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新聞讓人心碎。
5月,西安一個9歲小女孩,因為沒有完成好老師布置的作業,留下兩張字跡稚嫩的紙條,從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最後留下的兩張紙條:
一張寫著「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還有一張寫著「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年僅九歲的她,還沒來得及體驗人生的美好,就匆匆告別了這個世界。
那天,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5點交,而距離交作業只剩不到半個小時了,老師要求寫一張半,她只寫了一張。她給媽媽微信,媽媽的回覆只是敦促她儘快完成。
但是,她是真的完不成了。
或許,會有人想,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脆弱,經不起一點挫折,就因為一篇作文嗎?就要到結束自己生命的地步嗎?
我想,在那一個下午,於這個孩子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篇作文,而是一件天大的事,是一個永遠過不去的坎。
本期健康山西特邀山西白求恩醫院精神衛生科任燕醫生為大家講一講如何與孩子交流,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孩子的壓力有多大,你真的了解嗎?
一組數據痛徹心扉
2020.04.07
江蘇南通,一名15歲初二男孩從19樓墜落,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2020.04.12
陝西商洛,初三女生從教學樓三樓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2020.04.13
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2020.04.13
安徽合肥,一名15歲學生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發生爭吵後,爬出陽臺,幸好被派出所營救。
2020.04.26
安徽一名17歲高中男生,因學習壓力太大,跳樓自殺身亡。
2020.04.26
在安徽省郎溪縣某中學的開學日中,一名初中女生從四樓陽臺上後仰墜樓,重傷身亡。
中國官方公開報導的一組數據表明,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
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在自殺者的年齡排列中,12歲佔第一位(40.3%),其次為14歲(22.7%),11歲和13歲(13.6%)。在自殺者的性別對比中,女孩子遠遠高於男孩子:女孩佔(72.7%),男孩僅佔(23.7%)。
這是一組令人痛徹心扉的數據。這樣的悲劇過去在發生,現在未停止,將來還在持續出現。你不面對它,不等於它不存在。
1. 調整心態最重要
首先我想說的是,父母的心態決定了孩子能走多遠。
父母很少去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況,面對孩子出現的各種棘手情況,青春期叛逆、學習成績下降等等,從網絡、別的家長那裡去尋找解決的辦法,照貓畫虎,但是發現效果不甚理想。
國內外有大量的研究發現,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孩子的心理狀況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是焦慮、煩躁、憤怒、不接納的,那麼這些負面的情緒會在家庭中蔓延,是一定會傳遞給孩子的。孩子會感到巨大的壓力,狀況有可能進一步變糟,而這又進一步刺激到家長,變得更加的焦慮,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父母要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能希望通過孩子症狀的緩解來降低自己的焦慮,這點很重要。
2. 犯錯並非不好,犯錯有自身的價值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曾經犯錯,人類就是在錯誤中前進的。請去回想,當你意識到自己犯錯了,當時的感覺如何?糟透了?很沮喪?很難堪?….
是的,我們的孩子會有同樣的感受。
此時,理直氣壯、自以為是的指責會讓本來就很沮喪的心情雪上加霜。
每個大人都會犯錯,那麼犯錯對一個孩子來說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啊。
作為父母,請去抱持孩子的錯誤。
同時,我們似乎很少會去思考錯誤的價值。換一個角度來看:錯誤,其實是一種資源。我們可以本著「我錯故我在」的勇氣,敢於承認自己的問題,去反思和總結,這是讓孩子逐漸成熟的良好素材。
我們在不斷的錯誤中成長和前進,如果家長首先能做到這點,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局限,那麼,這將是一個教孩子如何面對錯誤、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動榜樣。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日積月累的小心澆灌和呵護,學會傾聽和溝通很重要。請把孩子當做和自己一樣的人來對待。
現在或是未來,我們都會擁有孩子,無論性格如何,無論成績好壞,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
只不過,有些種子落地生根,從一開始就開得絢爛無比,還有的種子,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才能破土而出。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日積月累的小心澆灌和呵護,學會傾聽和溝通很重要。請把孩子當做和自己一樣的人來對待。
這裡有一些小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 珍惜和孩子獨處的時間,這可能是傾聽的最佳時機。
2. 放低身段,說話時保持目光注視,表情溫和,如果能展現出一些好奇和耐心那就更好了。
3. 跟隨孩子說話的內容,給出一些恰如其分的回應,例如微笑點頭。
4. 請不要打斷孩子的講話,一定耐心的聽他講完。如果有疑問,等他講完再提出,並感謝他的分享,充分給予孩子被尊重的感覺。
5. 給予尊重,才能貼近內心。聰明的父母當孩子的顧問,不當領導。會說:我建議你考慮……而非:你不能…你不可以….你不該…..。
6. 少說「但是」。孩子們仿佛都知道,「但是」之前的都是場面話,之後的才是父母要表達的真實想法。
7. 如果你有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請尊重他的隱私。孩子喜歡被當成大人來對待,父母請停止那些福爾摩斯式的偵查手段,這會大大破壞與孩子間的信任,這是件太得不償失的事情。
8. 看學習成果,而非學習成績。不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如果多學了一些知識,有所進步,那就是值得開心的事情。如何幫助孩子找尋學習的意義並在其中建立一些成就感,是值得每個父母都多加思考的事情。
9. 對「改變」這件事心存敬畏,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用時間、耐心、理解、支持去不斷澆灌。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都是一張白紙,你對他暴力,他心底就種下暴力的種子,你對他涵容,他會懂得如何與世界友善相處。
孩子的樣子,就是你在這世界上留下的倒影。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