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源:「堯治河」微信公眾號)
凝聚合作共識 共謀發展大計
牌子掛了,基地建了,大專院校的學子們來基地看什麼、學什麼、寫什麼、畫什麼、帶什麼,他們的衣食住行和安全又怎麼保障?帶著一系列問題,8月18日,在堯治河基地考察的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鐵路外畫會、中國工業版畫研究院、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藝術學院、湖北工業大學信息與互動設計研究所、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專家教授們齊聚一堂,各抒己見,並與堯治河村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黨政辦主任呂泳和在深度交流中凝聚合作共識,共謀基地建設發展大計。
座談會上,湖北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胡智勇,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設計與規劃學院教授王天楊,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藝術學院原院長邵小孟,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院長謝逢春,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方圓,湖北商貿學院教授劉衛,長江傳媒集團畫家劉建華,泛設計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漢強,武漢左堂文化公司董事長左世宏分別結合實際考察感受,並從傳統文化、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山水景色、人物塑造、思想文化內涵、藝術表現形式、基地發展方向、宣傳推介途徑以及安全、交通、醫療、飲食起居、寫生地點建設、與村民及周邊景區融合等方面綜合考量,對堯治河基地建設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呂泳和對專家教授提出的真知灼見表示感謝,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表示誠懇接受。他說,堯治河村在以孫開林書記為首一班人的團結帶領下,經過30多年的奮鬥和努力,把高寒、貧窮、偏遠的小山村建成了全國文明村、全國十佳小康村、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村、全國最美休閒鄉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並提煉出了自力更生、團結奮鬥、和諧創業、科學發展的「堯治河精神」和堯舜治水傳統文化、艱苦創業吃虧文化、集體經濟奉獻文化、共同富裕紅色文化、綠水青山生態文化、組織建設品牌文化,為校企產學研和美術寫生基地提供了豐富而又生動的素材。他表示,有各大專院校專家教授的大力支持,有作為湖北省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培訓教育示範基地、湖北省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湖北省直機關黨員幹部培訓教育基地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營地建設的成功經驗,有堯治河村黨委的高度重視,堯治河基地一定會在衣食住行、交通安全、醫療保障等方面為各大專院校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堯治河基地也一定會開花結果,並成為各大專院校師生們採風、寫生和接受實踐教育流連忘返的樂園。
村黨委委員、村委會委員、文化旅遊服務公司經理章治蘭參加活動。
大專院校專家教授在與堯治河共建藝術基地座談會上發言:
湖北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胡智勇:
我從教30多年,辦了30多年的教育,也帶著學生走遍全國採了30多年的風,但在此之前卻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好地方--堯治河,這說明堯治河的宣傳工作還很不到位。同時通過考察,堯治河的山、堯治河的水、堯治河的人、堯治河戰天鬥地的奮鬥精神和紅色教育文化也令人振奮、震撼,也深受教育和啟發,這說明我們把基地建在堯治河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基地建設要求非常高,也非常苛刻。吸引大專院校的學生來到堯治河基地的首要特色和亮點是什麼,這應該是要首先思考的問題。一是要挖掘出最具當地特色的點,抓住靈魂,找準突破點,用最簡介的語言加以概括並大力宣傳。二是對美術寫生來說,最好要有傳統的服飾、背篼等原生態的東西,一定要和人(村民)在一起,要和人打交道採風才有深度。同時,要有雞鳴狗叫的山村氛圍為創造者提供靈感。三是小吃購物一條街、手工民宿一條巷等山村氣息濃厚。四是安全要有保障,要多關心、關愛來基地的學子們,讓他們在暖心的人文關懷中安心創作。五是基地要有學生可以攜帶的土特產等禮物禮品。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設計與規劃學院教授王天楊:
基地建設要具體化,可規劃並建設符合寫生等創作要求的工作室、酒吧、咖啡店、木工坊、工藝品店、土特產銷售點等,特別是要在選定景點的最佳位置上,建設好場地和工作平臺,為學員現場創作提供便利。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藝術學院院長邵小孟:
基地要在行程、線路安排上作出詳細方案和具體規劃,行程安排要儘量滿足學員多方面的需求,綜合考量基地特色和亮點,力爭使學員在有限時間內有較大收穫。線路安排上,要考慮好安全、住宿、餐飲、醫療保障及應急措施。住宿上,要儘量設置人員相同的住宿間,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紛爭。要配套好畫板、畫架、畫筆、畫紙、畫冊、畫凳等畫材,材料材質要好,可以用出售或是租賃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方便,供學員有償使用。可開發或引進周邊的編織、十字繡、泥瓦匠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體驗製作項目豐富教學內容。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院長謝逢春:
基地建立起來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鋪墊,鋪墊的載體可以是懸掛在基地賓館、客房、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風景畫,也可是隨處擺放的裝裱精美的畫冊。做到這些,可以請一些好的攝影師把堯治河一年四季的風景拍下來,也可以把以前的藝術家來村裡創作的一些東西裝裱起來。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是用圖片的形式宣傳了堯治河的美麗風景;二是這些素材可以給學生們做一個參考,學生來一看就知道要畫什麼,去哪畫,引導作用明顯;三是為基地建設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方圓:
這兩天的參觀和學習感觸非常深,特別是剛才看了宣傳牌,堯治河從一個貧窮邊遠的小山村發展到現在的幸福村,非常可喜,作為個人而言,真的沒有聽說過堯治河。基地建起來後,如果學生來這裡實地寫生,衣食住行每一個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每個方面都不能馬虎,特別是對學生的安全和生活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配備一些必要的醫療服務設備或措施。還有飲食,有時候生活上的不習慣或者是水土不服,吃了食物引起不良反應等等,要成立專業專門的後勤服務來保障這一塊的工作,後勤服務保障一定要跟上。
同時,我們要認真思考堯治河代表性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應該拿出什麼樣的高質量的文創產品來宣傳堯治河。我個人以為,完全可以從孫開林書記這一形象入手,通過文創產品把孫開林書記這一原型無限放大。同時,要發揮朋友圈的作用,通過朋友圈把堯治河的文創產品、土特產、美麗的自然風光等宣傳推介出去。
湖北商貿學院教授劉衛:
現在的大學生生活和思想都很前衛,也都有他們自己特立獨行的特質,有時想法甚至也很挑剔。作為一個基地,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考量,要注重對一些特定或特殊情況出現時的應急應對考量。比如如何能讓學生留得住、待得住就是非常重要的,有時有的學生中途想回去,這是個非常棘手的事情,但作為基地來說一定要有應對預案和措施,要能夠及時、靈活、圓滿的予以及時解決。衣食住行也非常重要,一定要保障好,學生的素質有高有底,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要整合好周邊資源,有時寫生也可以考慮到周邊的地方擴展一至兩天。
長江傳媒集團畫家劉建華:
堯治河村領導對基地建設很重視,能夠把這麼多的專家教授聚集到一起開基地座談會,我感覺還是第一次,也是從來沒有過的。我們出去採風寫生除了畫風景,更多的是畫人,堯治河有比較有特色的服裝(農耕博物館)、紅白喜事的儀式(火炮協會、堯帝大舞臺)、依山而建的別墅,還有福利院的老人,這些都是特色,都可以作為寫生的主題,我們相信堯治河基地一定能夠帶給學生們意想不到的收穫。同時,要做好安全保障、醫療保障、交通保障等細節性工作。
泛設計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漢強:
今天考察時在老龍宮拍了一個正在刨土豆的婦女,非常有特色,這個是在大城市的任何院校都沒有的東西,這些原生態的東西就是堯治河要挖掘的特色和亮點。同時,地方民俗文化的延伸,非遺文化的挖掘等,都是堯治河基地建設應該關注和考慮的方向。
基地建設要有一個很好的策劃與策略,但策劃不等於策略。堯治河這麼多年的發展創業很不容易,我們從哪個方面來切入,核心目的要清楚,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還要儘量避免同質化的東西。堯治河的紅色基因、黨建工作很有特色,我們也可以把大專院校的思想工作室設在堯治河,通過強強聯合打造堯治河基地的紅色文化。總之,我們既要有頂層設計,又要能夠落地執行,只有這樣堯治河基地共建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
武漢左堂文化公司董事長左世宏:
堯治河是一個有著厚重文化的地方,堯帝治水的傳奇故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也因此就很好地記住了「堯治河」。在此基礎上,堯治河村還成立了堯文化傳播研究院,更有深度地去挖掘這裡的特色文化,這些做法都很好。
堯治河基地建設要面向未來,還是要從當地的特色文化研究入手,讓它更具形象性、代表性、傳播性,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堯治河。我們要研究非同質化的東西,比如別的地方少有的艱苦創業吃虧文化、集體經濟奉獻文化、共同富裕紅色文化、綠水青山生態文化、組織建設品牌文化等,都是可以挖掘的很好的資源。只有差異性的文化非常突出,才可能針對不同的學校,也才可能容納和接受不同的受眾群體,所以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另外,堯治河基地未來的發展,還要有可以落地的實際操作方法。比如基地如何與大專院校對接,寫生基地也好,研學基地也好,各個層面的藝術家或學員們來基地怎麼進行工作對接,或者怎麼進行成果展示?因為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通過互動,通過文創產品及不同渠道、不同平臺、不同方法或模式的宣傳方式,使文創產品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並對堯治河基地產生潛在的推廣效應,達到擴大或拓展堯治河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的效果與目的。高質量的文創作品、文創產品出來了,就具備了潛在的價值,也就增加了堯治河基地的無形資產。
作者:袁俊耀 黃強
編輯:袁俊耀
校對:黃 強
編審:呂泳和
運營:《堯治河周刊》編輯部
主管:堯治河村委員會
(圖文來源:「堯治河」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