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的是人類不是不吃,而是主動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其次除了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外,還有雜食性動物。好了,那為什麼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食肉動物數量少,而且養殖成本高:
如果人類真的去大量吃食肉動物的話,那麼大自然中的食肉動物的數量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人工養殖,但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就是講求「效益」,食草動物可以用人不吃的草去飼養,而食肉動物則要用肉類飼養,用肉餵肉再吃肉,這又何必呢?
如果養殖食肉動物,那麼所花費的資源就會比養殖食草動物要多得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投入和產出不利於商業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食草動物多且容易飼養,成本也更低,相比之下,食肉動物不僅數量少,飼養成本也太高了,所以肉食動物不可能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
二、人類會為了生物多樣性而主動的去保護瀕臨滅絕的任何生物:
雖然在食物匱乏的年代,人類為了生存,不管是什麼食物都會吃,可在和平年代,或者現在的現代社會,人類會出於道德和法律等因素,對於瀕臨滅絕的生物都會選擇去保護,而食肉動物本身數量就不多,自然就會不吃或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有些東西本來就很少,如果今天被人吃了就沒有了,我們人類與整個環境息息相關,為了維持整個生態系統,就只能選擇去吃「適合」我們吃的食物,也就是要數量多、繁殖快之類的。
而相比之下,自然界中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要多得多,而且食草動物繁殖的也更快,所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除了魚類外,很少會吃其他食肉動物的肉。
三、砍掉中間商,拒絕中間商賺差價:
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太陽給予的,也就是「太陽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存儲從太陽光得來的能量,為第一營養級;然後食草動物通過進食植物,進行二次吸收太陽能,為第二營養級;而食肉動物則是通過捕食其他動物的肉,來進行吸收太陽能,為第三營養級。
其中,能量都是流動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的,也就是每一步都有「中間商」賺能量的差價,而我們進食的目的就是儘量讓能量源源不斷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而且最好沒有「中間商」!但是,我們人類無法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直接吸收存儲從太陽光得來的能量,所以我們人類是雜食性的!越是雜食,營養越均衡,能量更多元化!
假如我們通過吃食肉動物的肉來獲得能量,那麼我們需要被「中間商」賺去很多很多的能量,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可食用植物、食草動物和雜食性動物來獲得更多的能量,從而砍掉「中間商」,拒絕「中間商」賺差價!
四、毒素的富集作用: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植物都不會含有什麼毒質,或者近乎為零,可是歸根結底還是會有,所以當牛等食草動物長年累月攝入後,體內殘留的毒質就會越來越多,特別是重金屬,他並不能被生物降解。
然後通過食物鏈生物放大作用後,毒質就會成千百倍地富集到最終的食肉動物身上。也就是說,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其體內殘留的毒質就越多,隨著食物鏈的增加,下一營養級生物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是幾何倍數積累的。
由此可見,以食肉動物為主食,顯然是不利於人類發展的,而且你吃只老虎的同時你能想像得到它曾經吃過多少「病毒」嗎?你能知道它的體內含有多少毒質嗎?
所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無論是從投入產出比、生物多樣性、持續性還是安全性上,食草動物都比食肉動物要好很多,因此,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