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之國」加拿大的秋天,原本是欣賞紅葉的絢爛季節,然而,2020年,布滿這個北境之國的,不止是紅色楓葉,還有因為新冠病毒肆虐,而被列入疫情防控最高等級的「紅色區域」。
從1月25日報告首例病例以來,加拿大累計確診病例迄今已逾30萬例。當紅葉漸褪,這個國家又將如何度過這個罕見的「凜冬」?
「她在大屠殺中倖存,但死於新冠」
11月初,在多倫多一家養老院內,當身穿防護服的傑夫·沙布斯最後一次看到母親馬爾維娜·沙布斯時,患有痴呆症的母親正被童年夢魘所纏繞——她擔心著自己錯過了那輛離開波蘭的列車。
1939年9月,納粹德國閃擊波蘭,也開始了針對猶太人的屠殺。10歲的馬爾維娜被迫同祖父母和弟弟,一起跳上列車,逃往境外的一家勞改所。在那裡,沒有食物,每天都要為生存心驚膽戰。但幸好,她挺了過來。
戰後,馬爾維娜回到波蘭,隨後前往加拿大定居。她在那裡遇到了相愛的丈夫,生下了兩個孩子。即使患上痴呆症後住進養老院,「她的外表也一直完美無缺,頭髮、指甲總是修剪得很好。」
但未曾想,這位曾在大屠殺中倖免於難,安然度過半個多世紀漫長歲月的老人,在2020年遭遇生命中最後的劫難。短短幾天內,她的病症急劇惡化,最終被新冠病毒無情帶走。
馬爾維娜的故事,僅僅是悲劇的冰山一角。在加拿大上萬例新冠死亡病例中,逾70%來自80歲以上人群,老年護理中心是絕對的重災區。
「養老院的屋子裡泛出一陣陣惡臭,遍地的尿液和糞便。」4月,魁北克省的赫倫養老院已出現確診病例,然而除了幾個口罩,幾乎沒有任何防護設備。
短短三周內,該養老院有38人相繼去世。前來支援的護士羅蘭丹娜·米爾說,「這個有著近150個床位的療養院,只剩下兩名護士看護,其他員工在疫情暴發後都逃跑了。」
「這是一個悲劇,但我並不意外,老年護理機構長期存在的問題,使之成為極其脆弱的地方。」多倫多西奈山醫院的老年病學專家納森·斯道爾指出。「如果政府仍無所作為,同樣的災難會再次發生。」
不久後,夏天到來了,加拿大疫情曲線在7、8月份一度被拉平。各省都忙著重啟社會和經濟活動,壓抑已久的人們放鬆了警惕。多倫多市中心的公園聚集了上千名野餐、遊玩的市民,俱樂部、酒吧裡更是擠滿了年輕人。
但新冠病毒是不會「放假」的。9月開始,疫情迅速反撲,一個個象徵確診病例的紅色斑點,開始在這個國家的地圖上接二連三地出現。成百,上千……此次,感染率最高的人群也由老年人,變成了40歲以下的年輕人。
從報告首例確診到病例數突破10萬,加拿大度過了145天,其後,在123天後,確診病例增至20萬例,但再增至30萬例,僅用時28天。
「我們可能過早地開放了經濟,然後,病例數量失控。」渥太華大學流行病學家德奧蘭登指出,「加拿大政府未能在今夏確診病例減少時,為應對第二波疫情做好準備。」
11月以來,加拿大單日新增病例數連續數天超4000例。病毒肆無忌憚地傳播,從繁華都市多倫多,到北極地帶偏遠而廣闊的努納武特地區,無一倖免。隨著原住民感染病例不斷增加,當地宣布,從11月18日開始,進入為期兩周的封禁期。
兩艘船,與一場邊境婚禮
除了境內多地陷入封鎖,還有一個加拿大人更想嚴密封鎖的地方,那就是全長超8800公裡的加美邊境線。
這條世界上最長的「不設防」邊境線,因疫情暴發已關閉了8個月之久。如今,限制令再延長一個月,直至12月21日。防住「鄰居」,成了加拿大抗疫的首要任務之一。
7月的炎夏,當尼亞加拉大瀑布美國一側的遊船上擠滿遊客時,加拿大一側的遊船甲板上,僅寥寥數人。無怪乎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曾直言,「加拿大對疫情的控制,比鄰國在內的盟友們做得更好。」
「安大略省嚴格的社會隔離規定,要求我們一次只載6名乘客。」尼亞加拉「吹號者」遊船公司副總裁迪茂裡佐介紹道。相比之下,可容納約500人的美國「霧中少女號」遊船,被允許以50%的運力運行。
目前,美國確診病例已超1300萬,許多加拿大人表示,鑑於美國的高感染率,他們寧願繼續關閉邊境數月之久。
一些商家開始對停車場進行排查,看到美國車牌的車輛就舉報。加拿大公民麗薩·瓦特因自己的車掛著美國得州車牌,被尾隨騷擾了兩次。
在這種情況下,跨越邊境的愛情,顯得非同尋常。10月初,在加拿大聖魯瓦河畔,新郎萊基和新娘克洛在分別身處美、加兩側家人的祝福下,說出婚禮上的神聖誓詞:「我願意」。
萊基來自加拿大,而克洛從小在美國緬因州長大。此次,克洛的祖父母特意乘船來到靠近加拿大一側的河面,見證孫女的幸福時刻,並與新郎的祖父母遠距離地聊了幾句。
「儘管婚禮不是夢想中的樣子……但親友們以不同的角度見證了婚禮,這將是家族的一段恆久記憶。」克洛說。
「影子疫情」才是大流行病?
然而在加拿大,與新冠病毒一同肆虐的,還有另一種病毒——種族主義。
「種族主義才是大流行病。」5月底,美國非裔弗洛伊德遭警察「跪殺」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活動,一路延燒至加拿大。
彼時,新冠疫情蔓延迅速,但在溫哥華、蒙特婁等城市,上千民眾舉著「黑人的命也是命」、「沒有公義,沒有和平」的標語牌,在街頭聚集示威。
抗議現場的一名男子亞歷山德拉·凱恩說,「種族主義就發生在這裡,而我們保持沉默太久了。」
疫情之下,兜裡沒錢、居住擁擠、出行不便,成了許多加拿大非裔人士最大的「絆腳石」。在工廠工作的女子阿斯利·法拉在確診之前,也只能乘坐公交車前往醫院,語言的障礙,更是讓她在看病時格外艱難。
有統計稱,在安大略和魁北克省,少數族裔聚集的社區新冠死亡率,是普通民眾的3倍之多。
疫情撕開了加拿大「隱藏在微笑裡」的種族主義,這場隨新冠而來的「影子疫情」,給不少人造成了不亞於染病的心理傷痕。
護士凱薩琳·張在多倫多最繁忙的急診室之一工作。一天,她在同室友等待取餐時,一名60多歲的女人忽然走近,朝她們大喊大叫,用雨傘打她們,還對著張的臉上吐口水。
「這是因為我是亞洲人,戴著口罩。」張說。
疫情發生以來,接近五分之一的加拿大少數族裔認為,基於種族的騷擾或攻擊事件有所增加;溫哥華警方的一項最新統計也顯示,2020年以來,溫哥華針對亞裔族群的仇視行為暴增,為116起,幾乎是2019年的9倍。
「在大流行中,我們沒有解藥,也沒有疫苗,人們對此感到恐懼,他們想要把責任歸咎於與自己不同的人。」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疫情期間種族主義問題的教授桑德拉·海德,一針見血地指出。
當地時間7月5日,加拿大多倫多的塗鴉巷,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的肖像壁畫頗為醒目。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北境之國「凜冬將至」
隨著寒冷冬季的來臨,加拿大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日前警告稱,「(疫情的)大火在許多地區燃燒。」她預計,到12月初,加拿大新冠日增病例將超10000例。
多地已經陷入「病床危機」。「我們正在輸掉抗擊疫情的戰鬥!」薩斯喀徹溫省的260位醫生近日發出聯名信稱,該省重症監護病房接收的患者,已經超員30%。
而在飽受第二波疫情侵襲的曼尼託巴省,護士協會主席達琳·傑克遜稱,成員們正在瘋狂加班。急診室中擠滿了病人,一些病情較輕的患者只能在走廊的擔架上等待。「這是一場噩夢,事實上我希望,封鎖能夠繼續。」
抗疫一線的醫生們,也一個個「倒下」。
在曼省最新的新冠死亡名單中,有一位是維多利亞總醫院的工作者。在這家醫院約20名醫護確診之後,許多醫護人員開始自我隔離,對病患的重症監護能力隨之下跌。
然而,在經歷疫情「嚴冬」之外,經濟困局也纏繞著加拿大。儘管出臺了一系列經濟援助計劃,但該國疫情最嚴重時期的失業率高達13.7%,創44年來新高。
加拿大酒店協會日前還預計,該國8000多家酒店中,有一半酒店或在無法獲得幫助的情況下倒閉,其中大部分是個人及家庭企業主。此前,高端羽絨品牌「加拿大鵝」也宣布裁減上百名員工。
「大流行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多的人將徹底失業。」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教授奧德拉·鮑勒斯警告道。
眼下,第二波疫情已至,「楓葉之國」一年中最燦爛的時節即將過去。這個北方國度必須打起精神,以警醒的態度面對一切。這或是許多年來,它「最難熬的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