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兒
這幾天,周杰倫鐵粉與蔡徐坤粉絲之間的打榜事件大家都知道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蔡徐坤的粉絲質疑周杰倫沒有粉絲,德不配位。
這句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隱匿在各處的80、90後周杰倫粉絲們坐不住了。
「你可以說周杰倫胖,說他愛喝奶茶,不出專輯,但你不能說他沒有粉絲。」
於是,他們組建「夕陽紅營業廳」,和微博流量第一的蔡徐坤發生了一場鏖戰。
起初,眾人目測這是一場以卵擊石的戰爭。
畢竟,在以流量和數據為主的追星主戰場,似乎只有轉評贊、打投、超話排名,才能證明一個偶像的實力。
而蔡徐坤的粉絲正深諳此道。
每個蔡徐坤的核心粉絲手上,都囤積了大量的備用帳號;
每個帳號上都有數百積分,專門用於各種活動應援以及應急戰備。
最主要的是,他們有經驗,有部署,有組織,還有應急「合理拋分機制」。
果然,一開始來勢洶洶80後,90後叔叔阿姨,咬牙熬夜刷微博一天後,還是慘敗。
蔡徐坤鐵軍牢牢把住10萬分的距離,周杰倫粉絲怎麼也趕超不上。
關鍵時刻,無數大V,行業領袖,官媒,明星朋友紛紛助陣增援。
驚喜的是,隨後幾小時,雙方分值在一步步縮小。
終於,2019年7月21日0:30分,周杰倫登頂超話第一,並且數據破億!
至此,周杰倫中年老粉,成功將統治超話一年多的蔡徐坤斬落馬下。
其實,數據是蔡徐坤很重要的指標,恰恰是周杰倫最不重要的指標。
周杰倫不開微博,不做數據,並不是過氣沒粉絲,只是不屑於,也用不著用流量來偽造實力。
他的實力早把目標變成了目的地,他的作品多年不衰就是最增值的數據。
數據沒了,周杰倫還是周杰倫,可蔡徐坤呢?
1
有人說,對於蔡徐坤而言,一個流量明星看家的東西,被打榜初學粉絲們用五天的時間拿下,狠狠打臉流量明星。
輸了戰爭,流量不是原罪,沒有作品才是原罪。
流量與實力,一比就能見高低。
周杰倫是音樂製作人出身,作品和實力是他最有力的話語權。
而蔡徐坤是粉圈選手出身,除了顏值、靠商業運作和洗腦等各種手段吸粉以外,什麼都沒有。
所以,這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可為什麼還要發起這場戰爭?
給周杰倫刷榜投票的,絕大多數只是當做樂趣和對惡臭粉圈的表態。
而蔡徐坤的粉圈是把這當成了一場證明自己愛豆的戰爭,他們不眠不休,高強度在線,花錢買號,捨去身家性命跟一個正常的社會對抗。
在中國,像蔡徐坤這樣的明星,統稱為流量明星。
什麼叫「流量明星」?
就是只知道他們的名字,卻不知道他們有什麼作品,但他們有強大的粉絲號召力和市場。
比如,微博用戶總共有3.37億人,蔡徐坤的粉絲只有1000多萬。
可他每個微博的轉發量都有幾千萬上億的轉發,也就是說,每條微博就有3個人轉發,可能嗎?
不可能。
6月10日,幫蔡徐坤製造一億微博轉發的幕後推手,「星緣」APP被查封。
該APP利用粉絲給「愛豆」刷流量的需求,瘋狂牟利,半年內吸金800餘萬。
這800萬背後的真相細思極恐,令人髮指:
首先,用戶通過該app登錄新浪微博帳號,充錢開通會員,在自己微博帳號下綁定微博小號,數量從幾十個到幾千個不等。
綁定後的大小號,可實現轉發內容相同,轉發數量翻倍。粉絲從組長或者經紀公司領取「刷量」任務。
任務量完成後,就可以進行抽獎,獲得一些獎勵:籤名照片、演唱會燈牌、氣球、螢光棒等禮品。
有一高二學生稱,她每天都會登錄星援APP,按時完成粉絲組長布置的轉發任務。
「轉發、點讚、打榜」後,她憑藉「超話社區」參加抽獎活動,會獲得幾乎不可能接近「愛豆」的機會。
像她這樣,每月花費約1000元,為偶像「輪博」刷數據的學生還有很多,這也是他們的日常操作和生活重心。
在劣幣驅逐良市,顏值取勝的當下,只要你有錢,什麼都可以買,買多少都可以。
恐怖的是,花費時間,花費金錢,買來流量,最終會廢了自己,淹死信仰。
魔鬼登臺,天使退場。
在這成千上萬倍數據之下,蔡徐坤們不費吹灰之力,就釘在榜首,而周杰倫們如果不參與這場流量遊戲,就永遠不會登頂。
被流量擊垮的市場,不會輕易給「實力擔當」們任何生存空間。
2
胡海泉曾說:
現在好聽的新歌越來越少,
更沒人願意去買專輯,
能火的歌都是各種抖音神曲,
專業的歌手根本沒有出新歌的機會。
究其原因,許多人心甘情願去為愛豆買數據,卻很少有人願意為了一首好歌去消費。
華語樂壇現狀:一幫老將一打老歌撐市面 一批新人一堆新臉佔據排行榜單。
你有沒有同感,榜單裡,10首歌有9首半我們沒聽過,沒唱過。
鄭鈞如是說,以前歌手在電臺打歌,或許歌很火,但唱歌的人大家未必認識。
而現在的樂壇是,一首歌能上排行榜,只是唱歌的那個人很火。
只認偶像不認歌手,好作品無人問津,好歌手坐冷板凳,流量歌曲又不願聽,網絡神曲也只能火一時,這導致華語音樂整整10年止步不前。
KTV裡,點播最火的依然是十年前的老歌《海闊天空》、《十年》、《過火》、《大海》、《吻別》等。
原本這些或輕聲吟唱,或纏綿悱惻,或激昂高歌的旋律,就該永垂不朽。
K歌收藏夾裡,陳奕迅、周杰倫、張學友、王菲、那英、孫楠的歌隨便播放一首,就會讓人熱淚盈眶。
這些名字,曾經在舞臺上閃亮,讓我們內心憧憬、純淨,彰顯靈魂之光。
可現在呢?
這些歌手,都已經沒有流量了。
王菲的歌還那麼特立獨行,但她早就關了社交媒體,想見她一面都難;
胡海泉能唱能作,曾經是各大榜單的常客,前段時間上《我是唱作人》,也尷尬到心冷;
孫燕姿,梁詠琪生完孩子,淡出一段時間,就很難再翻盤;
還有一大撥新生代的實力唱將,周筆暢、張杰、譚維維等也在氣若遊絲般掙扎。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開業三十年的香港金鐘唱片店結業時,創始人說:唱片行業已經沒有未來。
隨著周杰倫們老去,華語樂壇也再難生出一個領軍人物。
到那時,青黃不接的樂壇將真正走向沒落。
3
流量過處,靠臉打榜,殃及的不止是樂壇,影視圈也未能倖免。
去年,當紅人氣偶像楊洋改了自己的微博名,由原來的「楊洋icon」改成「楊洋」,這原本是一件小事。
結果,第二天登上熱搜,位居實時熱搜第二名,且熱度持續發酵。
就連楊洋粉絲都說:雖然是楊洋的粉絲,但就是不明白,男神為什麼改改名字都能上熱搜。
小鮮肉改名字就能上熱搜,而好演員苦苦掙扎卻無人關注。
實力派無戲可演,無路可走將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濮存昕主演的話劇《哈姆雷特》,曾在北京舉行最後一場演出。
有記者問他:您未來是想一直做舞臺劇,不拍電影了嗎?
濮存昕連連搖頭: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沒有我的活。
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濮存昕是國家一級演員,曾主演過《英雄無悔》、《公安局長》、《三國演義》等經典劇,如今只能做慈善和公益事業。
83版《紅樓夢》,直到現在,它的影響力還是無人可超越,可用時三年拍劇的演員們卻早成昨日黃花。
每一個眼神都是戲的林黛玉(陳曉旭飾)已離世、薛寶釵(張莉飾)、王熙鳳(鄧婕),襲人(袁玫)活躍在螢屏的時間都記不清了。
86版《西遊記》攝難度不亞於唐僧取經。當時,楊潔導演帶著一位攝影師,一臺攝像機,全部演員,耗時6年,走遍全國26個地點拍攝而成。
可在電視劇取得真經的六小齡童、遲重瑞、徐少華、汪粵、馬德華、閆懷禮等主演,如今哪裡還有蹤影。
這是一個快食的年代,哪還有導演和演員,投資時間和心血去拍一部戲呢?
以Angelababy 為代表的流量小花,靠摳圖就輕鬆擊敗姚晨和李媛,拿下百花獎。
而楊冪更是一年接戲11部,拿錢到手軟,還高調說:質量問題,我從來沒想過。
一邊是流量明星輕鬆霸屏,一邊是老戲骨、老演員犧牲尊嚴求戲,看著就讓人心疼。
面對《孤芳自賞》播放量摻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14億日播量,《楚喬傳》播放量400億日播量,著名編劇汪海林顯得特別不合時宜。
「像蔡徐坤和迪麗熱巴這樣的演員,我一輩子不會跟他們合作。」
「倒不是我有多牛逼,主要是他們不需要劇本,或者只需要假劇本、假流量與假表演獎、假導演、假製片人都是一個體系的。」
老演員們望塵莫及,流量明星改個暱稱上熱搜,摳圖瞪眼就能拿到8000萬的片酬的現象,不知還能持續多久?
也許,冬天過去,春天就會到來。
4
7月22日,「周杰倫國際後援會」發文。
「這是一個流量的時代,那些辛苦打榜的小朋友們,為自己的愛豆爭取下每一個容易,這種行為值得尊敬。」
但追星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在追逐偶像的過程中,愛惜身體,守護學業才是終極目標。
數據除外,作品才是我們更應關注的。
一代人終將老去,一代人依然年輕著。
要想流量為王就要拼盡全力去做作品。
當你的實力還配不上你的野心時,請靜下心來好好努力。
努力才是最耀眼的榜單。
所有的「天王」「天后」,都是走出來的,
所有的「霸屏」「走紅」,都是拼出來的。
流量用盡,數據散去,歲月淬鍊留下的才是真金。
享受得起「流量」,配得上「片酬」,才能成為下一個周杰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