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正代的性能還好?歐文歷代最強?這雙鞋確實不錯,但是它,真的不一定適合你。
千人千腳 每雙鞋都有適合的主人!Hello大家好,這裡是最懂你的WEN鞋評,我是果子。
今天要帶來的就是大家都非常期待的Nike KYBRID S2 EP的實戰測評,還是先來這雙鞋的綜合評價吧。
綜合評價
適合的場地:內外皆可 外場優先 水泥地酌情可選
適合的人群:體重85KG以內的後衛鋒線 變向黨優先 突破黨體驗最佳 追求軟彈腳感的朋友勿選
適合的腳型:內長正常 鞋楦嚴重偏窄 瘦腳可正常選擇 寬腳建議買大至少半碼 扁平足建議試穿 高腳背慎選
產品定位
球星支線鞋款
非性能參考項打分
輕質化:中等偏高
耐磨:高
透氣:低
性價比:中等
舒適度:低
這雙KYBRID S2的實戰表現確實很不錯,堪稱456代優點的集大成者,甚至某些細節還進行了一定的小升級。但是今天我想先說它的缺點,因為它的缺點足以讓我拒絕這雙優秀的實戰鞋。
首先就是鞋楦真的很窄很窄,尤其是鞋頭的位置,和反伍的體驗感很像,外側的腳趾會被頂得生痛,而對於腳型偏寬的我來說,這雙鞋簡直就是煎熬,兩側被擠的感覺比在我北京晚高峰地鐵上被擠得感覺沒什麼太大的不同。
而且這雙鞋的穿脫真的是地獄級難度了,不只是我一個人,我們團隊的3個人加上我周圍買這雙鞋的朋友都表示過,想把這雙鞋穿進去真的太費勁了。
第二個要吐槽的就是它的抓地表現,或者準確來說,是它初期的抓地表現。
和4代一樣,這雙鞋的外底又厚又硬,加上紋路外層細小的顆粒非常吸灰,所以在場地一般的內場它的表現並不出彩。
最後一個要吐槽的是它的緩震。
它的緩震相比來說並不算差,但是並沒有發揮出它實際上該有的效果。全掌Cushion+後掌馬蹄形zoom air的搭配,理論上我覺得它的緩震極限理應比歐文567這些前掌zoom turbo+全掌phylon的好上不少,結果並沒有。
後掌的腳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你真的踩不出這雙鞋zoom air的腳感,而且Cushion的衰減有點快,在進行了多場實戰之後會明顯發現它和你剛上腳時候的腳感有些差別。但是它的緩震對於小體重的後衛鋒線來說還是絕對夠用的。再次強調對於它的吐槽只是因為它沒有達到正常預期而已。
那吐槽了這麼久,這雙鞋憑什麼還能被稱作歷代最強的歐文實戰鞋呢?憑什麼還能受到一致的好評呢?
因為不論是它拆分開的各部分性能還是整體的性能幾乎都無可挑剔。
前掌因為捕蠅草的設計,它的靜態動態包裹都是非常強的,我覺得在鞋面包裹方面,我願意成撲蠅草為最強。
並且這個部分可調節的空間也是很大的,如果你覺得壓迫感過強可以放鬆一點,如果你喜歡極致包裹,那麼恭喜你,這雙鞋太適合了。
後跟方面,大家之前有表示說6代的後跟包裹不極致,但是這次得到了改善。
可以明顯感覺到,後跟的收攏要比6代做得更好,同時和4代一樣的大底設計,它的中底泡棉是有上包的,這部分和6代的後跟造型達到了一個很微妙的平衡,效果出奇的好。
而且這雙鞋的支撐性基本也是無懈可擊,鞋面的材質雖然很普通,但是實際效果非常出色。
內外兩側鋸齒狀的外底上翻不僅提升了鞋腳一體性,還增強了整體的剛性。
中底方面,Cushion對比Phylon最直觀的不同就是更加軟彈,但是初上腳是偏硬的,很磚,需要簡單穿一穿踩一踩,前掌算不上極致貼地,但是相對來說場地感還是不錯的。
外底在把最外面一層磨合好了之後制動性也不錯,但我還是覺得外場可能更適合這種粗獷的紋路。
這雙鞋對比歐文的正代,特別是最近幾款歐文的正代最大的優點在哪?穩定、支撐以及安全性。
整雙鞋的抗扭非常到位,畢竟內嵌了和4代一樣的足底支撐板,同時大家自己觀察它的外底,雖然都是弧形外底,但是它的外底有延伸,同時上包到了鞋面,它從鞋面到外底之間是有坡度的,所以穩定性要比5代6代都要好得多。
綜合來說,不論是性能還是顏值,說它是歐文歷代最強,我覺得是可以的。
球鞋打分
鞋面包裹:9
鞋面支撐:9
前掌反饋:7
後掌緩震:8
抗扭轉:9
防側翻:9
抓地力:8.5
整體保護性:9
整體支撐性:9
整體穩定性:8.5
總分:86
回到開頭的結論,它確實可以被稱作是歐文歷代最強,可為什麼從我自己來說並不喜歡它?
因為我覺得它有些挑腳了,而且舒適性也是我個人不太能接受的一款鞋。
對比今年的歐文7來說,雖然整體性能稍遜色於它,但是從我個人的接受程度以及穿鞋的喜好來說,我都更偏愛於歐文7。
還是那句話,千人千腳,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