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兄弟不簡單,他們的陶瓷作品有一種巨大「磁場」

2020-12-25 騰訊網

在中國當代陶瓷史上,有一對兄弟藝術家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同時起步,且並肩成為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的領軍人物,他們就是白磊、白明兄弟。

展示白氏兄弟藝術成就的「磁場——白磊白明雙個展」於2020年12月25日在上海璟通藝術中心開幕,並持續展至2021年2月28日。展覽展出白氏兄弟作品近60件,這也是璟通藝術中心及藝術家在2021新年為陶瓷愛好者們準備的一份跨年文化禮物。

據本次展覽策展人、上海璟通藝術中心創始人、藝術總監熊景蘭介紹,璟通與白氏兄弟的相互欣賞,始於十多年前的一次會面,那次關於當代陶瓷的話題所帶來的一拍即合,讓他們一路攜手走來,在陶瓷的傳承和創新、當代陶藝創作、當代藝術創作等多方面共同探索,結出了累累碩果。

本次展覽名為「磁場」,作為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傳遞實物間磁力作用的場。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有著巨大吸引力的特殊的場,當「磁場」這個詞被用作白氏兄弟陶瓷展覽名稱時,就有了雙重含義:它精妙的形容了白氏兄弟互相吸引、互相啟發,互相融合的兄弟關係和藝術生涯;同時磁場諧音「瓷」場,藝術家希望本次陶瓷展能成為一個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展覽。

白磊、白明等新一代陶藝家的崛起,讓數千年歷史的中國陶瓷真正突破器皿的概念,而把陶瓷作為一種載體,進行藝術的探索和交流,這必將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章節。

出生於景德鎮的白氏兄弟從小耳濡目染,對於陶瓷有著天然的執著與偏愛。他們從傳統陶瓷的創新入手,不懈努力,銳意突破,創造了當代陶瓷的獨特審美。他們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協會IAC會員,是當代陶瓷界毋庸置疑的領軍者。

■白磊

白磊起步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後到日本研修,曾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藝術室主任、總工藝美術師,現為蘇州大學教授。1990年獲得全國陶瓷藝術評比一等獎,1996年獲得日本陶藝學會「會長獎」,1997年獲日本東京都知事獎。

■白磊《江南溼地》瓶 高53cm

■白磊《秋頌》瓶 高50cm

■白磊《雲湧山巒》箭筒 高95cm 直徑32.5cm

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專業學習和在日本兩年的研修經歷,讓白磊對中國陶瓷的傳統工藝和當代陶藝的國際語言有了全面的理解。加之陶瓷研究所的薰陶與磨礪,使白磊在陶瓷的器型、釉料、色彩、燒造等各環節獲得了全方位的領悟和傳承,進而突破傳統陶瓷精緻、規整、對稱的審美趣味,實現了當代陶瓷更加自由、更富想像力的藝術表達。白磊能夠自如地將青花、釉裡紅、氧化鐵在不同的器型上加以表達,能夠恰當處理拉坯與燒造之間的泥性變化。正是由於這種全面的繼承與突破,既賡續傳統,又張揚個性,成為當代陶瓷由傳承走向創新過程中的重要推進人物之一。

■白明

白明雖與哥哥白磊同時開始當代陶瓷的探索,但他走出了另一條藝術發展道路。白明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一開始就試圖跳出陶瓷,致力於陶瓷、油畫、水墨、雕塑及綜合材料等不同藝術領域的跨界探索。1993年獲博雅油畫藝術大賽大獎,1994年獲日本平山鬱夫藝術大獎,2002年獲全國美展優秀獎,而後才是各大陶瓷比賽的大獎。

■白明《春線風搖》箭筒,高93cm 直徑34cm

白明《天池》圓盤 高10.5cm 直徑46.5cm

白明《遙感大地》釉上彩缽 高36cm

■白明《一線永動》瓶 高32cm

白明現為中國美協陶瓷藝委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主任。近年來,白明在歐美和亞洲多個博物館舉辦個人陶瓷展,宣示了當代中國文化的自信。他的跨界探索,代表了中國當代藝術在藝術語彙與思想表達上更大的可能性。

熊景蘭稱,白氏兄弟的生命同根,藝術同源,希望此次白氏兄弟的作品展能夠將觀者帶入中國陶瓷藝術從傳承走向創新的動人旅程,也希望他們在各自的藝術領域取得更多超越前人的成就。

■白磊《幻境》系列瓷板之一 60x40cm

■白磊《律動的風景》瓷板 60x60cm

由中國第一代陶瓷經紀人熊景蘭創辦的上海璟通藝術中心長期致力於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的學術價值發掘,推動其收藏、研究、創作和推廣一體化發展。尤其對於中國近百年陶瓷史,璟通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梳理,從老一輩陶瓷藝術家張松茂、周國楨,到改革開放以來湧現的當代藝術家白明、白磊、劉正、張國君、熊開波、唐承華、陳向東等,璟通與他們一起探討陶瓷的傳承與創新,一同成長。近年來,璟通與多位藝術家進行跨界合作,將陶瓷藝術與油畫、國畫 、版畫等藝術門類進行深度融合,從而為中國當代陶瓷積累了新的審美經驗。

磁場——白磊白明雙個展

藝術家:白磊、白明

策展人:熊景蘭(上海璟通藝術中心創始人、藝術總監)

展覽時間:2020.12.25—2021.02.28

展覽地點:上海璟通藝術中心(上海市黃浦區黃陂南路700號B棟215—217室)

相關焦點

  • 不棄不離的「雙胞胎兄弟」——電場與磁場「高中物理硬核知識」
    大家好,我們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叫「電場」,一個叫「磁場」,我們是親密無間的親兄弟。條形磁鐵的磁場我們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我們有許多共同特徵,首先,電場是由電荷產生的,在電荷周圍存的的一種特殊物質,磁場是由磁體與電流產生的
  • 夏義升陶瓷藝術作品賞析
    夏義升老師陶瓷作品,器壁畫面採用青花藝術手法,描繪了江南山水田園風光,山間雲霧繚繞,還有一行飛鳥,田野金黃,一派田園牧歌的美好景象。夏義升老師陶瓷作品,稀疏的枝丫掩映著背後的村莊,這是夏義升老師對於自己家鄉的描繪,南方的小鎮,靜謐又朦朧的美,青花的獨特色彩為其增色不少。
  • 龍泉這兩位大師作品入駐日本大坂市立陶瓷博物館
    近日,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正聰捐贈的龍泉青瓷作品玉壺春瓶、珍珠梅瓶,以及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毛偉傑捐贈的龍泉青瓷作品魚子紋雙耳爐。  館長出川哲朗代表東洋陶瓷美術館接收了瓷器。他表示,毛正聰及其子毛偉傑的青瓷作品成熟度非常高,可以稱之為當代龍泉工藝的代表。
  • 正能量就是一種磁場
    不管在什麼環境,都要保持一顆真心,才能「出淤泥而不染」。如果你的心被迷惑,人生就會陷入泥潭。一個人,只有到落魄的時候,才能看懂人性。當你掉入泥潭,才知道沒有幾個人是願意幫你的,他們不僅不伸出手拉你一把,而且圍觀看你有多慘,更有甚者,他們還往你身上扔石頭,這就是:人性。
  • 40秒|從美工大師陶瓷作品,看新中國成立70年藝術變遷
    千餘年後,中國陶瓷技藝仍享譽世界,並且從傳統陶藝到現代陶瓷雕塑作品,藝術觀念也逐步走向個性與多元。6月8日,「自然與文化遺產日」的當天,匯集當代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的110件(套)作品的「器作·匠心——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如果你來這裡走走,可以直觀感受新中國成立後陶瓷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以及藝術風格的時代變遷。
  • 白洋:陶瓷可以做任何事情
    白洋說,「但這會造成元件的體積很大,沒有辦法讓電子設備更輕薄。」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白洋的指導老師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院教授周濟把研究高頻電感元件的課題交給了他。    「解決這個問題,國外實際已經有了一種新技術,改變片式電感結構為立體布線結構,來提高工作頻率,但是我們學材料的,還是想從材料本身出發,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白洋說。
  • 金華才女精通書法、篆刻和陶瓷,結合自製陶瓷印章,作品高價不賣
    隨著對陶藝認知的加深,她逐漸思考:「書法和篆刻是否可以運用到陶瓷中呢?」按照這一想法,她開始摸索著製作一款融合陶瓷、書法和篆刻為一體的作品,這便是陶瓷印的雛形。顧童通常在白天做制鈕和鐫刻工作,在夜間進行陶瓷作品內容的設計,她說:白天勞作上手,夜間讀書思考。動靜結合,甚好。盤在腦後的長髮,深色的工裝服,各式各樣的雕刻工具,專注而略顯嚴肅的面容,工作檯前的顧童完全不像一個在江南水鄉長大的清秀女子。
  • 何叔水陶瓷作品《富貴春》:在釉面上飛揚的思想
    奶娘奶爺是一對非常忠厚善良、勤勞樸實的農家夫婦,他們自己先後生養了5個子女,帶了5個奶崽奶女,僅存何叔水一人長大成人。大師說,他奶娘奶爺對他的那份疼愛簡直勝過他的親生爺娘。  在上何讀書的期間,老師經常教他們用竹紙(一種薄而透明、潔白如雪的紙張)摹字摹畫。摹著摹著,何叔水對繪畫,寫字就有了一種最原始的熱愛。
  • 當代陶瓷藝術發展態勢
    二  江西省景德鎮市作為中國瓷都,得厚重的歷史沿革和領陶瓷藝術風氣之先,別無選擇地將承載著我國陶瓷藝術發展的重任,在陶瓷藝術創作形式、方法和觀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新時代,這一地域陶瓷藝術發展的態勢就顯得彌足重要。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傳承性。
  • 人的磁場真的好重要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磁場,有的磁場讓我們彼此相吸,有的磁場讓我們彼此相斥。所以,你身上的磁場是什麼樣的,你想什麼,你相信什麼,就會散發出什麼樣的磁場,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與事兒,這是通過自己的磁場的一種感召,也是吸引力法則。
  • 比人造最強磁場強1千億倍,宇宙最強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在《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CEA,薩克雷,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MPA)和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史無前例的詳細計算機模型,該模型可以解釋當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在坍縮的大質量恆星中誕生時,這些巨大的磁場通過放大先前存在的弱磁場而產生。這項工作為了解此類最強大、最亮的恆星爆炸打開了新途徑。磁星:它們是什麼?
  • 人的磁場竟然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改變你的磁場,就是修行!
    所以,任何修行說到底就是學習做人,學習如何與宇宙最高能量-慈悲心溝通,如此行持,無論你平時念咒不念咒,念經不念經,又怎能阻擋得住你好運永伴,黴運遠離,臨終往生善道呢? 人的磁場, 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太不可思議了!
  • 中國工藝美術師|李智藝術陶瓷作品欣賞
    任何藝術形式想要長足發展,都離不開兩個字——「創新」,千年歷史的陶瓷文化也不例外,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審美水平逐漸攀升,對陶瓷藝術的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活中陶瓷藝術品隨處可見,只有符合當下藝術水平的瓷器才能得到人們的青睞,而這之中,創新是關鍵。
  • 展覽│《陶瓷設計與製作》課程優秀作品展
    圓潤光滑的區分,在結合傳統的基礎上突破創新,作品定位為有壓力、迷茫的人物群體。應用於家居生活等場景。實現情感的訴求,結合當代社會上的熱點現象,人生在世每天都會面臨各種情況,或是現實總不盡如意,或是總要面對不能解決的難題,或是沉迷於繁華,忘記了自己想要什麼?
  • 有一種稱呼,叫做兄弟!
    有一種稱呼,叫做兄弟!有一種感情,叫做袍澤。有一種稱呼,叫做兄弟。多麼熱血的一句話,也有很多男生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年少時候的我們,總是覺得,那些經常在一塊,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的人,就是兄弟。總是覺得,那些把酒言歡,一起喝酒喝醉的,就是兄弟。
  • 淺談磁性陶瓷製作工藝
    磁性陶瓷在人類日常生活、科技與國防事業中運用廣泛?燻它是由含鐵氧化物和具有磁性而不含鐵元素的氧化物經陶瓷工藝技術而製成的外金屬磁性陶瓷材料。磁性陶瓷又稱鐵氧體或鐵淦氧,是特種陶瓷材料的重要品種。
  • 釉彩青島陶瓷繪畫作品展將於6月28日開幕
    「釉彩青島」楊克、戴亞康、劉蜀青、隋知兼陶瓷繪畫作品展將於6月28日下午3點30分在青島華能賓館美術中心開幕,展覽將持續至7月28日。再難找到一種比瓷更能跨越社會階層,也更為大眾所接受的材質了。正因如此,我們甚至可以將它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實用性,裝飾性,收藏性,瓷容納了一切可能。瓷板畫,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顏料手工繪畫、上釉,再經高溫燒制而成的一種平面陶瓷工藝品。若將瓷視為工藝,瓷上的畫則是美術。作為純粹「工藝美術品」的瓷板畫,是陶瓷藝術中異軍突起的一個門類。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二章 地磁場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是世界上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指南針的發明是中國人,在長期的活動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過程中,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 陶瓷壁畫的又一種表現形式陶瓷電視背景牆優點顯而易見
    陶瓷壁畫通過與眾不同的形式、易於理解和比喻的圖像備受青睞,成為當代人的視覺關注焦點。作為陶瓷壁畫的又一種表現形式,陶瓷電視背景牆優點顯而易見。只是在現實生活中,北方地區尤其非陶瓷產區的採用要少很多,這也正好說明陶瓷電視背景牆有著廣大的市場缺口。陶瓷背景牆既可浮雕也可平雕;既是藝術品也是工藝品;既是二維空間也是三維空間;對審美的要求多元化,既可以固定視點,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
  • 事實證明:銀河系的磁場比地球弱幾千倍!那它有什麼作用?
    太陽系除了地球以外,其它行星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磁場,但是火星的磁場幾乎已經消失,使得這顆紅色星球無時不刻沒有」沐浴「在熱烈的太陽風之下,生命存活的可能幾乎不存在。而木星的磁場是地球的50-100倍,土星也有一個簡單的具有對稱形狀的內在磁場,比地球的磁場微弱一點 ,土星的磁場是地球的17-34倍,其它行星也存在著大小不一的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