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為什麼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2020-12-16 騰訊網

首先要說明的是人類不是不吃,而是主動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其次除了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外,還有雜食性動物。好了,那為什麼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食肉動物數量少,而且養殖成本高:

如果人類真的去大量吃食肉動物的話,那麼大自然中的食肉動物的數量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人工養殖,但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就是講求「效益」食草動物可以用人不吃的草去飼養,而食肉動物則要用肉類飼養,用肉餵肉再吃肉,這又何必呢?

如果養殖食肉動物,那麼所花費的資源就會比養殖食草動物要多得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投入和產出不利於商業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食草動物多且容易飼養,成本也更低,相比之下,食肉動物不僅數量少,飼養成本也太高了,所以肉食動物不可能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

二、人類會為了生物多樣性而主動的去保護瀕臨滅絕的任何生物:

雖然在食物匱乏的年代,人類為了生存,不管是什麼食物都會吃,可在和平年代,或者現在的現代社會,人類會出於道德和法律等因素,對於瀕臨滅絕的生物都會選擇去保護,而食肉動物本身數量就不多,自然就會不吃或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有些東西本來就很少,如果今天被人吃了就沒有了,我們人類與整個環境息息相關,為了維持整個生態系統,就只能選擇去吃「適合」我們吃的食物,也就是要數量多、繁殖快之類的。

而相比之下,自然界中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要多得多,而且食草動物繁殖的也更快,所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除了魚類外,很少會吃其他食肉動物的肉。

三、砍掉中間商,拒絕中間商賺差價:

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太陽給予的,也就是「太陽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存儲從太陽光得來的能量,為第一營養級;然後食草動物通過進食植物,進行二次吸收太陽能,為第二營養級;而食肉動物則是通過捕食其他動物的肉,來進行吸收太陽能,為第三營養級。

其中,能量都是流動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的,也就是每一步都有「中間商」賺能量的差價,而我們進食的目的就是儘量讓能量源源不斷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而且最好沒有「中間商」!但是,我們人類無法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直接吸收存儲從太陽光得來的能量,所以我們人類是雜食性的!越是雜食,營養越均衡,能量更多元化!

假如我們通過吃食肉動物的肉來獲得能量,那麼我們需要被「中間商」賺去很多很多的能量,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可食用植物、食草動物和雜食性動物來獲得更多的能量,從而砍掉「中間商」,拒絕「中間商」賺差價!

四、毒素的富集作用: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植物都不會含有什麼毒質,或者近乎為零,可是歸根結底還是會有,所以當牛等食草動物長年累月攝入後,體內殘留的毒質就會越來越多,特別是重金屬,他並不能被生物降解。

然後通過食物鏈生物放大作用後,毒質就會成千百倍地富集到最終的食肉動物身上。也就是說,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其體內殘留的毒質就越多,隨著食物鏈的增加,下一營養級生物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是幾何倍數積累的。

由此可見,以食肉動物為主食,顯然是不利於人類發展的,而且你吃只老虎的同時你能想像得到它曾經吃過多少「病毒」嗎?你能知道它的體內含有多少毒質嗎?

所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無論是從投入產出比、生物多樣性、持續性還是安全性上,食草動物都比食肉動物要好很多,因此,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物動物呢?難道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考慮,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肉類是屬於酸性的,食肉動物吃肉,所以食物動物的肉酸性更高,口感也不好,吸取到的能量也不多,所以食肉動物的肉普遍口感偏酸,並且容易滋生寄生蟲。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但在我們常吃的肉類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食草類動物的肉,比如牛肉、羊肉、豬肉和雞肉等等,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那麼植物太多了自然需要其它生物來解決掉一部分,於是食草動物就上場了,食草動物食用了草之後會將草中的能量轉換成自己的能量,讓自己不斷長肉,但在轉換的過程中是有一定效率的,並且這個效率還不高,一般只有10%-20%,比如牛吃草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那麼就相當於牛吃十斤草才能長一斤肉,那麼再往上的話比如老虎吃牛,傳遞效率依舊是10%,那麼老虎要長一斤肉就得吃掉十斤牛肉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我們要知道的是,在遠古時期,人類只能獵殺到什麼動物吃什麼動物,採集到什麼果實吃什麼果實,完全不像如今按照口味點餐。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在外出捕獵時,明顯會去獵殺一些性格溫順,攻擊性不高的食草動物,比如:牛、羊等。
  • 為什麼我們通常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不好吃嗎?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始人類是以農耕發展而來,在農耕文明中,食肉動物的很大一部分都屬於野獸類,比如說獅子、老虎、獵豹之類的,它們都具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需要人類進行有組織的狩獵活動才能得到,並且有很高的風險。
  • 作為雜食動物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好,動物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食。一般來說,地球的所有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肉食類動物,草食類動物以及雜食類的動物。我們人類就是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我們的食譜包含了肉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等。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
  • 為何人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性動物?是不好吃嗎?
    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顧名思義,食肉動物主要指那些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獵豹、狼等。
  • 人類為什麼大都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在我們日常的肉類需求中,雞、鴨、牛、羊、豬、魚是最吃的動物,在這些動物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屬於食草動物,魚、豬、雞、鴨嚴格意義上屬於雜食性動物,而牛、羊屬於純正的食草動物。同樣作為人類飼養下的動物,貓這種常見的食肉動物在世界範圍內吃得很少(吃狗肉的並不少哈)。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為何人類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原因簡單?其實大有文章
    但是各位吃貨,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肉的時候更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的肉?從自然界中的現象看,不僅僅是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即使是食肉動物捕獵也多捕食草動物。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食物來源影響人類雖然是雜食動物,既吃肉類也吃蔬菜,如果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多,如果獲取食肉動物比獲取食草動物容易,人類一定是偏向於食肉動物。遺憾的是食肉動物少於食草動物,而且不宜獲取,所以人類偏向於食草動物。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只要在地球上生存,我們就不能以孤立的個體存在,而是大自然鏈條下的一環,因此對於大自然「話可以亂講,東西不能亂吃」。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但也有人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菜就有熊掌,但仔細想想為什麼熊掌會是名菜?
  • 食肉動物為什麼很少吃食肉動物?是因為肉不好吃嗎?
    但是大家也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仔細想一下是不是這樣的?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肉不好吃嗎?對於這個問題,為了可以更好地闡述,我們來拿兩個最典型的生物舉個例子,那就是獅子和鬣狗,獅子和鬣狗作為非洲草原上最常見的兩種群居肉食動物,在各類紀錄片中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朋友們也會發現,獅子和鬣狗經常會打架,而雄獅有時候會直接咬死鬣狗中的頭領,但是卻不會吃掉它們,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 為何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呢?哈哈哈評論才是亮點
    01.我非常好奇,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哈哈哈哈……網友們的評論才是真正的亮點啊~02.小哥哥,被小姐姐這麼撩一下,是不是有了一種心動的感覺呀?04.剛剛在收銀臺交了錢,現在立馬又要花錢維修……05.小朋友,看來你經常去動物園啊,居然把這些動物的習性摸得這麼清楚06.時間過去6年之久~但是兄弟,你怎和女朋友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07.我勒個去~這也是一道菜嗎?這怎麼吃呀?
  • 人類一般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肉食動物,為什麼?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每天都會吃肉,畢竟有些獨特的營養物質只有它們擁有。可是,你有沒有發現人類都是只吃食草動物,幾乎沒有是肉食動物,這究竟是為何?在大自然中品種多樣,水量多的動物被分成兩大類:食草動物與肉食動物,食草動物也是人類每天必須攝入的食物。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是不好吃還是生存法則?
    幾千萬年的進化,讓人類變成了雜食動物,熟食的習性更是讓人類食譜的選擇範圍變得寬廣。肉類作為豐富的蛋白質來源,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可是對比動物的飲食習慣,我們會發現,在人類的餐桌上很少看到食肉動物的身影,大多數的肉類都來自食草動物。是不好吃還是一種巧合?這種人類獨特的飲食特點真相到底是什麼?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羊豬牛,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人類只吃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海洋中的魚類很多都是食肉動物,比如:鱖魚、三文魚等,但陸地上的食肉動物,人類幾乎不吃,這是為什麼呢?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人類之所以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是因為捕食食肉動物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 為什麼人吃的肉類食物,多數來源於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呢?
    但是有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的肉食來源多半是像牛、羊、豬等食草動物,很少見狼、獅子等食肉動物。這讓人很費解,人類既然已經統治了地球,捕食任何動物也並非難事,那麼為何極少吃食肉動物呢?造成這個現象有三點原因。一、肉食動物對普通人來說依舊很難捕捉。
  •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幾乎不吃肉食動物,你知道嗎?
    ,就是我們餐桌上的肉類,這類動物大多以食草為主。,就比如說吃獅子或者是老虎,就已經觸犯法律了,而這類動物也是我們比較常見的食肉類的動物。 再就是在我們如今的社會還是食草類動物所佔的比例比較多,可以在數量上滿足人類的要求,其次,即便是飼養和繁殖,都是比較簡單的事情,而且大部分我們所吃到的食草類動物,體型都是比較小的
  • 食肉動物愛吃草?食草動物也吃肉?背後真相沒那麼簡單
    在許多人的腦海中,動物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食草動物,一種是食肉動物,不過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食草動物會吃肉,食肉動物也會吃草。比如食草動物中的雪兔,它最喜歡吃的肉類就是松雞,還有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它之所以大部分時間只吃竹子,是因為周邊環境看不到可以吃的獵物,而且在進化過程中基因發生突變,這才讓大熊貓改變了食肉的本能。不過偶爾也會吃一些竹鼠或者是小羊一類的動物。這就很奇怪了,明明是食草動物為什麼還會吃肉呢?
  • 為什麼絕大多數動物都是食草動物?答案顛覆三觀
    之所以在你印象中,草食性動物僅僅以植物為食,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是通過植物獲取能量。具體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 食草動物為什麼以植物為食? 不管什麼動物,都需要通過攝入食物來維持體內的能量,之所以有些動物通過攝入肉類,而有些動物通過攝入植物,其實是由它們的胃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