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3 村裏白哥黑嫂

農村俗話有時候並不是全部地區都一樣的,但總體來說意思是差不多的。比如說我們這邊有句俗話叫「新婚夫妻互當寶,幾年過後陪伴少」。啥意思呢?就是說夫妻剛結婚時,互相把對方當成寶,但過了幾年後,相互在一起的日子就少了。

這句話照應了「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為什麼夫妻剛開始時互相當寶,過幾年就陪伴少了?是相互討厭了嗎?也有,但多數都是開始為生活所奔波。

剛結婚時,有父母照顧,所以不用太發愁生活,但過幾年後,自己也有了孩子,父母漸漸老去,生活的重擔開始壓向自己的肩頭,自己怎麼能一直在家守著老婆呢?這樣守著,吃什麼?喝什麼?

所以,就有了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這樣的話,那麼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這種情況?

一、這句話啥意思

首先,這裡的這個三年半,九年空,都是泛指,並不是掐準了這個時間。比如說,一生夫妻三年半,並不是說兩口子過一輩子,就恰好是在一起三年半的時間,這有點扯。這是泛指,就是說大多時間在分離,團聚的時間是短暫的。

後半句同樣也是這樣,十年夫妻九年空,並不是說人家夫妻生活十年,就只在一起一年,剩下九年都是獨守空房,誰能記這麼準啊?誰又能把時間把握得這麼好啊?

所以,摳字眼去解釋這樣的話是沒有意思的,也是沒有道理的。

整體來說,這句話就是形容為了生活,夫妻兩個在一起的時間非常短,總是聚少離多,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這裡是用了誇張手法的。

任何夫妻,要形成這樣過一輩子,只在一起三年多,十年只在一起一年,那這夫妻婚姻也多半名存實亡了。

所以,意思就是聚少離多,但不能摳字眼去理解。形容人生活不容易嘛,總是喜歡採取一些誇張手法,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誇張才能吸引人的眼球,繼而去了解什麼意思。

二、現在還有這種情況嗎

前面我們說了這個並不是特指具體時間,而是指聚少離多。那現在還有這種情況嗎?這樣的情況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還會有,這是個不過時的俗話。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大多數人都要為生活去奔波,因為人們要生活啊,有人說如果能掙錢,就會在一起的時間久。這樣說也是不錯的,也的確有不少人實現了財務自由,他們可以隨意在家陪著媳婦孩子。

這樣的人,我們當然要祝福人家,人家用自己的拼搏實現了這個目標,為什麼不祝福呢?但很多人還是聚少離多,生活的重擔壓在成年人的肩膀上,他們得讓自己的家庭生活下去,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媳婦要吃要喝,不努力奮鬥怎麼辦?

一般的奮鬥都是在外面跑,挺不容易的,可生活就是這樣啊!

最後:很多俗話裡會出現數字,其實這些數字並不一定是實指,多數都是虛指,如果我們按照摳字眼的方法去理解,那麼多數時間就會陷入解讀錯誤的陷阱。但是,這也只是黑嫂的觀點,並沒有代表性,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黑嫂非常尊重。

各有觀點,才是正常!

相關焦點

  •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結婚的值得一看
    人的一生短短幾十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在沒有成家之前,都是和父母待在一起,和父母的時間最長,但是成家以後,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呆的時間長,那麼為何老祖宗會說這麼一句俗語呢:「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啥意思?有道理嗎?
  • 古語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何意?說的啥道理
    古語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何意?說的啥道理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而當你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後,夫妻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會超越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因為父母只能陪伴我們長大,卻無法陪伴我們老,再者父母的思想觀念和我們之間會存在著一些代溝,這就使得伴侶的重要性開始大於父母。
  • 古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否說出了社會現實
    古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否說出了社會現實? 漢代著名才女卓文君與漢賦四大家之一的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吧。然而,白頭到老的婚姻固然讓人覺得美滿,但並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可以走到白首的結局,或者說,有的夫妻即使走到了白首,但他們相伴的日子並不多。筆者還記得有一句古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說的就是後者的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婚姻古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有何深意?
    我們今天來學習一條關於婚姻的俗語,那就是:「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所謂的「一生夫妻三年半」,就是說一對名義上相守一生的夫妻,可能實際上的恩愛卻只能有三年半那麼多,這句話無疑是揭露了大多數婚姻的狀態。特別是在古代,沒有那麼多的戀愛自由,兩個人能夠成為夫妻,並非是基於愛情,更多的可能就是「父母之命」。
  • 古語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說出老夫老妻的無奈
    古籍《增廣賢文》中曾言:「一日夫妻,百世姻緣。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明代長篇小說《金瓶梅詞話》中也寫道:「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彼此相愛並承諾廝守終身的男女,一旦拜過天地、高堂結為夫妻,就會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按照古人的說法夫妻作為世上最親密的人,應該相親相愛、同舟共濟。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這句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是什麼意思呢?背後又有什麼道理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可能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並不容易去感覺得到,大概童年就是爸爸媽媽和同學以及學習吧,要不小時候接觸的就是玩具和遊戲機。
  • 農村人常說「油鹽的夫妻,盒兒的親戚」,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澱,農村人的智慧逐漸被精簡,然後流傳下來。其中,最為簡單粗暴的就是生活經驗濃縮成的農村俗語或者是俏皮話兒。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道理講故事,那時候就知道圖個樂子,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在,所以很容易忘記。
  • 農村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是啥意思,你做到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是啥意思,你做到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關於教育問題的,有的是關於天氣狀況的,還有的俗語是關於做人做事的等等,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在以前的時候幫助了很多農民,但是如今因為農民的生活變好了,於是這就導致農村有很多俗語都開始淡出了農民的生活中,真是非常的可惜。
  • 農村俗語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為什麼農村老人愛說這麼一句話呢?年輕人怎麼不會說這樣的話呢?這是因為老人經歷過了這樣的無奈和心酸,說這類話的,多半是已經喪偶的,或者是兒女久不在身邊的。那我們同時也會疑惑,她們是出於什麼心理說出這樣的話?這就牽涉到了這句話的本意,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又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農村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之地,很多古代先人一代代流傳出了很多智慧語句,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俗語了。話糙理不糙,雖然些許可能帶點老思想,可是多數還是作用巨大的,這些農村俗語也是老一輩的人生經驗總結,包含著先人們一生的經驗,各個方面的經驗都有。比如在婚假方面,就有這麼一句先人對於後人的告誡,「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事實真是這樣嗎?
  • 農村俗話說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中,講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是一大類。在這類俗話中,一多半是教人夫妻相處之道,但也有一部分是想當然。其實這是農村俗話的一個現狀,就是良莠不齊。仔細想想的話,其實也可以理解,農村俗話脫胎於農村人的口耳相傳,多講究通俗易懂,有時候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這就難免出現一些帶有時代烙印的東西。
  • 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的物質資料也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村俗語,那時候沒有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人們的生產勞作或者是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大家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
  • 農村老話「頭婚軟如棉,二婚硬如鐵」啥意思,老人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頭婚軟如棉,二婚硬如鐵」啥意思,老人的話有道理嗎?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很多年了,有些是因為學業,有一些是因為給家裡人更好的生活。
  • 農村老輩人留下俗語「女婿上床,家破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輩人留下俗語「女婿上床,家破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愛說這句老話的人,估計是廣西的農村老人,要誰家女婿回來上了床,非得被議論好幾天,這話的意思就是女婿回娘家,不能和媳婦同房,在廣西,不僅僅是女婿,只要是客人,都不給男女同房,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寧可給人停喪,不要來人成雙」,足以看出農村地區一些傳統觀念之深。這樣的觀念到底好不好呢?
  • 農村俗話說出門千裡不拿針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話中,有一類是講出門、旅遊、以及遊學這類的。這些俗話和別的俗話一樣,都是千百年來,農村人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裡面有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和智慧。比如這句「出門千裡不拿針」。有人看到這句話後會不解,這個出門和拿針有什麼關係?另外,這個出門千裡,難道不該帶些生活用品嗎?古代交通不發達,走千裡需要很久,這不更需要帶生活用品嗎?如果不帶,衣服破了怎麼辦?所以,這句話好像有些矛盾,究竟是想說明個什麼道理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
    有一種文化,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書本記載,但是它卻在農村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就稱為農村俗語或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裡我們可以看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但道理深刻,發人深省,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話說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裡包含著不少的人生哲理,但同時也要看閱讀的人到了什麼年齡段,還要看閱讀到的人經歷過什麼。當年齡和閱歷不同,讀到時候感受到的道理也是不樣的。這就是農村俗話獨有的魅力。往淺了看,這只是一句說閨女到媳婦的轉變,以及農村家庭怎麼相處的俗話,但往深了去看,這裡面有適用於各種事情的哲理。那麼,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啥意思我們初看這句話,會覺得意思簡單明了。
  • 在農村,老人說:「家裡有三,家敗人散」,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當農閒之際,老人們也會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談談農作物的長勢,沒事做的時候也會相約幾個好友一起到河邊捕捕魚,筆者每次回村,最喜歡和村裡的長輩聊天,有時候也能學到不少俗語老話,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老人說過的話,那就是「家裡有三,家敗人散」,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農村流傳著,而這些農村俗語全都是來自我們祖先,通過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1、有錢不娶入生妻、無冤難成夫妻這句俗語主要是說夫妻之間的一些事情。「有錢不娶入生妻」這句話裡的「生妻」在古時候就是丈夫還健在的女人。而且「生妻」通常多是因為被丈夫休妻休掉的女人。在古時候休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只要被休掉的女人一般都有很多原因的。在古時候,男尊女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