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會寧有兩個女孩考上清華,一個是三年前以全縣中考第三名的成績進入會寧一中的王佳筱,一個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劉佳維。比起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全縣第三高考依然全縣第三名的王佳筱,來自於農村貧寒家庭的劉佳維,從中考全縣44名的成績到高考全縣第5名,能夠趕超,她是怎樣做到的?圓夢清華,她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劉佳維,女,19歲,會寧楊集鎮東陽村人,父親忙時在家務農,閒時外出打工,母親在家操勞,維持著一家九口人的生活。2020年劉佳維會寧一中畢業,以高考成績663分,全省理科第148名,全縣理科第五名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環境和化學與新材料類專業錄取,她是會寧楊集鎮第一位女清華大學生,也是恢復高考43年來,會寧一中考入清華大學的51名學子之一。
青春陽光的劉佳維:一個人至少應該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
2020年8月16日,會寧大雨,佳維和父親一大清早就出發,冒雨去縣城取回錄取通知書,並受母校會寧一中安排去學校辦事。
回家的路上,佳維和我談到自己的家庭狀況,談到自己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生活,我覺得,這樣一個貧寒家庭出身的女孩,有志向,肯努力,最終以優異成績,考上頂尖大學,她的經歷特別是她對高中階段學習生活的總結與感悟,對於許多孩子來說,很有教育和借鑑意義,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我們家在農村算是個大家口,家中有九口人,爺爺奶奶年邁多病,常年吃藥,無勞動能力。家中姐妹五人,我同姐姐今年一起參加高考,姐姐也能夠被錄取,我倆將一起進入大學,三個妹妹分別將進入初中,小學,幼兒園。母親常年在家照顧我們姊妹讀書,照顧爺爺奶奶。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便是靠父親外出打工,辛苦勞累讓父親日漸蒼老,身體大不如前,如今面對我們姐妹的學費和爺爺奶奶的治療費用,父母更加力不從心。
所以,我想通過讀書有所作為,讓我的家人不再那麼辛苦成為我讀書的動力,走過十幾年的讀書生涯,我終於進入清華大學,反觀我高中的學習生活,還是很難忘。
佳維說:我小學是在我們村東陽小學讀的,讀到三年級後東陽小學被撤校合併,我就到楊集中心小學接著讀完小學。
初中我是在楊集初級中學讀的,在楊集母校老師的教誨下,3年後我以全縣中考第44名,楊集中學第二名的成績進入會寧一中宏志班。
一心發奮圖強,考個好大學,是我的夢想。進入高中後,我發現,高中的生活跟初中完全不同。在這裡,比我優秀的人太多太多,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糾正普通話,糾正英語發音,雖然效果不是很顯著。但在文化課的學習上,我一步步實現了突破。
在語文和英語的學習上,多讀多積累是最好的方法,不必刻意強迫自己去記住什麼,在閱讀,朗讀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於數學物理,歸納題型考法,鑽研難一點的題尤為重要,攻克難題讓人逐漸產生興趣,擺脫厭學的困擾。
化學生物又是另一種學法,積累零碎知識點,細心做題會讓學習變得輕鬆起來。對於不同的人,學習方法也會是不同的,比如我,大量刷題就不適合我,但是緊跟老師的節奏,一定是正確的方法,老師是我們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他們熟悉我們所不熟悉的東西,他們會引導我們遠離陷阱誘惑。
高中的生活節奏很快,只要合理安排,每一天都會很充實,從早上起床,早操,上課,午休,上課,晚飯,自習,將一天的學習生活安排滿,雖然累但是心裡很踏實,單純的學知識,慢慢的,不知不覺間就會有進步,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不要想太多,將全部精力用於學習,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餘時間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中,我也在慢慢拓寬視野,了解外面的世界,讓自己不被社會淘汰。
時間匆忙,就簡單說這些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最後三句話,送給母校會寧一中:會寧一中的老師都很負責,會寧一中的同學都很友善,會寧一中的學習生活讓我難忘。 2020年8月16日(來源:憶路心聲,作者:張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