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壓力真的好大啊,從前的人是苛政猛於虎,現在的人是壓力猛於虎。
壓力就像一張蜘蛛網,無處不在。
比如高數沒考好,掛在高嶺上;
比如最近體重又漲了,看到心情就煩躁;
比如晚上加班到12點?!馬路萬籟俱寂;
比如男朋友今天打遊戲,不接電話;
比如今天工作用腦高度集中,特別想睡覺。
這些都是壓力...
為什麼壓力就容易讓人肥胖呢,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看看到底為啥壓力容易讓人胖的那麼快。
先來幾個研究吧!如果不想看實驗,也可以直接跳到結論上。
第一個研究
我們首先來說下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研究,這個研究是把一群小鼠分成這幾組:
- 普通飼料無壓力組鼠(Chow)
- 普通飼料有壓力組鼠(ChowS)
- 高脂飼料無壓力組鼠(HFD)
- 高脂飼料有壓力組鼠(HFDS)
然後來證明壓力和飲食對NPY表達及體重的影響。
NPY是什麼呢?
NPY是大腦中的一種物質——抗焦慮肽,位於下丘腦,它的作用是:
讓你食慾增加,從而實現減壓,對抗焦慮。當然食慾增加必然意味著會變胖。
如果你一直吃高脂肪的食物,那麼它會讓NPY的表達加強,從而幫你減壓+增加食慾+多吃=變胖。
實驗中:
- 吃高脂飼料的小鼠,無論有沒有壓力,體重都明顯比吃普通飼料的小鼠更重,體溫也更高。
- 吃普通飼料的小鼠,無論有沒有壓力,對它們的體重沒什麼影響。
- 吃高脂飼料的小鼠,在壓力下快速變胖,體重明顯高於其它三組。
第二個研究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吃普通飼料的鼠,壓力讓鼠處於低攝入低消耗的狀態,體重沒有明顯變化。
吃高脂飲食的鼠,壓力讓鼠吃的更多,但是能量消耗卻很低,因此體重上漲更快。
但另一方面,普通飲食下,精神壓力讓鼠活動顯著減少,整天蜷縮在水和食物旁邊,精神壓力大;而高脂飲食下,鼠的活動並不減少,它們更頻繁的進食,焦慮情況要明顯好於普通飲食下的鼠。
第三個研究
研究人員在這個研究上又做了進一步的實驗,拿掉了鼠大腦杏仁核NPY神經元的胰島素受體基因(讓胰島素沒法工作)。
進一步研究顯示,高脂飲食的鼠都吃多了且胖了,體重的增加都集中在脂肪的增加上了!高脂+壓力組的鼠吃得比高脂+無壓力的鼠,更容易胖。
結論:胰島素信號在NPY表達上的調節功能喪失,是慢性應激(壓力山大)條件下肥胖表現加速的關鍵因素。
高脂飲食+精神壓力,會在短時間內讓我們吃得更多,長得更胖!
當壓力來了
總之就是,當壓力出現的時候,很多人會通過吃來緩解壓力,尤其是選擇高脂肪的食物,來讓自己獲得快樂和輕鬆,可是你沒有去真的解決這個壓力,壓力還是存在的。
當你攝入高脂食物時,壓力還是存在,你繼續會攝入更多高脂的食物,從而導致長胖。
而胖,又讓你感覺壓力大, 你為了緩解壓力,繼續吃。如此循環往復。
所以,茫茫人海中,我們的壓力可能不同,但是因為壓力都會渴望高脂,也都容易發胖。
壓力大,吃甜食
我遇到過很多人,壓力一大最想吃的就是甜食。餅乾、乳酪麵包、芝士蛋糕、巧克力曲奇餅乾、芝士奶茶、黑糖奶茶等等等。
想一想,我壓力大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吃麵包,乳酪餡兒,只有吃麵包才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靠甜食續命啊。
那為啥壓力大的時候最想吃高脂肪的甜食呢?
美國莫奈爾中心的新研究對這一現象給出了科學解釋——人在有壓力時,有一些激素(糖皮質激素)會被激活,它們能夠直接作用於某些味覺(甜味、鮮味或苦味)的受體細胞,應激情況下會影響這些細胞對甜味或其他味覺的反應。其中,甜味受到壓力的影響最大。
研究人員對處於(壓力)應激和非應激狀態的小鼠做了對比,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應激組小鼠的味覺細胞中糖皮質激素受體增加了77%。該研究已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上。
減壓方式
吃甜食只會讓自己更加焦慮,因為血糖大起大落,從飽滿到虛無,才讓人更加難過。
我們要調整的是生活方式,同時也是減壓方式。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種非常減壓的方式。
1. 溝通
別逃避問題,而是學會溝通和去解決問題。如果不去溝通,壓力會一直存在,一直持續,而吃東西其實只是逃避啊。這就像郭敬明小說裡說的那樣,像鴕鳥一樣把腦袋埋在土裡,愛誰誰。這樣的態度很不對,因為你埋進去了腦袋,屁股還在外面面對危險呢。其實就是你不去溝通和交流,這個壓力它會變相一直存在。一定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壓力會緩解。
2. 傾訴
找個好朋友當垃圾桶,把你的負面情緒都倒進去,這樣可以讓內心感情與外界刺激平衡,讓心情放鬆一些。
3. 音樂
情緒容易壓抑、喪的你,選擇一些輕鬆愉悅的歌曲。聽歌吧,好聽的歌曲可以讓人心曠神怡的,可以讓人放蕩不羈。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洗滌下你渾濁不堪的靈魂,音樂有時候可以挽救一個人的。
4. 娛樂
壓力很大很大就去玩,我壓力最大的那會,我去蹦迪,在臺上蹦了6個小時,大概就這樣從9點蹦到凌晨3點。就感覺天地萬物,無所不能的感覺。你也可以試試看去玩電玩,去爬山,去跑步,去畫畫,去逛街,去買買,去泡溫泉。
「不管面臨任何煩惱和威脅,一旦畫面開始展開,大腦屏幕上便沒有它們的立足之地了。它們隱退到陰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伊莉莎白就是通過畫畫治好了憂鬱症。
5. 旅遊
旅遊的意義應該在於見天見地見眾生,體驗和修行,你會覺得天上飄來五個大字——那都不是事兒。旅遊可以讓你摒棄一些成見,去拓展新的思路,保持年輕和好氣,永遠充滿前進的欲望。
我記得我從前去青海時候,在荒野無人的戈壁上,我忽然覺得這就是生命的原始樣子,沒有欲望沒有掙扎沒有忐忑,我們所有人都是渺小的,我們的存在不過是一道微光,僅此而已。而我們的煩惱,更不過是一粒螻蟻,不值一提。
6. 帕累託法則
也就是80/20原則(也叫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等)。我們會發現在生活中永遠應該用80%的時間、80%的精力去做20%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平時的工作生活不能突出重點,長期以往你會感到生活混亂,心力交瘁。
在生活中要學會取捨。不要每天給自己羅列了幾十項工作,但是實際上完成不了幾項,最後導致極度的焦慮,喪失自信心,一般來講,把一天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按照「緊急和重要」兩個緯度進行區分,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確保完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放在第二位,緊急但不重要的放在第三位,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不做也罷。
7. 寫日記
如果覺得生活不盡如人意,不妨寫日記,就像是你的秘密花園,把你的心事都記錄下來,你會覺得其實寫出來後,你的壓抑會減少不少。
7月8月星球課程減肥營
瘦嗎!
調整飲食結構和習慣才是關鍵!
生酮/中蛋白/輕斷食等付費課程350起~
月瘦6-1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