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喪葬時常有「公雞棺上坐」之說,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17 豬友巴巴

在農村,喪葬的習俗經歷了數千年的演化,但是傳承在今天仍可謂大同小異!農村喪葬的習俗可以說是一種文化,更確切的說是數千年來,你們一種堅持「根」!這也是「落葉歸根」的一種表現,在農村喪葬習俗不同其他婚嫁般的禮儀,在魯西南地區農村的老人去世,我們稱為「老了」或「故去」,很少會提及「死」字!而喪葬的程序地區不同,也有差異,在我們這裡的農村,大致分為請執客、報喪、弔孝、出喪、路祭、安葬等等,而這這複雜的程序中,我們往往能看到下葬之前,主家都會用一隻公雞放在棺木上,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眾所周知,在過去,很多老人為了「落葉歸根」都會提前回到農村,安排身後事,而有些人因為突發事情,客死他鄉在那個封建閉塞的社會,總是要用棺木運回農村老家,回鄉安葬的!在農村,過去人們按照現在的說法是迷信,其實也可以說為「信仰」!在農民的眼中,公雞是「太陽神」的化身,具有神奇的力量,能指引人死後的靈魂去往天堂,尤其是農村有這種說法,人死後靈魂無法渡河,因此在棺木上放只公雞,那麼人的靈魂就有寄託,就有載體了。

其實,在農村我們常常能看到每逢有喪葬儀式時,一般都是長子左手執哀杖,右手擎「引魂幡」,在老農眼裡,人死之前住的地方稱為「陽宅」,而死後的墓穴則為「陰宅」,為了讓死者順利步入「陰宅」,通常會用「引魂幡」來引導死者的「靈魂」!以免造成「靈魂」得不到安葬,成為孤魂野鬼!

而此處的「引魂幡」與「公雞」或「金雞」寓意相同,都是對靈魂進行引導,以便靈魂得以安放,而此「公雞」也有了「引魂雞」的稱呼。我國地域遼闊,農村的風俗也有不同,有些地方用「引魂幡」引導靈魂的安放,而有些用「金雞」或者是一些類似農村剪紙的工藝,剪成「金雞」的模樣貼在棺木上,這也是農村常說的「童子打燈,金雞引路」的含義!

總之,對於在農村喪禮上,金雞放在棺木上的習俗,以及關於「引魂幡」的使用,大家都了解了嗎?在農村的喪禮上,還有哪些事情讓您不明,不妨在留言區寫下,我們一同探討學習。

相關焦點

  • 農村喪葬習俗,「孝子壓喪,金剛抬龍槓」,什麼意思?
    在過去那個封建的農村,喪葬的習俗甚是繁縟,規矩也很多又造成很大的浪費,因此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文化的提升,以及移風易俗思想的深入,厚養薄葬逐步成為農村辦理喪事的規矩。很多舊社會遺留下的喪葬舊習被摒棄,今天我們就講述一下舊社會農村出殯時的習俗,以史為鑑,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精簡辦喪葬的新風!
  • 農村有句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什麼意思?
    農村人相對來說比較迷信一些,做事情講究的信條也比較多,而且他們還特別重視五行陰陽和風水方面的問題。他們將這些總結出了很多的農村俗語,以此來告誡後世的人,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有很多話是封建迷信,但仍然還是會口口相傳,甚至從心裏面覺得就是這麼回事。
  • 農村民間喪葬習俗有哪些?
    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那麼一天,這是人生的大事。對於這件事,人們都是比較重視的,在農村尤為突出。畢竟很多農村還是土葬的方式。而土葬在農村民間的確是有很多的習俗。老話說「天才棺材七尺三」,這尺寸一定要量準。壽衣有帽(女為頭巾)、上衣褲(有棉有單)、鞋襪,男的還要袍子,還有鋪的、蓋的。壽衣的顏色多為紅、藍,忌黑色,忌有花。臨終人在基本沒有生命體徵時,兒(女)或「穿衣人」為其穿上壽衣。之後應將死者移至正廳中,用兩木凳支起,上擱一木板的臨時床上,謂之為「遺喪」。
  • 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
    喪葬」是指一種為死去的人舉辦的儀式,有關漢族農村喪葬習俗都是怎樣的呢?中國民間農村喪葬習俗都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漢族農村喪葬習俗1、漢族人亡後在農村紅白喜事中,資歷豐富的年老長者享有最大的話語權。他們經驗豐富見多識廣,遇到這種事情,他們能沉穩冷靜,妥善處理好一切事情。亡人屍休停放好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確定「封殮」、「出殯」和「落葬」的日期和時辰,稱作「打破水」。在農村有專職的「道士」來從事這一行業。這些日期和時辰在農村人看來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日子沒有看好的話,是沒有人願意來幫忙將死者抬出去安葬的。
  • 農村喪葬文化:墓碑上「故顯考、故顯妣、先考、先妣」是啥意思?
    喪葬文化:墓碑上「故顯考、故顯妣、先考、先妣」分別是啥意思?
  • 俗話說:「母雞叫疼,公雞叫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以前的農村,人們根本沒有鐘錶,早上起床主要是聽公雞打鳴。當然每個季節,雞叫的時間都不同,一般雞叫三遍之後也就天亮了。有時候母雞也會叫,但是兩者的叫聲卻不同。有句農村俗語叫做:「母雞叫疼,公雞叫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喪葬有習俗,如今出臺新規,這三條規定要了解
    農村的老人,是十分傳統的,尤其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思想非常保守,所以對於一些農村的喪葬的事情,是非常重視的。在農村地區,對一些喪葬老人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視,也是會進行大操大辦的。很多農村地區,在出現一些白事的時候,鄰居們都會趕回幾個人,回到家裡幫忙操持家事,可是紅事就沒有那麼熱鬧,主要就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非常重視死者為大這一理念。但是,在這個喪葬的習俗中,也出現一些比較老舊的習俗,很容易和當今的時代接不上。所以,國家對於農村的喪假事情做出了一些新的規定,大家要注意了解一下。第一個,在農村地區,不允許土葬。
  • 農村老話:「見棺發財,紫氣東來」,是什麼意思?老農告訴你答案
    農村地區流傳下來很多的老話,這些老話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俗語大多都是用諧音的手法來表達人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意思是木匠在做桌子的時候不能離開九這個數字,「九」通的是「酒」,「七」通的是「妻」,意思是說夫妻和睦,永不分離。很多俗語都是表達的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望,這樣看來就很容易理解俗語對於我們文化的重要性。
  • 農村木匠的老講究「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講的什麼?
    在農村裡拉家常的時候,老人會通過一些俗語老話讓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經常聽人們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最開始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當是生活中的某些規矩。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家裡面打造家具才知道了這句話講的是什麼。
  • 農村老話「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說的是什麼意思?
    關於農村老話「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句話,其實是個別地區的習俗而已,並不是全國各地普遍的現象,相信這句話有很多人沒聽過,那麼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分析,寧願讓別人試自己的棺材,也不要別人試穿自己的鞋,兩者對比來說,棺材大家都知道,對一個人很重要,在以前,很多家庭堂屋中間會放一口棺材,有說是升官發財的意思,有說是提前給自己找好歸宿,總之,棺材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這麼重要的東西,為什麼還抵不住一隻鞋呢?
  • 農村俗話「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說的是什麼意思?
    「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這句俗語,相信不少朋友聽過,這句話所包含的真正意思,現在來看,也有一定的意義。「五十望人三不爭」前半句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人到了50歲之後,看到一些人或事,要學會放棄爭論,三爭,三可以代表一個量詞,也可以代表具體的三件事,比如不爭強好勝,不爭權奪利,不爭權地位,通俗一點來說,不爭金錢、名利或地位。
  • 農村俗語「凹坑葬墳,拜孝缺人」是什麼意思?真的會有影響嗎?
    小小俗語看出農村文化在農村,人們對於俗語很是「痴迷」,俗語也成為了農村必不可少的部分。都說「凡有井水處,都聽單田芳」,其實,俗語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情趣。同時俗語中還蘊藏著許多大道理,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現在少說也有一些意義。而「凹坑葬墳,拜孝缺人」這句說的就是農村喪葬習俗。自古以來農村喪葬習俗眾多,那麼這句話具體含義是什麼呢?那就跟著我來看看吧。
  • 農村有句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是什麼意思呢
    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來看,是農村經常養雞的人歸納總結出來的一句話,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又請教了一個養雞的老農,他告訴我,農村的這句俗語,要這麼樣理解才對。、母雞鳴叫只因疼。母雞在什麼情況下會鳴叫呢,在農村養雞的人都知道,就是在母雞下蛋以後,母雞會咯咯咯的叫,母雞為什麼要叫呢,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母雞下蛋以後鳴叫,是提醒主人趕緊來收雞蛋,生怕雞蛋被別人拿走或者是被其他的動物破壞,這是一種說法。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數字外別有深意
    文/老吳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數字外別有深意我們現在有很多人缺乏深度思考的精神,當他們看到或者聽到一件不懂的事情,正常都是問幾句就讓它過去了,好像了解一點皮毛就足夠了,這樣別人下次再談起這個話題自己也能說上一兩句,顯得自己也是懂的那個群體。
  • 農村說的「九九天」到底是什麼意思?這裡面有寓意,你知道嗎?
    農村有很多關於天氣變化的小俗語,比如「螞蟻搬家會下雨」、「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水淋」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話。那關於冬季裡的「九九天」你都知道它的意思嗎?都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一九二九:怎麼算一九是什麼時候開始?在冬至後的第一個九天,就叫一九,意思是天氣要開始降溫了。二九是大家就已經開始把手套帶上了,都在外面凍的冰冰涼!
  • 農村人說「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讓我印象頗為深刻。比如前段時間,就聽到農村老人們說了一句俗語「公雞不蹄母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而現在想來還是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詢問了幾位老者後,他們也給出我答案,那麼今天咱們大家就來粗略的討論下這句俗語的意思。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講究?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講究?比如說經典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將為人處世的經驗用短短的12個字就概括了;還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不可過分貪心,切莫因小失大,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可以說俗語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是非常有益處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句話意味著什麼呢?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幾年前,農村人家自用的桌椅板凳,甚至木床都是靠老工匠手工製作,那時候一個老工匠進入村裡面,往往能住個十天半月,直到把這個村裡的生意做完,再趕著去下一個村。在我的記憶中,家裡面的凳子和桌子,以及幾張木板床,都是出自一位老木匠之手,見木匠做活多了,也漸漸發現了一些規律。
  • 「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甚至古人將一些想法編成了俗語,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有的是封建迷信,後人一定要鑑別,比如這句話: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死亡是任何生命都無法拒絕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人非常尊重死亡,認為這是神聖的,不容褻瀆。而且古人覺得人死了之後,會來到另一個世界,然而現實世界的子孫後代都會的大逝者的保佑。
  • 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妻吵嘴不記仇!農村這句話,道盡夫妻相處之道
    而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與雞打架有關,當然,也從這個農村很常見的事情中,老人們參透了夫妻間相處的道理,下面簡單帶大家看看這句俗語吧。公雞打架頭對頭農村孩子應該有印象,母雞打架喜歡啄脖子,經常是啄到脖子無毛,甚至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