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浙中腹地的一顆璀璨明珠。她,濃縮了錦繡江南所有的繁華和迷人;她,湧動著改革開放的澎湃大潮。
武義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唐朝著名詩人孟浩然曾夜泊武陽川,留下了「雞鳴問何處,風物是秦餘」的優美詩篇。呂祖謙、朱熹等理學大師在明招寺設堂講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明招文化。新文化運動先驅、湖畔詩人潘漠華,著名經濟學家千家駒,著名工筆重彩畫家潘潔茲,著名農學家方悴農就誕生在這塊詩意的土地上。
武義山川秀美,物華天寶。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延福寺、俞源明清古建築群;有全國歷史文化名村郭洞和俞源;有歷經八百年風雨的江南廊橋代表熟溪橋;有譽為「浙江第一、華東一流」的武義溫泉,日出水量6000噸,水溫42℃至45℃,溫泉度假區是浙江省最佳旅遊休閒勝地。境內還有大紅巖、壽仙谷、劉秀壟、清風寨等省市級景區。武義盛產有機茶、名優茶,被命名為「中國有機茶之鄉」,傳統名優特產有金華火腿、七彩螢石、宣蓮等。
武義在古老的歷史和文明中孕育,在改革開放中成長。這個只有35萬人口的小縣,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90餘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6.8億元。今日的武義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在浙中城市群中發出耀眼的光彩。武義工業經濟結構合理,行業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強的工業加工配套能力和水平。五金機械、文旅休閒、汽摩配件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和產品行銷中外。武義電動工具產業群的崛起,為絢爛多姿的武義經濟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武義地處上海經濟圈的邊緣,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橫貫,交通優勢明顯,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活躍,緊靠「五金之鄉」永康市和義烏商貿城,是接受經濟發達地區輻射的最佳區域。武義電動工具產業起步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1976年,武義縣電動工具廠(集中企業)建成,主要生產各種規格的換向器和衝擊電鑽,是機械部定點廠家。八十年代中期以武義恆友機電廠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異軍突起,他們以「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銳,以勤勞、誠信、敢為人先的精神,立於改革開放的時代潮頭。九十年代中期,武義電動工具整機生產已初具規模。1995年,全縣電動工具產值達到2100萬元。武義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把握機遇,果斷提出了「培育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品牌」的戰略決策。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鼓勵產業做大做強。一批外地電動工具企業遷到武義落地生根,一批本地企業升級換代發展壯大,一批配套企業茁壯成長。
目前,武義電動工具整機生產及配套加工企業528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出口企業14家,年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11家,涉及就業人數5.2萬人。2010年,武義電動工具總產值80.89億元,出口交貨值為40.97億元,佔全國同類產品出口額的15%左右,其中電錘產量和出口量自2001年起均列全國首位,佔70%以上。電動工具產業已經成為武義縣經濟發展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武義電動工具企業外向型特徵較為明顯,主要出口歐洲、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及地區。產品門類齊全,除了手持式電動工具、可移式(臺式)電動工具,還有各類園林電動工具。手持式電動工具有電鑽、衝擊電鑽、電錘、角向磨光機、雕刻機、拋光機、大理石切割機、電磨、充電式電鑽、電刨、電圓鋸等。可移式電動工具有斜切割機、型材切割機等。園林工具品種包括剪草機、修枝機等。
武義電動工具企業分布相對集中,骨幹企業和整機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武義經濟開發區(白洋街道)、桐琴鎮、泉溪鎮;配件企業以開發區和東南工業區為主。我縣電動工具產業集群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區域塊狀經濟,優勢明顯。產業基礎相對穩固,配件企業逐步由生產零部件向生產整機轉變,整機企業呈現規模化發展勢頭;一批骨幹企業通過產品的配套帶動周邊企業發展,同行業中分工協作,產業鏈前後延伸,達成資源配套互補的優勢。
山不在高,在於隆起平川;水不在深,在於養育沃土。武義電動工業產業群的崛起,在於武義這一方創業的樂土,在於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決策和得力措施,更在於會員企業以勤勞和膽魄,聰明與才智創業自強。目前,整機生產企業中已出現一批重點骨幹企業,規模以上企業82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4家,出口額(海關)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11家。如浙江恆友機電有限公司以生產電錘、電鎬為主,1992年成功試製了PH-22電錘。自2001年起,電錘(電鎬)產量和出口量均列全國同類產品生產廠家首位,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電錘(電鎬)生產企業,產品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等殊榮。恆友、意達公司2009年獲得國家級AAA信用等級企業稱號。意達公司生產的電鑽在業內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有馳江、永暉、優力特、現代、麥克等企業,已經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武義縣電動工具行業協會成立於2000年,它標誌著武義電動工具企業發展從分散走向聯合,從無序納入有序,進入了組織化、規範化發展的新階段。協會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他們熱心協會工作,成為電動工具行業中流砥柱。協會強化服務效能,營造地利人和的發展環境,引導會員企業和諧發展。
2007年7月,在縣政府及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支持下,協會及企業共同制定了《武義縣電動工具行業自律公約》。重點對提升產業層次和企業間有序競爭進行了約定。自律公約倡導企業要積極創建自主品牌,努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倡導企業聯合開發新產品、對共性技術難題進行聯合攻關。這是武義生產領域出臺的首個行業自律公約。同年,協會設立調解委員會,出臺了自律公約有關人才管理的首個實施細則。
為提高電動工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參與國內外競爭能力,應對電動工具出口退稅率下調、原材料漲價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不利因素,協會制定了「十一五」、「十二五」培育名牌優勢企業項目計劃、行業品牌發展規劃,引導企業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內現已擁有國家級AAA信用等級企業2個、中國名牌產品1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浙江省著名商標3個、省出口名牌2個、省名牌產品2個,金華名牌產品3個、市著名商標6個,市出口名牌3個。2008年,武義縣被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電動工具製造業基地」稱號,2009年行業協會被民政局評估認定為縣內惟一的5A級行業協會。
從古老的文明中走來,向著開放的未來奮進。數十年的探索,數十年的醞釀,數十年的拼搏進取,數十年的厚積薄發,在歷史的回眸中,武義電動工具鐫刻下了輝煌的篇章。新的起點,新的希望,新的目標,新的追求,昭示著武義電動工具必將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羽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