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會計專業畢業,畢業後從事的工作一直也是會計相關的,接觸到很多關於會計信息,好的,不好的,積極的,消極的,包括很多勸退這個行業的.這是行業悲觀者下的結論,但是對於很多迷茫中的小白來說,當對這個行業見識有限,很容易被誤導.曾經的我,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也曾猶豫過要不要轉行,慶幸自己不是只聽一種聲音或者只聽自己想聽的聲音.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我想給那些迷茫中的同行們一點我的思考,希望你們知道你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勸退文章都說到會計是拿著白菜的錢,操著白粉的心,有多少人看到這句話點讚的?聽別人說話,你自己有沒有思考這句話的背後邏輯?基層會計的工資確實普遍比較低,你見過財務經理級別以上的人拿著白菜的錢嗎?公司的違規操作讓你覺得操著白粉的心,那你有能力讓老闆接受你的專業意見嗎?他不接受,你連離開的勇氣和能力都沒有,這是老闆的問題嗎?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專業不精的問題嗎?遇到困難只想著勸退,沒想著說迎難而上,努力學習提升能力來解決問題.高手可以做到高薪又合理合法的解決問題,「拿著白菜的錢,操著白粉的心」的會計一定不是高手。
很多人還不明白什麼叫真正的努力,以為加班加點就很努力,自我感動,抱怨領導看不到自己的辛苦,很多時候是不得其法,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對於個人來說,你在公司加班再久,不一定有多少成長,但是每天你在家學習聽課兩小時,一定會讓你越來越少加班,因為你提高了技能和工作效率,原來需要半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可能只需要半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完成.
有些人還不願意學新知識,只要現有的技能能夠應對現有的工作,他們就不願意主動動腦筋了,覺得學多了也用不到,待在自己的舒適圈,等到哪一天終於有新的工作內容了,再硬著頭皮學新操作,這是被動的成長,很慢的.有心的人會提前思考,經常思考,我還需要學什麼才能快速升職加薪,而不是被動等待.技能易學,但是思維和能力卻沒這沒這麼容易.思維決定行動,只有想得到,才有可能去朝著那個方向努力.現實中很多人都是被動等待別人布置任務,缺少對職業生涯的思考,就不會主動去了解、搜索相關信息,進而不知道從何學起,像無頭蒼蠅一樣。
會計一般都要很久才有可能換崗位,難道要等到換崗位的時候才去學習那個崗位的知識嗎?太慢了!等著前輩教自己?太慢了!他們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只能教崗位相關有限的操作,很多背後的邏輯思考需要靠自己。崗位相關的操作久了就很熟悉了,領導不會也沒理由把他現在的崗位知識交給你,如果你想學更多,只能靠自己下班後學習。很多小白不知道從哪裡學,也不知道哪裡得更好。我簡單說一下我的學習方式吧!我一直聽網課,中華的和東奧的都有,考證的兩家都有聽,實操課我目前聽中華的比較多。新手可以聽他們的會計新銳訓練營,想做主管的可以聽會計精英訓練營,稅務精英訓練營,還有很多課程項目,大家可以去官網看看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網課有利有弊,有利的就是方便,選擇多,有可能比面授班便宜,缺點是需要自律。如果你很難做到自律,面授班更適合。等你養成了學習的好習慣,可以聽網課。如果你急切想要成長,就要捨得花錢學習,因為別人沒有義務免費為你服務。如果太貴,可以找小夥伴拼單共享課程。
其實,我才工作的那幾年也是很缺乏自律的,我知道學習的好,也知道要學什麼,但是很難堅持,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臨時報佛腳」,所以那幾年蹉跎了歲月,沒有考下什麼證書,也沒什麼意識聽實操課,又因為工資低,只想著省錢,覺得報班太貴捨不得,但是現在人到中年想想學習投資---這個報班費用比買化妝品和衣服要對自己的價值提升更有用,有點懊惱當初「摳門」的自己,O(∩_∩)O哈哈~結婚生子之後,經過生活的洗禮,變得自律,慢慢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堅持聽網課,不需要去面授班了。其實,如果能早點聽老師的課,真的會少走很多彎路。沒有後悔藥,也慶幸自己一直在這個行業裡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
我們會計一開始的工資確實比較低,這是行業屬性決定的,只要你感興趣,耐得住學習的寂寞,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到一個水平,高薪自然會來找你。看問題要有長期眼光,不要短視,眼前不同行業的高薪低薪不要盲目攀比,關鍵看你有沒有為未來高薪做準備。當你們看到太多會計這一行不好的一面的時候,也要多想想它好的一面,充分了解,引導自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很多人也不要矯情,你沒有體會過其他行業的辛苦,就說會計工作比別的行業苦逼,和更努力的人比起來,你所謂的辛苦真的只是「矯情」,腳踏實地,做對長期發展更有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