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機裡播的一首《九月九的酒》「又是九月九,重陽節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讓我瞬間想到了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來。許多漂泊在外打拼的遊子們,在重陽佳節該是更加想念家鄉,想念家中的父母親人吧。
自從人們生活水平日漸好轉豐富,各種節日尤其是傳統的節日,便逐漸盛行起來,即是傳承又是喜慶,何樂不為?重陽節也不例外啦。
我們都知道重陽節從遠古時代就有了,九在《易經》中定為陽數,九月九,兩九相重,因而有了「重陽節」。另外「九九」又似乎和「久久」音同,自然寓意天長地久,福壽綿綿啦。從前的人們喜歡在這一天,登高望遠,遍插茱萸,或是祭祀天帝、祖先,用以感恩。
因為重陽佳節,恰逢秋高氣爽,許多地方桂花十裡飄香,農作物已然歸倉,是秋遊的好時節。此時不冷不熱,人們喜歡登高望遠,三五成群,陶冶性情。明朝皇帝就有親自登高攬勝的習慣。又有一說古人登高是為了避災。據說東漢河南有個術士恆景,認為重陽這一天,有瘟氣降臨,要離開自己家儘可能登高,以求平安。我想這應該是誤傳吧,說不定是想讓更多的人,尤其是老人,外出遊玩鍛鍊身體的最好藉口,也未可知。
在重陽佳節結伴賞菊,更是賞心悅目的事了。你像黃巢的《不第後賦菊》「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是當下最應景的詩句了。許多地方在重陽前後還特地辦了菊展,供各地人們欣賞呢。像無錫的錫惠公園,每年此刻都有琳琅滿目、競相開放的各種菊花,可謂是視覺上的饕鬄盛宴了,我是去過好幾次的,真的令你目不暇接,有點沉醉不知歸路的感覺。
難怪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他早早的就約好了菊花盛開之時,前來友人家賞菊並品菊花酒了。對了,提到菊花酒,那是從前人們重陽佳節必備之酒。據說和晉朝田園詩人陶淵明有關,因為他喜歡飲酒作詩賞菊。那首《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難道是在重陽佳節,喝了菊花酒,在微醺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然後信手拈來,創作出這千古名句嗎?哈哈,胡亂聯想一番,倒還真覺得有那麼一點小意思,是不是?
當然重陽節,自然是少不了重陽糕,尤其是在江南。現在許多孝順的年輕人都喜歡買幾塊重陽糕,送給家中的長輩親人,祝福他們健康長壽。據說古時有的地方十分考究,重陽糕作九層,像寶塔一般,上面還特製了兩隻小羊,寓意重陽啦。好像還有一些家長老人,喜歡把重陽糕於清晨時分,搭在子女頭額,祝福子女諸事俱高呢。總之是美好的嚮往寓意總是好的,對不對?
現如今,重陽節也是敬老節感恩節啦。許多社區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重陽佳節,特地為老人們安排了各色活動。如有的地方,在老人們身體狀況良好、自願報名的前提下,組織老人們去附近的溼地公園徒步,讓老人們相聚一堂,歡聲笑語,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中,鍛鍊自己,從而達到身心更大的健康。有的幾個社區聯手組織志願者們,親手烹飪家常美食,在某一公園擺起了長桌宴,讓社區中的孤寡老人,一邊品嘗美食,一邊看志願者們或者老友們表演節目,真是其樂融融,盡顯人間真情。
最多的自然是子女們在重陽佳節,看望或是陪家中父母長輩們一道遊覽觀光,欣賞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了。劉禹錫的一首《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就是說秋天較之春天一點不遜色啦。的確秋天真的很美,尤其是在江南,在菊花,欒樹,楓葉等各色花草樹木的點綴下,那景致別有一番韻味啦。
總之,在重陽佳節,在這個傳統的、美好的、寓意深刻的節日裡,讓我們更盡一份孝心、愛心、感恩之心,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老人吧。希望老人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盡享晚年;也希望年輕的我們諸事順順利利,永遠朝氣蓬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