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肥 | 為什麼你一有壓力就拼命長胖?

2021-02-06 大瘦教

現在社會,壓力真的好大啊,從前的人是苛政猛於虎,現在的人是壓力猛於虎


壓力就像一張蜘蛛網,無處不在。

比如高數沒考好,掛在高嶺上;

比如最近體重又漲了,看到心情就煩躁;

比如晚上加班到12點?!馬路萬籟俱寂;

比如男朋友今天打遊戲,不接電話;

比如今天工作用腦高度集中,特別想睡覺。

這些都是壓力...


為什麼壓力就容易讓人肥胖呢,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看看到底為啥壓力容易讓人胖的那麼快。


先來幾個研究吧!如果不想看實驗,也可以直接跳到結論上。

第一個研究

我們首先來說下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研究,這個研究是把一群小鼠分成這幾組:

- 普通飼料無壓力組鼠(Chow)

- 普通飼料有壓力組鼠(ChowS)

- 高脂飼料無壓力組鼠(HFD)

- 高脂飼料有壓力組鼠(HFDS)


然後來證明壓力和飲食對NPY表達及體重的影響。

NPY是什麼呢?


NPY是大腦中的一種物質——抗焦慮肽,位於下丘腦,它的作用是:

讓你食慾增加,從而實現減壓,對抗焦慮。當然食慾增加必然意味著會變胖。


如果你一直吃高脂肪的食物,那麼它會讓NPY的表達加強,從而幫你減壓+增加食慾+多吃=變胖。

實驗中:

- 吃高脂飼料的小鼠,無論有沒有壓力,體重都明顯比吃普通飼料的小鼠更重,體溫也更高。


- 吃普通飼料的小鼠,無論有沒有壓力,對它們的體重沒什麼影響。


- 吃高脂飼料的小鼠,在壓力下快速變胖,體重明顯高於其它三組。

第二個研究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吃普通飼料的鼠,壓力讓鼠處於低攝入低消耗的狀態,體重沒有明顯變化。


吃高脂飲食的鼠,壓力讓鼠吃的更多,但是能量消耗卻很低,因此體重上漲更快。


但另一方面,普通飲食下,精神壓力讓鼠活動顯著減少,整天蜷縮在水和食物旁邊,精神壓力大;而高脂飲食下,鼠的活動並不減少,它們更頻繁的進食,焦慮情況要明顯好於普通飲食下的鼠。

第三個研究

研究人員在這個研究上又做了進一步的實驗,拿掉了鼠大腦杏仁核NPY神經元的胰島素受體基因(讓胰島素沒法工作)。


進一步研究顯示,高脂飲食的鼠都吃多了且胖了,體重的增加都集中在脂肪的增加上了!高脂+壓力組的鼠吃得比高脂+無壓力的鼠,更容易胖。

結論:胰島素信號在NPY表達上的調節功能喪失,是慢性應激(壓力山大)條件下肥胖表現加速的關鍵因素。


高脂飲食+精神壓力,會在短時間內讓我們吃得更多,長得更胖!

當壓力來了

總之就是,當壓力出現的時候,很多人會通過來緩解壓力,尤其是選擇高脂肪的食物,來讓自己獲得快樂和輕鬆,可是你沒有去真的解決這個壓力,壓力還是存在的。


當你攝入高脂食物時,壓力還是存在,你繼續會攝入更多高脂的食物,從而導致長胖


而胖,又讓你感覺壓力大, 你為了緩解壓力,繼續吃。如此循環往復。


所以,茫茫人海中,我們的壓力可能不同,但是因為壓力都會渴望高脂,也都容易發胖。

壓力大,吃甜食

我遇到過很多人,壓力一大最想吃的就是甜食。餅乾、乳酪麵包、芝士蛋糕、巧克力曲奇餅乾、芝士奶茶、黑糖奶茶等等等。


想一想,我壓力大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吃麵包,乳酪餡兒,只有吃麵包才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靠甜食續命啊。


那為啥壓力大的時候最想吃高脂肪的甜食呢?


美國莫奈爾中心的新研究對這一現象給出了科學解釋——人在有壓力時,有一些激素(糖皮質激素)會被激活,它們能夠直接作用於某些味覺(甜味、鮮味或苦味)的受體細胞,應激情況下會影響這些細胞對甜味或其他味覺的反應。其中,甜味受到壓力的影響最大。


研究人員對處於(壓力)應激和非應激狀態的小鼠做了對比,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應激組小鼠的味覺細胞中糖皮質激素受體增加了77%。該研究已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上。

減壓方式

吃甜食只會讓自己更加焦慮,因為血糖大起大落,從飽滿到虛無,才讓人更加難過。


我們要調整的是生活方式,同時也是減壓方式。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種非常減壓的方式。


1. 溝通

別逃避問題,而是學會溝通和去解決問題。如果不去溝通,壓力會一直存在,一直持續,而吃東西其實只是逃避啊。這就像郭敬明小說裡說的那樣,像鴕鳥一樣把腦袋埋在土裡,愛誰誰。這樣的態度很不對,因為你埋進去了腦袋,屁股還在外面面對危險呢。其實就是你不去溝通和交流,這個壓力它會變相一直存在。一定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壓力會緩解。

2. 傾訴

找個好朋友當垃圾桶,把你的負面情緒都倒進去,這樣可以讓內心感情與外界刺激平衡,讓心情放鬆一些。

3. 音樂

情緒容易壓抑、喪的你,選擇一些輕鬆愉悅的歌曲。聽歌吧,好聽的歌曲可以讓人心曠神怡的,可以讓人放蕩不羈。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洗滌下你渾濁不堪的靈魂,音樂有時候可以挽救一個人的。

4. 娛樂

壓力很大很大就去玩,我壓力最大的那會,我去蹦迪,在臺上蹦了6個小時,大概就這樣從9點蹦到凌晨3點。就感覺天地萬物,無所不能的感覺。你也可以試試看去玩電玩,去爬山,去跑步,去畫畫,去逛街,去買買,去泡溫泉。


「不管面臨任何煩惱和威脅,一旦畫面開始展開,大腦屏幕上便沒有它們的立足之地了。它們隱退到陰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伊莉莎白就是通過畫畫治好了憂鬱症。

5. 旅遊

旅遊的意義應該在於見天見地見眾生,體驗和修行,你會覺得天上飄來五個大字——那都不是事兒。旅遊可以讓你摒棄一些成見,去拓展新的思路,保持年輕和好氣,永遠充滿前進的欲望。


我記得我從前去青海時候,在荒野無人的戈壁上,我忽然覺得這就是生命的原始樣子,沒有欲望沒有掙扎沒有忐忑,我們所有人都是渺小的,我們的存在不過是一道微光,僅此而已。而我們的煩惱,更不過是一粒螻蟻,不值一提。

6. 帕累託法則

也就是80/20原則(也叫最省力法則、不平衡原則等)。我們會發現在生活中永遠應該用80%的時間、80%的精力去做20%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平時的工作生活不能突出重點,長期以往你會感到生活混亂,心力交瘁。


在生活中要學會取捨。不要每天給自己羅列了幾十項工作,但是實際上完成不了幾項,最後導致極度的焦慮,喪失自信心,一般來講,把一天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按照「緊急和重要」兩個緯度進行區分,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確保完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放在第二位,緊急但不重要的放在第三位,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不做也罷。

7. 寫日記

如果覺得生活不盡如人意,不妨寫日記,就像是你的秘密花園,把你的心事都記錄下來,你會覺得其實寫出來後,你的壓抑會減少不少。

7月8月星球課程減肥營

瘦嗎!

調整飲食結構和習慣才是關鍵!

生酮/中蛋白/輕斷食等付費課程350起~

月瘦6-12斤

相關焦點

  • 小兒內分泌門診 多見「暑期胖」「壓力肥」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數據,小兒內分泌科暑假迎來每天300人次左右的門診高峰,有1/3~1/4是肥胖患兒。其中不少是像小安這樣的「小候鳥」。專家提醒,父母一定要安排好孩子的三餐,控制孩子的零食,也要注意多安排孩子去戶外活動,不要讓孩子宅在家中玩遊戲。
  • 你聽說過「壓力肥」嗎?壓力是怎樣讓人胖起來的?如何減肥?
    從我們普通人的思想,大部分的人普遍會認為如果壓力巨大的話,很可能會導致人越來越消瘦。其實也有很多的人在巨大的壓力下越來越肥,其實這種情況被稱作壓力肥,或許很多的人沒有聽說過。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於壓力肥呢?你聽說過「壓力肥」嗎?壓力是怎樣讓人胖起來的?
  • 壓力太大讓你胖,壓力肥到底是什麼?我們如何應對?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心寬體胖。意思就是心態平和,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人容易發胖,這話有一定道理,吃好睡好又不運動,自然容易發福。不過,除了心寬體胖,還有一種肥叫壓力肥。壓力太大也會讓人身材發福,這可是有科學依據,它主要從三個方面影響我們身材:1、刺激皮質醇分泌面對做不完的工作,你變得焦慮急躁。你擔心工作做不完會被處罰扣錢,被領導責備,甚至開除等等。
  • 該拿什麼拯救「壓力肥」
    有的年輕人甚至因壓力大開始暴飲暴食。數據顯示,年輕一代中發生壓力肥胖者居多,其中男性通常在30歲以後,女性在25歲前後。當人所承受的壓力太大時,身體更易發胖。這種壓力往往來自於工作,當然也不只工作,不論生活還是學業上的重壓都會讓人心情煩躁、精神緊張。壓力大時暴飲暴食屢見不鮮。
  • 為什麼總是感覺壓力很大?應該怎麼辦?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做事情的人,都會有壓力。甚至有些不做事情的人,也會有壓力。有壓力,是件正常的事。為什麼有壓力是正常的?因為壓力,都是來自於能力不足。一個每月欠款幾千塊的人,因為還款沒有能力,而感到壓力。本身,就是能力上不足。對於這個人來說,這就是壓力。
  • 心理壓力測試——看你的壓力程度
    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壓力承受能力嗎?一份經典的心理壓力測試題分享與你,幫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壓力程度。      你有心理壓力嗎,你想知道你在生活中處理心理壓力的能力嗎?在下面的心理壓力測試題中找出最接近你實際生活的一種情況,如果沒有經歷過這類事情,可選擇最接近你的想法的一種。
  • 「壓力就是動力」,為什麼你的壓力,已經變成了負擔?
    「壓力就是動力」,為什麼你的壓力,已經變成了負擔?最近和一個多年沒見的朋友出來聚了聚。談了談各自的情況以及對未來的打算。多年沒見,第一眼見他,給我一副中年大叔的感覺。「哎我說,你這段時間是挖煤去了麼?你的專業不是搞人力資源的麼,去工地了?」 我點了兩杯飲料,一邊喝著,一邊看著他。後來他告訴我,現在他的壓力特別大,也不是誰給的,只是他覺得,自己快要畢業了,也應該早點步入社會,而且自己現在有了女朋友,如果現在不給自己點壓力去打拼,就要廢了。
  • 【心理測試】心理壓力測試題——看你的壓力程度
  • 馬雲稱年輕人怕壓力就白活了,是誰給的壓力?是現實、是社會
    所以我不要這樣的壓力。在社會上工作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公司對你的態度取決於你自身的價值。自身的價值高,那麼公司有求於你。這個時候的壓力來自於自身,而不是公司老闆。自己想要賺的更多那麼只能自己拼命。這個時候你很可能上有老、下有小。能怎麼辦呢?那麼為什麼自身沒有價值?這很大可能是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給自己壓力。年輕時候給的壓力不是公司,也不是老闆。
  • 壓力與應對1:人為什麼會產生壓力
    這是一個悲痛的事情,二十多歲的年華在16號那天成為了一個定格,又有一個家庭失去了他的孩子,失去了家裡的頂梁柱。為什麼會讓一個年輕人走到無路可走,走到自殺這種極端的行為上呢?我們先不評判受害者家屬的做法,其實自己仔細想想,在這三天裡面,小夥究竟面對多少壓力呢?是後續的治療費或者是後續的照顧,還是自己內心面臨的拷問。
  • 為什麼你總是覺得自己壓力大?
    編者按: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會讓許多人都覺得壓力倍增。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倍感壓力的困擾呢?為什麼許多試圖去「解壓」的人,反而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呢? 如果你總是處於壓力之中,很有可能是你在假裝讓自己很忙,從而試圖讓自己避免接觸真正的核心問題。然而,這種做法很有可能是弊大於利的。 如果你不確定的話,你也可以通過測試進一步發現:在某段時間裡,可以讓自己保持沒那麼繁忙的狀態,再看看會有哪些不一樣的結果。
  • 為什麼大家普遍感到焦慮、壓力和恐慌?
    為什麼大家普遍感到壓力,焦慮、乃至恐慌呢?比如,害怕自己不被認同,想拼命融入一個圈子;擔心自己身體不好,總覺得自己生病了;想自己更加完美,總覺得自己不夠帥、不夠美、不夠特殊;擔心某件事無法完成,徹夜難眠,等等。焦慮的事情一旦沒有了,焦慮也就會消失,但是這個對象一直有,焦慮就會持續,乃至加強。
  • 壓力大易致肥胖!8個減肥妙招消除「壓力肥」
    事實上,科學家已經發現,工作壓力大的女性,體內皮質醇含量比普通人高,她們更喜歡吃東西,而且吃得比普通人多。幸運的是,對此問題的攻守解藥已經出爐:鬆弛反應。有八種驚人的方法可以對壓力進行控制——某些情況下,幾乎可以讓皮質醇水平減半,有效地達到減肥效果。
  • 你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通過下面的情景測試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的工作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多大的壓力。
  • 壓力測試
    A、回到家,你拼命喝酒,想輕鬆一下,忘掉這件事;B、準備到對方單位告他;C、通過散步或看一場電影來平息怒氣;5、當今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使你和你妻子(或丈夫)經常發生口角。A、儘管價格上漲,你仍拒絕改變飲食習慣,因此不得不花更多的錢;B、每看到物價上漲,你怒氣會大增,但不管怎麼樣還要買,甚至拼命搶購,擔心還會再漲;C、設法少花錢,制定出一個營養而又實惠的信食譜;8、終於有一天你的能力被人們認識並被賦予一項重要工作。
  • 為什麼你越來越肥了?肥胖的人,通常有5個「共性」,快對照一下
    減肥這件事必須要持之以恆,除了用正確的、健康的減肥方法以外,還要注意改掉一些容易讓人長胖的生活習慣。不能一邊減肥,一邊又讓自己長胖,這樣根本沒有辦法讓自己減肥成功。 動一動手指就能在短時間內吃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也給人們長胖提供了契機。外賣食物絕大多數都是一些重口味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會讓人長胖,而且還會給人的健康帶來一定的隱患。 2、喜歡喝飲料 飲料肯定是比水好喝的,但是如果日常生活中有喜歡喝飲料的習慣,就會攝入過多的糖分,會讓脂肪在人體內堆積,讓人變得越來越胖。
  • 畫筆下的秘密 | 一幅畫,看見壓力、消解壓力
    統計數據顯示,日本30歲年齡段勞動者當中,平均一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以上的比例達到了18%,平均每天有2人以上的勞動者因過勞致死。日本人平均一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一天將近工作八九個小時。為什麼當今人教師壓力大?
  • 當代年輕人的壓力到底有多大?又一明星英年早逝!
    三浦春馬的代表作品有《戀空》《極道鮮師3》《血色星期一》等。那麼,為什麼這個被很多人喜愛的明星為什麼會突然離世呢?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這不單是為了他,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了解三浦春馬的人都知道,他對角色的要求很高,爭取做的更好,工作往往是「一波未停,一波又起」,一個作品才拍攝結束,另一部作品有接踵而來。長時間的反覆,導致心理承受能力快不過角色的轉換,內心無法負荷,工作壓力很大。
  • 壓力山大,壓力山大,山大的壓力到底是個啥?
    來源:維基百科 為什麼壓力會讓人生病呢?要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必須了解一下我們身體認為的 「壓力(stress)」 是什麼。薛利的同事,紐約醫學院的教授保羅·羅斯徹(Paul J. Rosch)認為,對應 「stress」 最貼切的中文詞彙是 「危機」,危險與機會並存的處境。
  • 《腦科學壓力管理法》:壓力煩心,專家告訴你如何化解
    》一書,作者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朱利安·福特和領導力心理專家喬恩·沃特曼。本書榮登美國亞馬遜壓力管理、心理與諮詢等 9 個類目銷量排行榜 NO.1,是第一本解釋壓力如何改變你的大腦以及你能做些什麼的書籍。銷量第一,也足以說明壓力是很多人面對的苦惱問題。在本書中,作者介紹了當人遭受壓力時,人的大腦如何被劫持,以致於我們不能清晰地思考、理性地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