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我們經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襲擾。「白衣戰士」們逆行而上,與疫病作鬥爭;科研人員與病毒賽跑,爭分奪秒研製疫苗。我們還見證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的光榮時刻。這些極為珍貴的「教材」,激勵著廣大青少年學生。
明晚8點,2020年《開學第一課》將在央視綜合頻道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將圍繞「少年強,中國強」這一主題,邀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等抗疫英雄,以及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上臺授課,帶領孩子們重溫感人的抗疫故事,感悟北鬥衛星的科學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開學第一課》分別在北京、武漢設置了課堂,其中武漢課堂設在了曾經的「武昌方艙醫院」。
武漢課堂設在「方艙醫院」
湖北武漢是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戰場」。在抗疫中,武漢建立了一批「方艙醫院」,用於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這些「方艙醫院」對阻斷病毒傳播、提高病人的治癒率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見證了許多「白衣戰士」和新冠肺炎病人的感人故事。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首次在武漢設立了課堂,地點就位於「武昌方艙醫院」——洪山體育館,由撒貝寧、朱廣權擔任武漢課堂的主持人。
在這個特殊的「課堂」裡,《開學第一課》請到了特殊的「老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作為一名漸凍症患者,張定宇曾經拖著蹣跚的腳步奮鬥在抗疫一線。這次,他來到洪山體育館,給孩子們講述自己和同事一起抗疫的故事。張定宇說,疫情發生後自己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為病人、為武漢這座城市、為國家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講完課,同是武漢人的撒貝寧感動哽咽,與張定宇緊緊擁抱。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在《開學第一課》分享抗疫故事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學生付巧曾經在「武昌方艙醫院」一邊治療新冠肺炎,一邊備戰高考。她積極樂觀、追求上進的精神鼓勵了一批同齡人。如今回到這間 「夢開始的教室」,回憶起在這裡度過的14個難忘日夜,付巧說,當時為了給她提供更好的複習環境,「方艙醫院」調低了廣播音量,醫生還騰出了半間辦公室供她學習。她深深體會到了全國人民互幫互助的溫暖。
鍾南山率抗疫「天團」亮相
傳遞抗疫的精神力量是今年《開學第一課》的重要使命。在節目中,孩子們將見到全民抗疫行動中最具分量的榜樣人物和英雄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毛青、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這是一支令人崇敬的抗疫「天團」。
在《開學第一課》上,84歲高齡的鐘南山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戰火中出生,在父母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在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鍾南山說,武漢採取的一系列阻斷疫情措施,換來至少讓70萬同胞沒有感染新冠病毒,「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首先抓住了『人的生命第一寶貴』的要義。」節目中,鍾南山擲地有聲地說。他在節目現場寫下「一個人也不能少」作為寄語,鞭策醫務人員要勇挑重擔,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在《開學第一課》講述抗疫經歷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在《開學第一課》分享抗疫歷史
作為「抗疫英雄」的另一位傑出代表,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講述了她帶領團隊研發新冠疫苗的故事。陳薇說,第一批新冠疫苗在生產線下線的那天正好是自己生日。在收到上級領導們發來的生日祝福信息後,她回復了八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陳薇在《開學第一課》講述疫苗故事
「西城大爺」故事進入課堂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開學第一課》中分享了北京的疫情防控情況。他告訴孩子們,北京的一位「西城大爺」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新冠肺炎病人,他詳細回憶起14天內去過的23個地方,為疾控工作人員開展流調提供了有效數據。疾控工作人員通過採集環境標本,在24小時內就鎖定了病毒源頭所在地為新發地市場,為阻斷疫情蔓延爭取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吳尊友告訴同學們,「健康寶」、大數據應用為及時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為安全生產、復工復學提供了科技保障。
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為孩子們送上了既科學又實用的十大「少年兒童衛生健康寶典」。他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強調公共衛生意識的重要性。針對「洗手」,張文宏提出要「超過二十秒」,並風趣地告訴孩子們:「你唱《祝你生日快樂》這首歌兩次,基本就有二十秒了。」
此外,張文宏還從睡眠、飲食、運動等方面給孩子們提出了建議。這也是《開學第一課》給孩子們送上的寶貴的開學禮物,希望他們認識到身體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
北鬥總師寄語下一代「布星人」
今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三號系統具有高精準的定位能力,全球實測定位精度均值達到了驚人的2.34米,通過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還能提供最高達釐米級的定位服務。
北鬥三號系統採用了邊建設邊應用的發展道路,前後發射了30顆導航衛星,這些導航衛星也在為抗疫行動保駕護航。在《開學第一課》節目中,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來到了孩子們的身邊,向大家講述北鬥導航系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民眾日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工作人員利用北鬥導航衛星高精度、廣覆蓋度的優勢,配合地面北鬥終端設備,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基礎建設提供了精準的定點位置,為早日建成醫院、挽救更多生命爭取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到2035年前,我國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謝軍在節目中也向祖國的下一代們提出了期許:「仰望星空,北鬥璀璨。腳踏實地,行穩致遠。同學們通過好好地學習,我相信下一代更加優秀的北鬥系統,未來的宇宙中間的布星人,就一定會在你們中間誕生!」謝軍說。
提示:多個平臺可在線收看
●
今年《開學第一課》結合了「雲課堂」的概念,除了在北京、武漢同時設置了課堂外,還通過「雲連線」的方式讓全國多地的中小學生參與課堂互動。
此外,《開學第一課》將主題定為「少年強,中國強」有其深刻和獨特的意義。它不僅是指中國少年兒童在防控疫情鬥爭中的堅強與成長,同時也表達了對於投身祖國未來建設的美好展望。節目中的每一個人物故事和知識點都經過精心策劃、細緻打磨。
9月1日晚上8點,全國中小學生除了可以在電視機前,通過央視綜合頻道觀看《開學第一課》外,還可以通過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學習強國等多個新媒體平臺在線收看。
《開學第一課》節目組供圖
具體內容以實際播出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