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道德模範、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自強模範、五一獎章……穆孟傑的榮譽稱號一個接一個,記者打電話表示祝賀。簡短的感謝之後,他話鋒一轉,說學校申辦的盲人按摩中專班還沒批下來,看能不能幫忙給說說。這就是穆孟傑,三句話不離他的學校、他那群孩子。
與穆孟傑熟識,是緣於到他創辦的平鄉縣特教學校蹲點採訪。此後,不少人向記者問起,這名47歲的平鄉縣東辛寨村殘疾農民,何以能成就功德無量的光明事業?這其實也正是記者反覆思考的問題。也許,有一個詞兒最能概括,那就是———陽光。正是因為內心充滿陽光,他才如此堅韌執著;正是因為內心充滿陽光,他才能給人光明和力量;正是因為內心充滿陽光,他才令人敬佩、令人感動。
一個盲人,生活自立就不易了,為啥辦特教學校?
———「我就是盲人自立的活教材。把經驗傳授給他們,會改變多少家庭啊!」
如果不是雙目失明,穆孟傑還是很「帥」的。
幼時的他,是個聰明活潑、招人喜愛的小男孩。不幸的是,4歲那年,他患上了視神經萎縮,雖然家裡到處求醫問藥,7歲時,他還是雙目完全失明。
可穆孟傑是個不服輸、有倔勁的人。13歲那年,他開始離家闖蕩,四處拜師學藝,學會了按摩針灸、吹拉彈唱。他從一個村子走到另一個村子,說書賣唱、給人看病,十幾年漂泊磨礪,竟也掙下了一份小康家業,給父母蓋了房、打了井。直到1995年,他才領著媳婦和兒子回到了老家,在村裡紮下根。
沒想到,安穩了沒多久,穆孟傑做出了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創辦一所專門招收盲人的特教學校。
妻子曹清香說啥也不同意:一個盲人,生活自立就不易了,還辦啥特教學校?
穆孟傑理解妻子的擔心,可他卻始終放不下辦學的念頭。
他忘不了,自己失明後,只能整天窩在家裡,吃飯得有人端、上廁所得有人領、常把衣服反著穿、走路不敢邁大步。那時候,常聽爹娘長籲短嘆:「俺們老了,你可咋辦呀……」
他忘不了,他鬧著要上學,父親領他到了學校,懇求老師收下,學校卻說什麼也不收。學校沒人懂盲文,教不了,爺兒倆只好悻悻而回。
他忘不了,12歲上他和幾個夥伴兒一起放羊,由於看不見,自家的羊竄到麥地裡啃了麥苗,結果被生產隊長罵「眼看不見啥也幹不了」。
他忘不了,那年他正在外流浪學藝,聽說保定盲人學校招生,考試合格後可以入學,便興衝衝地報了名,並且考試成績合格。可學校告知要交600元的學費,每月還要掏18塊錢的生活費,他一下子傻了眼。也就是那時候,他發誓掙錢了說啥也要辦個盲校,讓沒錢上學的農村盲孩子都有學上。
妻子不同意辦學,穆孟傑不急,只是一逮著機會就向她念叨:「盲人只有擁有一技之長,才不會是家庭的累贅、社會的包袱。我就是盲人自立的活教材。把經驗傳授給他們,會改變多少家庭啊!」曹清香見拗不過他,只好答應先在家裡招幾個盲童試試。
1997年春,經多方打聽動員,穆孟傑把附近村的三個盲童領進了自己的家門,與他們同吃一鍋飯,同住一個院,教他們用筷子吃飯、在盲杖的輔助下聽聲音辨方向安全地走路、教他們學吹拉彈唱……半年後,三個孩子有了顯著進步,不僅掌握了用筷、穿衣、疊被、走路等生活自理能力,還學會了簡單的盲文拼讀、彈唱等,家長們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地感謝。
穆孟傑和曹清香都很高興。穆孟傑趁機說服妻子,決心籌辦正規化、上規模的特教學校。
來源:河北新聞網——河北日報 作者:仝靜海 編輯: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