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1979.3.28」命案偵破紀實
1979年,浙江永嘉,因為一棵板慄樹的歸屬問題,邵某在殺害了同村的邵小某後,畏罪潛逃。
41年來,永嘉公安不懈追蹤,終因時間久遠且很多當時的證人、知情者均已去世,案件遲遲未能破獲。
41年後,民警在翻閱案本時的一個大膽猜測——開棺驗屍鑑別真兇,讓案件有了新的轉機……
板慄樹引發命案
永嘉,是著名的板慄之鄉。在山區,很多村民都有種植板慄的習慣。
1979年,因為一棵板慄樹的歸屬問題,茗岙鄉的邵某和同村的邵小某多次發生糾紛。在他們眼裡,板慄樹不僅是一棵樹,更是他們的生活來源。因此,儘管村幹部數次組織雙方調解,但邵某和邵小某都不願退步,調解遲遲沒有成功。
當年3月28日早上,心中憤憤不平的邵某,以殺羊的名義向他人騙取了一把尖刀,準備砍削邵小某的板慄樹。獲知消息後,邵小某立即趕來阻攔,在雙方扭打過程中,邵某抽出隨身攜帶的尖刀,數次對邵小某進行捅刺,最終,邵小某搶救無效死亡。深知大錯已經釀就的邵某,逃離家鄉,消失得無影無蹤。
邵某的人間蒸發一般,並沒有阻擋民警偵查的腳步,永嘉警方仍然對整個案件進行了最大可能的攻堅突破。然而,受當時的技術條件所限,案件線索幾度中斷。辦案民警一直努力尋找新線索,但案件始終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41年不懈追兇
時移事遷,41年前的命案已逐漸被世人淡忘。然而,未破的命案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位民警心中。41年來,永嘉刑偵民警換了一代又一代,但因著對案件和對死者的敬畏,他們追兇不止。
還逝者以公道!
近年來,永嘉警方高度重視命案積案的破獲,而一件件命案積案的破獲更是增加了永嘉警方對命案積案攻堅的信心。今年「雲劍2020」命案攻堅行動以來,永嘉警方在接連偵破6起命案積案後,開始鎖定這起最久遠的「1979.3.28」命案。
警方對案卷中的證人進行一一排查走訪後發現,由於案發時間太過久遠,所有的證人均已去世,證人的家人對於41年前的案件一無所知。此外,邵某的妻子也早已帶著孩子改名換姓,改嫁他鄉。
通過現代技術上是否會有突破呢?
專案組通過技術部門重新對現場提取的物證進行細緻處理,希望有所收穫,但同樣因為時間久遠,未能獲取有效的DNA信息。
沒有犯罪嫌疑人的戶籍信息,也沒有樣貌特徵信息,直接採集邵某親屬的DNA信息,極有可能打草驚蛇,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我就不信沒有突破口,除非他不在人世。」永嘉縣公安局刑偵大隊重案中隊中隊長陳久建的一句話,提醒了所有專案組人員。
一個有妻有子兄弟父母皆在的人,儘管潛逃,但41年間不可能沒有絲毫破綻被警方發現,除非他一直隱居山間或者已不在人世。
轉變思路破僵局
民警在大量走訪中發現,邵某曾向村民聊起:總被人看不起,要叫自己在另一村的親大哥潘某來撐腰。
民警隨即排查「親大哥潘某」的關係網,然而,警方排查後發現,「親大哥潘某」也已去世。沒有輕言放棄的警方開始走訪潘某之子小潘。在與小潘同村村民溝通時,一位村民無意間提起:「10多年前的一天夜裡,小潘曾將一具屍體拉到村中,並連夜埋葬。」
侄子如子,這是農村的習俗。出於職業敏感,專案組民警判定這個屍體極有可能是邵某。
永嘉山區一直是土葬,土葬必定會涉及到挖墳、抬屍等人,而立足農村實際土葬的地方,極有可能就在自家的山林。
專案組人員重新設定偵查方案,走訪調查農村挖墳、抬屍人員,查詢邵某和潘某等人的自留地。
很快,事情出現轉機。
「我抬了幾十年屍體,從來沒見過這麼寒酸的屍體。」一直在村裡從事抬屍送葬工作的老飛說。
老飛的話更加堅定了專案組的想法。隨即,專案組兵分三路,對侄子小潘、抬屍人老飛、挖墳人老趙等人進行詢問。
開棺驗屍鑑真兇
面對民警的詢問,小潘知道事情瞞不住,老實交代:十幾年前,其小叔電話告訴他,邵某病逝,想落葉歸根,他的兒子已經不予理會,讓他幫忙埋葬。
原來,幾十年間,邵某無名無姓無任何證件,一直跟隨在深山從事種植工作的親戚討口飯吃,直到2009年來到嘉興投靠弟弟。
根據小潘等人的口供,專案組很快找到了埋屍地,連夜開棺提取相關檢材。隨即又馬不停蹄地趕赴江蘇等地提取邵某兒子林某某等人的DNA信息,進行匹配認定。
今年8月11日,DNA鑑定結果證明,小潘匆匆拉回、草草埋葬的男屍正是命案在逃人員邵某。自此,「1979.03.28」命案歷時41年成功告破!這也是迄今為止,浙江省公安機關破獲的最久的命案積案!
(宋靈雲、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