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北京總是匆匆忙忙,除了正正經經地早起,去天安門廣場看過一次升旗儀式外,其他的風景總是在不經意之間錯過。
四九城名氣大的景點太多了,這次正好下午有點空閒時間,搜索了下附近的景點,發現陶然亭公園就在附近,顯示步行只需10多分鐘,於是就提起興致前去一探。
知曉陶然亭,還是從中國「四大名亭」說起。這裡的四大名亭分別是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都是以古代文人雅士的詩歌文章而聞名。
陶然亭公園的地理位置處在北京南二環邊兒上,未進之時,以為公園內就是陶然亭一座而已,其實不然,裡面竟然還有仿建的名亭和其它特色亭子十餘座,而票價僅僅需要2元,裡面的遊客很少,大多是北京本地周邊的居民。
公園的佔地面積並不大,總體格局是三個湖泊、一個島,島在中央,由拱橋連通,供遊人行走。和公園內的本地人聊起,在北京,但凡是有點名堂的公園,都會開闢湖泊,以增靈氣,可能是有水才活的緣故吧。
園內有一座慈悲庵,看介紹是始建於元代,就坐落在小島的中心,這裡也是整個公園的最高點。慈悲庵不大,裡面清清爽爽,但也未曾見到僧人的蹤跡。
進入山門,繞過影壁牆,前面便是陶然亭了。亭上的匾額高懸,「陶然亭」三個大字印入眼帘,左右柱子上有一副對聯:「煙藏古寺無人到,榻倚深堂有月來」。
陶然亭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在清代有個工部郎中叫江藻,他在慈悲庵西部建了一座小亭,取白居易的詩中「更待菊黃佳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將此亭命名為 「陶然」。
陶然亭自建成以來,一直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遊之地,此時也是來沾了下光。
步入亭內,又見兩側還有一副對聯:「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不難想像,夏日裡,這裡荷花滿池的盛況和清風賞月的意境。
登臨遠看,不遠處湖面平靜,初春的楊柳在隨風飄蕩,雖不見遊船,但走近後便能清楚地看見水中的小魚遊來遊去。
陶然亭的西面有一組建築,叫雲繪樓和清音閣。它們原坐落在南海邊,供皇帝休閒和欣賞音樂之用,1954年的時候,周總理攜同梁思成親自到陶然亭公園勘察選址,最終決定將其遷到陶然亭西面的武家窯遺址上。
三十餘年前,陶然亭西南部修建了「華夏名亭園」,在這兒按一比一的比例,仿建了中國歷史上的名亭10餘座,「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臺」、「浸月亭」、「百坡亭」等等,這樣在這裡就能一覽全國亭之精華了。
因為上午的時候剛剛下過雨,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味道,氣溫雖有點小冷,但園內安靜的環境讓人覺得放鬆而愜意,整個公園是那麼的空靈而有意境。
悠悠四九城,還得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