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文 通訊員 李偉博
疫情之下,有人宅在家中,依舊心系疫情;有人盡己所能,紛紛伸出援手;有人逆流而上,默默堅守崗位,我們不免會好奇,發熱門診醫生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1月31日,一張照片在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工作群裡刷屏,透過兩層厚厚的玻璃窗,一名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佝僂著背,頭深深的埋在兩腿間......此刻是凌晨5點鐘,從1月30日清晨8點前到崗,他已經工作了21個小時。
摘下口罩,臉上是勒出的道道紅印
照片中,檢驗窗口,還放著為發熱患者剛剛做出的檢驗報告。
這是檢驗科的位彥栓,作為發熱門診的醫技輔助科室,位彥栓在這裡的一個班要值24小時。「當時無意看到這一幕,我瞬間就淚奔了。」當天同樣值發熱門診夜班的同事張曉晨,拍下了這讓人心疼的一幕。
發熱門診醫生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或許我們從這些細節中,便可知曉一二:摘下口罩,是被磨破的鼻梁,和勒出道道紅印的臉頰;脫下手套,是被汗液浸泡,發白髮脹的的雙手;護目鏡下,是氤氳的哈氣中,無法看清的面龐。
他們互相在防護服上寫下名字,只因怕看不清彼此的臉龐
「穿防護服,戴防護面罩,戴橡膠手套,每一步都要認認真真。保護好自己,才能談得上保護他人。」穿戴好衣物,同事蔣亞為位彥栓在防護服上寫下名字。因為穿上了防護服,就很難從身影、外表上認出彼此。
孫學平是當日發熱門診坐診醫生,進入限制區前,同事用透明膠帶為她又將衣領處裸露皮膚的地方,細細封閉了一遍。
進入工作區後,就要開始緊張的工作了。由於防護服數量緊張,穿脫也不便,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在值班期間都儘量少喝水,不如廁,減少防護服的汙染機率。
在發熱門診區域設置有檢驗室、採血窗口、胸片室等,讓患者儘量在此區域就能完成全部檢查。但有部分項目儀器體量較大,需要工作人員來取回標本,或由專人帶患者從特殊通道前往檢查。
在一線並肩戰鬥,算得上過命的交情
為便於工作交流溝通,日常培訓,發熱門診有一個微信工作群。每隔幾天都會有輪值的新同事報到到崗報到。這支隊伍也在慢慢壯大。「在一線並肩戰鬥過的兄弟姐妹,算得上過命的交情!」
疫情期間,除了常規急救任務,急診科還承擔著發熱患者轉運、為隔離患者檢測體溫等工作。與發熱門診一起「衝鋒陷陣」。
白班同事到崗,夜班同事才換下防護服,開始吃早餐,這也是8小時後的第一頓補給。忙碌了一夜的她們,臉上都帶著倦容。與此同時,為盡最大能力呵護一線工作人員,醫院每天為一線值班人員準備了提高抵抗力的中藥。
由於發熱門診的坐診醫生抽調自全院各個科室,「如何嚴格遵守診療流程,如何做好自身防護,如何把好關,做到不漏診,不誤診」就成了重中之重。在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門診大廳、急診大廳,都設置了發熱病人預檢分診處,來院的每一位患者都要經過體溫監測。每一隻用過的水銀體溫計,都會進行消殺。
從太陽升起,到太陽落下,從白天到黑夜,時間滴答滴答一刻未停,發熱門診也不眠不休,始終在為群眾堅守。
(編輯 熊子文 施尚景 張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