,就找了朝鮮老鄉家被炸爛的柜子的木板條兒,算是給他做了一個棺材。範天恩說到此處,把臉轉向別處,他不再看著我,他說,這樣埋了的是好的。能有時間用幾塊石頭壘個小堆兒也是好的。多少士兵死了,根本來不及看一眼,部隊就衝過去了。我回國後,往遼陽市政府發過信,寄去了我保留的那孩子的唯一一張照片,是一個戰地記者給照的,但是沒有任何回音。沒別的,我就想如果能夠找到他的家人,我就全包了。這麼多年,我一直想著這件事。你不知道,打起仗來啊,真正的英雄都是這些戰士。一個打了無數硬仗的指揮員,一個舉世聞名的戰鬥英雄,當他已近暮年的時候,回憶到他所經過的戰爭,他無法忘卻的只是一個士兵……
夕陽之下,真可謂是 「英雄猶垂暮,思念將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