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理標誌畜禽產品系列故事(14)
西林麻鴨產於百色市西林縣境內的那勞鄉、普合鄉、足別鄉等8個鄉鎮,地理標誌保護面積3020平方公裡。西林麻鴨因其母鴨全身羽毛呈麻斑點而得名,享有「廣西第一鴨」的美譽。
西林麻鴨有悠久的發展歷史。2006年考古發現,早在一萬多年前,西林馱娘江流域就有古人類活動。他們學會稻作,用富餘的糧食馴養野鴨變成家禽獲取食物,而稻田十分適宜於麻鴨的飼養與繁殖,經過自然選擇和人為選育,不斷繁殖進化延續至今,逐漸造就了今天西林麻鴨獨特品質。西林自古就有殺麻鴨待客、往來贈送麻鴨蛋的禮節。貴客來訪要殺麻鴨,貴客離開要贈送麻鴨蛋。2013年,「西林麻鴨」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
西林縣屬水稻產區,水田面積近7萬畝,大小河流295條,水資源較豐富,境內水面中的水草、昆蟲、魚蝦、蟹、螺和收割後的稻穀遺粒都是鴨的天然優質飼料。優越的氣候條件為西林縣發展麻鴨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林麻鴨以放養方式飼養,育肥期以當地的玉米、稻穀等農副產品為主要飼料原料,不使用人工添加劑。西林麻鴨皮下脂肪少,肉質細嫩,清甜可口,白斬麻鴨是西林最出名的菜譜。
近年來,當地政府堅持把麻鴨養殖產業作為一項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抓,採用「公司+養鴨戶」發展模式,調優畜禽養殖結構,擴大生產規模,形成了以「基地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場、以市場帶基地」的生態農業經濟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