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衛 劉劍平
長治沁州中學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沁縣定昌鎮,是一所民辦普通高中。
近兩三年來,長治沁州中學不斷爆出亂象而廣受詬病。一是去年5月,學生家長投書反映該校有近40名學生沒有學籍不能參加會考,且有130多名學生學籍空掛。二是2018年5月,該校發出重磅新聞——長治沁州中學恢復增設初中部,聲稱打造教育教學質量一流的初中部,並從本年夏天開始招收初一新生。三是2016年2月,該校在民辦學校年檢中,被沁縣教育局通報處理,因年檢不合格而被責令暫停招生……
據官方反映,長治沁州中學又有兩三年未參加年度檢查,而該校改變了業務範圍仍在招生辦學。
多年不年檢,不合格學校被暫停招生
據資料顯示,長治沁州中學原名為沁縣迎春中學,是2014年由王某偉任董事長,接手當時已被撤銷停辦了的沁縣迎春中學原校址資產易名而來。
迎春中學的土地所有權及集資所蓋的三棟樓,都屬於公辦性質,價值幾千萬元,還有一外國人投資的筆鋒山學校,均"變"為了長治沁州中學的私有資產。知情人反映稱,"但這些巨額資產,後來怎麼變為民辦長治沁州中學資產的,內情是個謎!"
長治沁州中學是一所民辦普高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被投訴於2015年在另一家××中學內開設分校招生辦學……
至2015年末,沁縣十多家民辦學校通過了教育部門的年度檢查,但長治沁州中學未按照教育局的文件通知予以上報接受年檢。
2016年2月29日,沁縣教育科技局發布沁教科字(2016)9號《關於民辦學校年檢情況的通報》,長治沁州中學被認定"不合格"。
該《通報》文件稱,通過各學校申請,經教科局年度檢查組檢查,年檢合格的學校有……;年檢未通過,需要整改的學校有沁縣××中學;未進行年檢的學校有長治沁州中學。根據《山西省教育廳關於對全省民辦學校進行年度檢查的通知》(晉教成【2010】3號)文件規定"對於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年檢和經整改但存在下列問題的民辦學校應視為'年檢不合格'……年檢不合格的民辦學校應當停止當年的招生資格"。經局務會研究,決定暫停長治沁州中學的招生資格,待整改合格後恢復招生資格。
據投訴反映了解,長治沁州中學這幾年仍未經報審年檢,而仍在持續招生辦學,並不斷爆出涉嫌違規辦學、學籍空掛、學生沒有學籍不能參加會考等亂象,被當地新聞媒體多次曝光。多年來,學生家長投訴反映,但該違規辦學亂象至此依然未得到有效整治解決。
基礎信息多變,辦學行為屢遭投訴
拒不接受年檢,被依規通報處理。那麼,長治沁州中學到底又該怎麼做呢?
"其實,長治沁州中學自開辦以來,在當地出現的問題一直不斷,但其憑藉上層的關係,似乎總能擺平與當地的衝突與矛盾。"一位知情人士說,"地方根本管不了該學校。行業內大多人知道,該校主要領導不但打罵過教育局某領導和恐嚇、追打過其他學校校長,而且這兩三年跳開屬地管轄也不年檢。"
記者通過中國社會組織網查詢:顯示長治沁州中學成立登記日期為2016年12月30日,證書有效期顯示為2016年12月30日至2020年12月29日,法定代表人為王某偉,登記管理機關顯示為長治市民政局,業務主管單位顯示為長治市教育局,業務範圍顯示為教育、培訓。而在記者實地採訪後不久,再上網查詢,卻發現該校的基礎登記信息改了:顯示該校成立登記日期為2002年7月19日,證書有效期顯示為2018年9月19日至2022年9月18日,其業務範圍顯示為高中教育、高中補習。
針對學校這一基礎登記信息多變的境況,知情人出示兩份截屏資料解釋稱:沁州中學自2016年受到沁縣教育系統通報處理後,每次檢查都說是不受沁縣屬地管轄,由市裡的批准單位直接管理。
另一知情人補充表示:即使該校基礎登記信息中關於成立登記時間現改為2002年7月19日,這也是不對的。2002年實際為原迎春中學成立的時間,迎春中學的性質是集體公辦,而長治沁州中學是民辦性質。
據長治沁州中學發布的公開招生信息顯示稱:2018年5月面向沁縣及周邊縣市又恢復增設初中部,從今年夏天開始又恢復招收初一新生,歡迎各位小學畢業生家長來我校考察,歡迎各位小學畢業生來我校就讀,我校將要打造教育教學質量一流初中部。學生家長反映,原迎春中學初中部早已經倒閉,與長治沁州中學無關,其怎麼能具備"恢復初中"教育資質與資格?如此想辦什麼就想什麼來的大肆宣張,讓人一看就蒙了。
2019年5月下旬臨近會考,長治沁州中學部分學生家長還向媒體投訴反映:該校老師私下裡找到學生家長,讓籤訂"自願放棄參加高二會考的協議"承諾書,後經相互打聽,才知道該校有近40名學生沒有學籍。家長稱,自己的孩子2017年中考時的分數都不高,我們都擔心孩子能不能考上高中。但長治沁州中學的老師上門招生時說得很清楚,所有到他們學校就讀的學生都會有國家承認的長治沁州中學的學籍,不必擔心學籍的問題,每年交了五六千學費,才上了長治沁州中學。
另據當地媒體調查報導,該校高一年級在校生中還有百多名學生的學籍存在嚴重問題。有的通過當地部門大量的彌補協調,最後只能拿"職高"證書,而不是長治沁州中學畢業證。
監管被指失控,涉嫌違規辦學亟須懲治
針對長治沁州中學是否年檢達標、招生業務範圍是否規範,以及隸屬管轄等問題,媒體記者赴沁縣、長治市有關主管部門進行了採訪。
沁縣教育局王局長回復記者稱:"公辦迎春中學土地、資產等劃撥給民辦學校沁州中學一事的確有,那是2014年由縣政府批辦的,具體情況你們問縣裡,這事與我們教育局無關。關於該校未年檢一事,沁州中學是長治市審批管轄,具體你們找長治市教育局了解。"
而長治市教育局職教科的負責人表示:"市裡也沒有年檢過,應該屬於屬地管理。"
長治沁州中學在宣傳中稱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連續三年榮獲市教育局頒發的"教學質量進步單位"獎牌。記者諮詢市教育局,該負責人當場與相關科室核實後,答覆記者稱"根本沒有頒發過上述榮譽獎項"。
根據該負責人向記者提供出示的《長治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2009年)文件看到,關於民辦學校,明確規定實行分級審批、屬地管理的原則。實施高級中學、職業高級中學和實施非學歷教育的中等教育機構經所在縣(市、區)教育局初審後,報市教育局審批。所有民辦學校一律實行屬地管理。
一個多年未參加年檢,辦學資質存疑,且由此涉嫌推委、失管的民辦學校,一路走來卻仍在招生辦學,且辦學中存在的問題十分尖銳,這不得不說挑戰著我們職能部門及領導對於嚴肅監管、整改及懲處的效力與底線!
近年來,民辦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公辦教育事業重要補充。但由於大部分民辦學校辦學條件差,辦學水平低下,師資力量薄弱,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無方,而只顧逐利,缺乏有效監管等原因,衍生出種種亂象。每到招生季,一些學校為招攬生源,違規提前招生、超計劃、超區域招生;給老師高額提成,通過各種關係上門遊說,甚至編造謊話欺騙家長和學生報名。搶奪生源,埋下隱患,公然貽害學生權益(如無學籍等)。還有的學校大搞虛假宣傳,惡性競爭,不但絞盡腦汁挖生源,而且高薪搶師資,違規使用公辦在職教師。更為嚴重的是,有些民辦學校逃避執法,辦學點分散,無序、無證招生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教育培訓機構招生辦學必須具備國家頒發的辦學資質,其師資、辦學場等方面必須經過相關教育部門審查,且每年都要年檢。如年檢不合格,將被責令整改、暫停招生,直至取消該校辦學資質。但有些民辦學校枉顧國家規定,拉關係、走後門,以特殊的人情關係和辦法解決違規辦學問題,還不服從屬地管理……這些種種亂象,不但嚴重幹擾了正常的招生秩序,而且相應地也嚴重影響了當地教學質量、教育管理與教育體系的穩定,甚至滋生著教育腐敗現象!
2019年5月22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嚴格規範大中小學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教學廳〔2019〕8號),通知要求普通高中學校嚴禁招收不符合本省(區、市)高考報名條件的學生,不得招收借讀生,不得為不在本校就讀的學生空掛學籍。
去年五六月,長治沁州中學有約170名學生沒有學籍,其中高二年級有近40名學生因無學籍而不能按規定參加會考的亂象,被當地媒體曝光。另據投訴反映,2020年春,又從襄垣××中學違規招收初中數十名學生,造成兩縣教育系統的矛盾。
長治沁州中學至今是否年檢?業務範圍到底如何規範?違規招生辦學行為怎麼處理?學生學籍問題背後又隱藏著什麼?目前能否具備繼續招生辦學條件和資格?如何實施監管和整治?為什麼這些問題和現象屢屢發生並長期存在,而一直得不到有關方面及時有效的處理解決?等等,為了實現合法有效辦學和切實保障家長及學生權益,社會民眾期待著當地有關主管部門對此深查,制止逐利、違規辦學和搞特權行為,高度履職履責實行督查和監管,絕不能讓這種亂象和行為再貽誤社會,坑害學子,並給出一個公信的整治結果。
1
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