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個幾個月大的印度男孩被野狼叼去哺養到8歲才被解救出來。因此錯過了學習說話、行走的關鍵期,身上還有著狼性。周圍的人為了幫助他恢復成正常人,都在努力的教育他,但是一個簡單的站立用了兩年才學會,而走路花了六年的時間,到了17歲才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單詞,智商方面只相當於4歲的寶寶。
雖然,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對這個孩子進行了專業的糾正和救治,依舊因為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而無法恢復成正常人,也不能擁有正常人的智商。這個新聞告訴我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關鍵期是非常重要的,抓住了就有了讓孩子變聰明的機會。
一般來講,寶寶在六歲之前,會有3次這樣的機會,家長們一定不要錯過了。
1、0-1歲的寶寶處於口敏感期
有些寶寶會在一個月的時候就有了吃小手的動作,到了三個月的時候,這一動作變得頻繁。而大人往往覺得寶寶吃小手不衛生或者認為孩子餓了,實則不然,這是孩子在口敏感期做出的表現。
這個時期,寶寶不止會吃小手,還會啃玩具以及一切可以放進嘴裡的東西。這些動作可以幫助寶寶鍛鍊運動肌肉群以及肌肉控制的協調能力,還會從中獲取安全感,促進寶寶神經的發育、認知自我和周圍世界,在啃咬的過程中,寶寶的大腦會建立一個新的神經連結,當然建立的越多寶寶就會越聰明。
因此,爸爸媽媽們不要一味的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同時可以在這一時期堅持母乳餵養,讓寶寶的吮吸欲得到滿足。幫助寶寶保持手部清潔,並準備一些乾淨、安全的物品讓孩子啃咬。
2、6個月-2歲的寶寶處於空間敏感期
孩子六個月之後成為了一個小爬行動物,也開始有了一些「毛病」,亂扔亂翻東西,鑽床底,搞破壞等等等等,讓爸媽頭疼不已。其實這是孩子到了空間敏感期了。
孩子開始對周圍的所有事物都有了強烈的好奇感,想要去探索這樣的空間,就會通過手和腳來感受這一切,形成空間意識。然後就將自己的小世界從二維升到三維,這也就使得孩子手腳活動的敏感期到來了,幫助他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但孩子得到了越多的外部刺激,大腦發育也就越好,自然也就變得更聰明。
那麼在這個時期,建議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探索空間,陪孩子一起做做遊戲,搭搭積木,幫助孩子加速大腦發育。而不要去抱怨孩子的「壞毛病」。
3、四歲半到五歲半的寶寶處於閱讀敏感期
孩子到了四五歲的時候開始喜歡翻看一些書籍,不論是什麼書籍他都能拿來翻上一番,並且小嘴裡還會嘟嘟囔囔的自說自話。這是因為孩子到了閱讀的敏感期。
爸媽們可要好好抓住這一時期,有研究表明,閱讀可以幫助改變大腦的結構,書讀的越多的人,大腦越聰明。喜歡閱讀的人記憶力會更好,而且可以鍛鍊左右腦的共同協作能力。所以在這一時期,爸爸媽媽們可以多給寶寶講講故事,陪孩子看看繪本。
總之,把握住3個敏感期,就更能養育出聰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