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嬰幼兒階段,奶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1歲前,奶為寶寶提供著主要營養來源,1-3歲,寶寶每日的奶量也應達到500ml左右。因此,如果奶粉餵養的寶寶一旦出現喝奶量下降,喝奶量不足的情況,家長就擔心不已。最近在我們就收到不少寶媽對寶寶「喝奶量不足」的求助:
你家寶寶奶量達標嗎?
養娃之路真是不容易,光是「喝奶」方面,就常常需要擔心寶寶吃多了會積食,吃少了又會營養不夠。尤其是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喝奶的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學會掌握寶寶每個階段的奶量是一門重要課程。關於寶寶各月齡喝奶量,下表可作為一個參考:
當然,奶量表也只是個參考作用,每個寶寶的實際情況不同,要區別對待。如果只是與標準或者推薦奶量相差不是特別大,寶寶身高體重等又發育正常,就不要過於擔心而採取各種方法讓寶寶喝更多的奶,容易讓寶寶產生抗拒心理。但如果寶寶喝奶量不夠,並且還伴有以下症狀,那就需要警惕了:
●增長速度緩慢,體重不達標
●每次吃奶時間少於10分鐘
●寶寶每天排尿少於6次
●寶寶排便不規律、大便少而幹硬、大便發綠
●精神不佳,易哭鬧,難入睡
奶量不足怎麼辦?
嬰幼兒階段,奶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但是如果通過上述辦法判斷之後,發現寶寶真的屬於喝奶量不足,並且已經出現不適症狀,那麼就得找原因、找對策解決問題了。
原因一:生理性厭奶期
當寶寶到一定月齡時,由於自身或者外界的原因,會產生生理性厭奶,一般發生在3-6月齡、8-10月齡兩個階段,厭奶持續時間有長有短,短的三五天,長的個把月就會自然恢復食慾。
對策:
生理性厭奶期間,寶寶除了不愛吃奶外,精神狀態與睡眠良好,不用特別擔心,這個時候最好就是順其自然,如果強迫餵奶還可能會使厭奶期延長。當然,除了順其自然,家長還可以做這些:
3-6月齡階段厭奶常常是因為寶寶的視覺和神經系統發育進一步成熟,對外界的探知興趣與能力增加,外界誘惑多了會影響寶寶喝奶,因此,家長可以在餵奶時為寶寶營造安靜、舒適環境:餵奶的房間裡最好只有媽媽和寶寶,避免外界幹擾;餵奶的環境光線可以暗一點,最好沒有嘈雜聲音的幹猶;選擇讓寶寶舒適的餵奶姿勢,讓寶寶安心、安靜進食。
8-10月齡階段出現厭奶常常是因為寶寶迎來出牙期,寶寶會有牙齦紅腫,牙齦發癢的情況,會導致寶寶食慾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牙膠或者磨牙棒餅乾,可以多親親抱抱,多安撫,緩解寶寶不適情緒。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多陪寶寶活動活動,增加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消耗能量,增強食慾。
原因二:天熱胃口下降
夏季天熱,人體基礎代謝下降,所需的能量降低,消化酶活性降低,食物消化速度下降,出汗多,鋅元素丟失......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寶寶喝奶食慾,導致喝奶量減少。
寶寶夏季不想喝奶就像我們成年人在夏天沒什麼胃口吃飯一樣,都是屬於比較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過於擔心,燥熱天氣退去就會漸漸恢復食慾。家長在此期間,可以這樣做:
1、給寶寶做好夏季防暑避暑工作,在室內可以開空調保證溫度適宜,讓寶寶在涼爽舒適的環境保持良好喝奶心情與狀態。
2、千萬別讓寶寶為了貪涼而吃多了冷飲,尤其是冰淇淋、果汁,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脂肪,糖分和脂肪都可以提供能量,寶寶攝入的能量充足之後自然就不願意喝奶了。
3、夏季易缺鋅,可以考慮給寶寶補充適量的鋅製劑,但補充單獨鋅製劑一般不超過一個月,平時生活中也可以食用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豬肝等食物。
4、夏季輔食清淡,不要給寶寶加調味料,多用蒸、煮等烹飪方式。此外,每天給寶寶搭配一點水果、蔬菜,營養又健康。注意,寶寶一歲前,奶是主要的營養來源,千萬別認為寶寶既然不愛喝奶就乾脆多吃輔食算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寶寶7個月大之前都是需要先喝奶再吃輔食,避免輔食喧賓奪主,影響了寶寶喝奶量。
原因三:輔食過量
寶寶添加輔食的時機最早不早於4個月,最遲不遲於6個月,切忌過早或過晚,以免影響寶寶膳食平衡。尤其是開始添加輔食後,一些寶寶愛吃輔食不愛吃奶,再加上家長沒有把握好奶與輔食的餵養平衡,讓輔食過多佔據寶寶胃量,自然而然寶寶喝奶就少了。
另外,寶寶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對很多食物都不能正常消化,如果輔食過量添加,易增加寶寶的消化負擔,造成積食、便秘乃至食慾低下。
1歲內的寶寶還是應該以奶量為主,不管寶寶多喜歡輔食,也應該保證奶量的充足,讓奶量和輔食相對平衡,給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1歲以後寶寶不再將奶作為主要能量來源,但建議仍然要保持至少500ml的奶量。總之,在奶量與輔食的平衡上,家長可以這樣做:
1、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6月左右),為保證奶量,建議先喝奶,嬰兒在半飽時再餵輔食,然後再根據需要喝奶。
2、7-12個月先讓寶寶吃輔食,吃完後再喝奶,但是喝奶量要儘量保障在600-800ml之間。
3、1歲以後,寶寶的輔食逐漸豐富,一日三餐逐漸向成人飲食規律靠攏,奶慢慢退出「主食的舞臺」,但是在家長需要堅定地讓寶寶保持至少500ml的奶量,比如每天早晚一頓奶,養成吃奶的規律與習慣。
4、有的寶寶自從添加輔食就偏愛輔食而不愛喝奶,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按照前面講的不同階段奶量與輔食平衡方法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控制寶寶飲食習慣,引導寶寶不要顧此失彼。
5、如果是吃太多了積食造成的食慾下降,家長不用過於擔心,短期內喝奶量下降是寶寶正常的自我調節反應,可以多給寶寶做撫觸操,增加腸胃蠕動消化。
原因四:輔食「味道重」
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後,一些家長過早給寶寶放鹽、糖等調味,輔食味道重,讓寶寶的味蕾不像以前那麼敏感,對口感清淡的奶粉或母乳的興趣就減少了。並且隨著寶寶的味覺,食物口味過重,很容易出現寶寶偏愛某些味道,養成挑食的習慣。
0~2 歲是寶寶味覺偏好形成的重要時期,6~12 個月更是關鍵期。保持清淡口味可以明顯減少寶寶偏食、挑食風險。
1、寶寶 1 歲前,所需的「鈉」完全可以從母乳、配方奶和自然食物中獲取。
2、寶寶1歲前不加鹽,半歲後可加油,3歲前謹慎食用醬油、醋和游離糖。
3、想要給孩子的食物「調味」,不一定要加人工調料,可以採用一些天然的食物調味,例如植物油、蝦皮、海苔、紫菜,合理的搭配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食物。
原因五:不喜歡奶粉的味道
寶寶雖小,也有自己的主意,尤其是習慣了母乳的味道,開始吃奶粉的時候,一些挑剔的寶寶一時半會難以接受新奶粉的味道,就會出現喝奶量下降。這種情況常發生在母乳轉奶粉、舊奶粉轉新奶粉的時候。
家長最需要做的是要多給寶寶一段適應時間,循序漸進耐心等待寶寶接受,而不是貿然換奶。此時家長可以嘗試以下辦法:
1、及時判斷寶寶不愛喝奶是因為不吸奶瓶還是不愛奶粉的味道,如果是牴觸奶嘴,可以嘗試在奶嘴抹點母乳吸引寶寶、使用更柔軟仿真乳頭的奶嘴、餵奶前把奶嘴燙溫熱,實在不接受奶瓶別強迫,可以用學飲杯、敞口水杯喝奶粉。杯子的樣式可變化多樣,提高寶寶喝奶的興趣。如果是還沒有習慣奶粉的味道,可以多給寶寶一段適應時間,循序漸進耐心等待寶寶接受。
2、多鼓勵寶寶喝奶,少量多次餵奶固定每天餵奶粉的時間和環境,可以在寶寶面前開心地吃吃喝喝誘惑食慾。
3、如果寶寶超過1個月始終不愛喝新奶粉,並且已經嚴重影響喝奶量,那麼家長要考慮是否是寶寶口味比較挑剔,可以再吃回之前的母乳或舊奶粉,等寶寶恢復正常後,再挑選一款符合寶寶喜好的,例如口感清淡接近母乳的味道的奶粉作嘗試。
原因六:乳蛋白過敏
如果寶寶本身對乳蛋白過敏,但是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著普通奶粉,那麼常會引發寶寶不良的胃腸反應、皮膚問題及呼吸道異常,比如溼疹、腹瀉、噁心、嘔吐、咳嗽等等。長期處於過敏刺激之中,寶寶怎麼可能好好喝奶?尤其寶寶嚴重吐奶的話,吃的奶都吐掉了,何談奶量充足?
因此,家長在初次給寶寶添加奶粉時就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不良反應,及時發現類似過敏症狀就及時就醫做過敏診斷,寶寶該吃相應程度的水解奶粉就及時安排上!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喝水解奶粉常常出現厭奶,這主要是因為水解奶粉是將蛋白質水解為相對分子質量更小的肽段/肽碎片或胺基酸,口味一般不太美妙,因此很多過敏寶寶不愛吃,奶量也提不上去,咋辦呢?
寶寶因為習慣了喝母乳或普通配方的奶粉,一時適應不了水解奶粉的口感是很正常的,家長需要多給寶寶一段適應時間,隨著寶寶的過敏症狀消失,寶寶的情緒趨於穩定,食慾也會有所改善,慢慢地寶寶會適應深度水解配方味道的。
1、寶寶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後,越早開始餵養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寶寶越容易接受。
2、適當將奶粉衝稀一點,奶粉的味道會更淡一些。但是這種辦法不能長用,等寶寶逐漸適應了要回歸正常衝調。
3、餵奶時媽媽要溫柔耐心些,你流露出緊張、心疼、擔憂,只會讓你的寶寶更緊張更抗拒。
4、如果寶寶抗拒,不要灰心,做好心理準備,多嘗試幾次,尋找寶寶情緒好的時候餵奶,不停嘗試寶寶總會接受的。
4、適當餓一餓寶寶也是可以的,在寶寶飢餓或口渴時,可能會為了吃飽(解渴)而忽略口味。需要提醒的是,餓寶寶的時間不宜太長,具體根據孩子情況。
原因七: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的寶寶往往會出現食慾不佳,並且常常有面色發黃、舌苔厚(發白甚至發黃)、出汗多、消化不良等表現。
脾胃虛弱可參考以下方法調理:
1、飲食:要規律,不要過度餵食,對於預防積食很重要。如果已經添加輔食,那麼脾胃虛弱的寶寶飲食要清淡,避免過涼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喝水: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喝水,有助於清理腸道垃圾、緩解積食、幫助排洩。
3、適量運動:適當運動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還能增強體質和免疫力。但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導致出汗過多,且平常要注意腹部保暖,小心著涼。
4、按摩:可沿著肚臍用手掌順時針按摩寶寶的肚子,每天早晚2次,每次10-15分鐘。還可以讓寶寶趴著,給寶寶做捏脊,每天3-5次。以及推拿1-200次,如:
①補脾經:拇指末節外側,赤白肉際處。
②揉板門:板門位於手掌大魚際,以拇指指腹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止吐瀉。
5、其他:可以適當補充益生菌,益生菌能調節腸道菌群,有助於促進消化和腸道健康。
原因八:有口腔或其他疾病
口腔潰瘍、皰疹、鵝口瘡等常見的口腔疾病會使寶寶因為進食時口腔疼痛而不願進食。除此外寶寶如果有呼吸道感染、腹瀉、其他慢性疾病等也會出現精神不佳食慾不好不願意進食的表現。
餵養寶寶是個仔細活兒,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面部表情、情緒起伏、精神狀態,如果寶寶有哭鬧、精神不振等,可能是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家長要注意排除,及時就醫。
增奶注意事項
1.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是因為上述8大原因導致寶寶喝奶量不足,家長要具體原因具體應對,想辦法改善寶寶喝奶量。
2.寶寶喝奶量不夠,媽媽一定不要過於著急,更不要強迫餵奶,否則會使寶寶更加抵制喝奶。
3.厭奶期間,可採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來餵奶,等到寶寶恢復正常食慾之後,慢慢遞增到正常的奶量。
4.增奶量要具體情況具體應對,切不可認為「換奶粉就萬事大吉」。頻繁換奶,寶寶傷不起!
5.如果寶寶喝奶量不足,會影響營養攝入以及生長發育,因此如果寶寶出現長時間喝奶量一直增不上去,一定要及時就醫諮詢。
6.寶寶喝奶量不夠,媽媽一定不要過於著急,可以讓寶寶適當運動,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寶寶餓得快,對奶的需求可能會有一定的增加。
7.雖說寶寶不愛喝奶多是外在原因造成,但是缺鋅的確常會影響寶寶食慾,適當補鋅是有必要的,當然最好還是優先食補,例如牡蠣、豬肝。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哦~
往期精彩:
寶寶腹瀉5大原因,3大表現,4大護理方法
過敏?早產?乳糖不耐受?這些特殊體質的寶寶如何選奶粉?
選擇營養全面的奶粉就最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