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送的是六年級的書目詳情和微課、閱讀單下載地址,敬請大家查收!
至此,六個年級的寒假分級共讀信息推送完畢,祝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又美好的書香假期。
《全國小學生寒假閱讀書目》之六年級
「歲月的目光」
溫馨提示:班級團購有福利!在淘寶等百班千人支持書店團購30套(本)以上,帶班教師可獲贈1套(本)。具體請詢問相關店鋪。
六年級的選書,一向注重少年視角的文學性與文化性,希望通過閱讀,引導少年讀者將目光既投向遠方的外部世界,也投向隱秘的內心世界。
這一次的寒假選書,我們以「歲月的目光」聚焦中國文化的文學表達,讓優秀的作品喚起少年人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對傳統文化的感情,對中國文化精神的思考。
這次選擇的四本書各有特色,《遙遠的彩虹班》《墨童》視角獨特,故事動人。《藍調江南》是獲獎散文名作,多年前剛出版時,就打動了我。那個古樸的江南小鎮,那些綿延不絕的鄉風民俗,在文字裡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最有意思的是《蕭蕭楊柳》。這是一部獲獎中篇小說。很榮幸,我擔任了那個獎項的評委工作。剛打開這個作品,我就被吸引,於是在心裡猜測作者會是誰(我們拿到的列印稿都隱去了作者名)。根據平時的閱讀經驗,我猜測這多半是女作家吳新星的作品。待得獎項掲曉,我竟然猜中了。
要說明的是,以上是我的個人化敘說,而這幾本書的入選則是六年級導師團隊一輪輪挑選商議的結果。
關於這些書的好,我們在這裡稍稍劇透,從咱們的導師那裡悄悄地「偷」一點材料,提前與大家分享吧。
九歲男孩蘇遠跟隨父母來到南非的開普敦,在異國他鄉的漢語荒漠裡,蘇遠的媽媽林如薺竟然在小小的書房裡挖出了一口母語的井,用一堂堂精彩的詩詞課灌溉出一片漢字的綠洲。
作家將傳播中華文化的故事置於南非背景下來書寫,賦予了小說別具一格的觀察視角。七個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彩虹之國」進行了一場又一場富有意味的思想和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與此同時,蘇遠一家還面臨著疾病、險情和種族衝突的考研,以及留守與離別的抉擇。最終在眾人的努力下,遙遠的彩虹班成為永不散場的彩虹班,學習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的接力棒一直在傳遞……
我們生於中國,長於中國,每天看到中國字,聽到中國話,周圍都是中國人,近處無風景,造成很多人對中國文化無感,一直浸潤在濃濃的中國文化之中而不自知。
《遙遠的彩虹班》中的主人公林如薺在出國之前,也是如此。當她離開中國來到非洲,滿眼看不到一個漢字時,才意識到其實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有文化之根的,自己已被連根拔起,「移栽」到一片漢語文化的荒漠之中。她通過開設漢語學習班,教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7個孩子學習中國文化,讓孩子們重新連接上中國文化的根脈。
由於離開中國,由於空間上的距離遠了,我們反而能更加清楚地看到我們的中國文化。有心的讀者在這本書裡可以找到很多中國文化元素,會發現中國文化在我們的飲食中、節日中、詩詞中、戲曲中、語言中、血液中……
掃描此處可查收周美英老師為你準備的微課和《閱讀單》:
本書是一本充滿江南小城風情的散文集,字裡行間滿是作者對兒時生活的回憶。有在老虎灶上燒茶的西園茶館,有說噱彈唱演俱全的蘇州評彈,還有剃頭師傅「八音刀」的絕招……點點滴滴都是深情的回眸。作者將童年時代的江南景致描繪得清新芬芳,是一份送給城市孩子的充滿田野氣息的禮物。
這本散文集是作家金曾豪對故鄉——常熟,一座江南小城的童年回憶。字裡行間,吳儂軟語,悠悠鄉情。作家用文字復原了已經漸漸遠去的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日常。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可文字裡故鄉熟悉的風物、故鄉形色的人物、童年裡的樁樁趣事,一一展現在我們讀者眼前,如此真切動人。同學們,文字讓歷史得以留存,文字也可以讓時間停留在回憶的深處。文字更像一座橋梁,連接起了作家和讀者,讓素不相識的讀者經由文字,分享作家自己獨特的經歷,傾聽作家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生命言說。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字永遠年輕,永遠鮮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老。
打開書,我們一起讀吧!
掃描此處可查收李華老師為你準備的微課和《閱讀單》:
男生梁墨童的媽媽去世後,父子倆的生活陡然變得陰沉。才華橫溢、酷愛書法的爸爸好像一直停留在過去,還把一些像黑石頭似的東西視若珍寶,墨童無法理解,父子關係緊張。一次父子大戰後,墨童賭氣逃到了外公外婆家。在小巷的最深處,他意外闖入了一所神秘的、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房子。在那裡,他揭開了那些「黑石頭」的秘密,也找到了記憶中媽媽味道的源頭,並由此踏上了一段改變他人生命運的旅程……
馮與藍,《墨童》的作者。她曾就讀的小學恰是我國兒童文學一代宗師陳伯吹的母校。在她獲得的一系列獎項中,就有第25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這種傳承,是中國一代代兒童文學家在這條創作道路上的深耕痕跡。同時,馮與藍也是一位語文老師,難怪筆觸幽默機智,能準確表現成長中的孩子的百樣生活,直擊讀者內心。
本書的主角是一個叫梁墨童的男生,六年級剛畢業。因為爸爸對他疏於照顧,父子關係緊張。暑假裡,一位熱愛書法的朋友、一個練習書法的興趣班和一場神秘老屋的探險幫助梁墨童解開了「黑石頭」(墨錠)的秘密,找到了記憶中「媽媽的味道」。而他對父親,對未來的初中生活,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又是否會發生轉變呢?
這本書閱讀起來比較輕鬆,但也會讓你忍不住追問與探索。我們不妨聚焦「對話」、「變化」與「文化」這三個關鍵詞,在這本書的閱讀之旅中展開深度思考。
掃描此處可查收程琦老師為你準備的微課和《閱讀單》:
《蕭蕭楊柳》以憂傷而感人的筆調,講述了少年阿三個體生命掙扎而蓬勃的成長過程,重申了個體生命在孤獨、艱辛中所蘊涵的精神力量和堅強意志。在濃鬱的蘇州風情和社會風物中,在迷惘的時間煙塵和人生百態中,作者通過少年的重重心事,向我們層層展現溫厚純良的感人至深和孩童世界的輕盈純真,作品語言優美、語調幽靜、語境深闊,透露出一種柔和明亮的詩意情懷。
《蕭蕭楊柳》,光聽這書名,就令人感覺充滿了詩情畫意。讓人不禁想起「蕭蕭楊柳落羌管,滴滴蒲柳瀉玉瓶」「短籬寂寂菊花晚,兩岸蕭蕭楊柳秋」這樣的詩句來。書中的故事也的確發生詩意的江南水鄉——蘇州。這裡有臨河的巷子,有枕河而居的水鄉人家。
主人公蕭家的三姑娘蕭玉屏,小名阿三,就生活在楊柳枝巷裡。
水鄉的生活離不開水,你看她跟著家裡人到蕩裡去採蓮藕,卻是想著坐木盆到蕩裡;你看她捧著父親剛採摘的蓮藕,卻盡想著蓮藕的百般吃法……阿三的父親也不嫌採藕的辛苦,他一會兒吟出「一彎西施臂,七竅比幹心」讓孩子們猜謎,一會兒挑著藕擔哼起《三笑》裡《載美回蘇》的唱詞……這樣詩意而有生氣的日子,多麼讓我們豔羨呀!
然而,一場突然來臨的病痛,打破了生活的寧靜。阿三家面臨的困境,如何叫小小的阿三一起承擔?當阿三的母親不得不離開蘇州到上海幫傭時,阿三能夠接受親人的分離嗎?她又會遇到誰?發生些什麼呢?阿三會被生活打垮嗎?
來吧!讓我們一起翻開《蕭蕭楊柳》,走進阿三的生活,一起來見證這個小小少年的成長吧!
掃描此處可查收郭燕瓊老師為你準備的微課和《閱讀單》:
除此之外,六年級的導師們還為孩子們準備了讀寫指導和作文點評直播課,一定要記得收聽哦!
2021年2月4日19:00
六年級名師讀寫指導&作文命題專場
2021年3月1日19:00
六年級優秀作文點評&網絡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