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部分關注了「騰訊理財通」這一公眾號的用戶收到了一條推送——《微信支付新功能——零錢通》。這是微信支付新功能」零錢通「的首批白名單用戶測試。
據微信支付介紹,零錢通功能與餘額寶非常類似:用戶可以將零錢通裡的錢直接用於消費,例如轉帳、發紅包、掃碼支付、還信用卡等。同時,當資金放在零錢通裡不被使用時,可以自動賺取收益。
微信支付中「零錢」的理財功能並不稀奇。從「零錢」入口進入後,點擊下方的「零錢理財,讓零錢安穩賺收益」,便可進入理財產品的選擇頁面。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零錢理財一共對接了4支貨幣基金,近七日年化收益率在4.1%-4.4%之間不等。
而這次零錢通的創新在於,在實現理財的基礎上,零錢中那些已經被拿去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可以隨時取出用於消費、發紅包、轉帳等功能。如此一來,零錢通與餘額寶的功能已經高度相似。
在2013年,餘額寶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金融創新,甚至可以說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啟蒙性產品。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與一個可以隨存隨取的活期銀行存款帳戶沒有區別,它把用戶理財的門檻降到無限低。但實際上,這種流暢體驗的背後對天弘基金和螞蟻金服之間的合作深度以及它們各自的資金流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投資者一端,餘額寶需要做到T+0的贖回,而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基金所投資的資產與其之間的結算是T+1,這就對基金本身的流動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於餘額寶沒辦法及時贖回自己投在各種金融產品上的錢,我們這些普通投資人的贖回需求往往需要通過申購者的資金來相抵,如果不足以相抵,還需要基金動用自有資金進行墊資。
不僅是餘額寶,對於所有投資於貨幣基金的理財產品來說,他們在自己的資產端面對的都是T+1的贖回周期,如果要向用戶提供T+0贖回的服務,都會對自身的資金規模和流動性提出較大的挑戰。
其實對於零錢通和餘額寶這樣的產品來說,T+0都是不夠的,它要求產品要做到T+1s的贖回到帳速度,否則無法實現隨時消費、發紅包這樣的功能。試想一下,用戶在掃碼付款時稍微耽擱幾秒錢款的轉出速度,使得付款時間變長,會造成多大的體驗傷害?
所以,本質上,餘額寶最開始的嘗試是通過產品創新賦予貨幣基金以更好的流動性,是把M2變成M1.5。如今,零錢通和餘額寶已經能讓貨幣基金的贖回速度逼近於實時,使其流動性接近於現金,相當於將M1.5變成了M1。
這種兼具了流動性和收益率的產品可以說是用戶喜聞樂見的了。根據天弘基金4月22日發布的季報顯示,餘額寶的託管資金規模已經超過1.14萬億,成為世界第一大貨幣基金。而僅在2個月後,餘額寶的規模達到1.43萬億,已經超過招商銀行2016年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
不過,今年5月和8月,天弘基金曾兩次公告調整餘額寶個人持有限額,從100萬的最高額度分別梯度調整至25萬和10萬。除了配合《公募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中的相關要求,據螞蟻金服所說,此舉的一個重要目的還在於給平臺上的其他貨幣基金產品導流。而螞蟻金服也確實在導流上不遺餘力,用戶甚至可以直接使用餘額寶裡的錢購買其他基金產品。
而微信支付恰逢其時的推出零錢通服務,勢必也會分走本屬於餘額寶的一塊蛋糕。
當然,想來分餘額寶一杯羹的並非只有微信支付。騰訊的老夥伴京東,已經搶先一步。
8月18日,興業銀行與京東金融聯合宣布,將推出國內首張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借記卡——興業銀行京東金融小金卡,小金卡本身除了具有標準借記卡的各種功能,包括:存取現金、轉帳匯款、刷卡消費、代收代付、資產管理等功能。還具有 「餘額理財」等特色功能,即用戶與京東金融完成京東小金庫籤約後,小金卡內活期帳戶資金餘額超過1000元人民幣的部分,即可每日定時自動轉入京東小金庫,申購關聯的貨幣基金,享受遠高於活期存款的收益。
而當持卡用戶在消費支付出現卡內活期帳戶餘額不足的情況,差額部分資金將自動從京東小金庫轉出(即贖回貨幣基金份額)完成支付。
雖然零錢通、小金卡從邏輯上來看都在效仿餘額寶,將理財資金直接用於支付。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產品創新,確實能夠增加用戶黏性,可以將用戶的資金鎖在自己的體系內。
對於微信來說,用戶會更加願意將資金存入零錢寶,而非轉出到卡裡,這將會大大增加微信體系內的資金規模,也會促使用戶將微信支付用於更大額度的支付。
目前,零錢通僅放出了首批體驗申請,成功申請後才能成為首批用戶,申請通過率非百分之百。申請地址在此(需要在微信中打開)。如果用戶申請成功,將會收到通知,顯示「您的零錢理財功能已成功升級為零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