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仁濟情緣 | 與智者同行,與四時合信——記在仁濟醫院婦產科...

2020-12-25 澎湃新聞

我的仁濟情緣 | 與智者同行,與四時合信——記在仁濟醫院婦產科進修的日子

2020-12-23 1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依然記得我拖著行李箱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進修報名的那個清晨,九月底的氣溫舒適怡人,院子裡夏之繁花、秋之彩葉,魚戲碧水,晨鳥歡鳴,汩汩的噴泉和幽靜的涼亭,見證了我初來乍到的欣喜。涼亭命名為合信亭,「故大人者,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靈,與四時合信。」我喃喃念著一旁的小石碑,這段最早出自於《淮南子.泰族訓》的文字,我初次拜讀,就深感敬畏,其寓意對有職業信仰的醫生,很容易產生共鳴。

時光荏苒,轉眼已是一樹金黃一樹詩,秋去冬至,落葉紛飛,悄然到了離別時。我在整理手機相冊和隨身筆記時,腦海裡不斷湧現著當時拍照和記錄的場景,這所有的場景裡,大多有同一個核心,那就是我的老師——趙愛民教授,我心中的「大人者」。

歷經十餘年婦產科臨床工作的我,近兩年逐步接受專科化培訓,有著職業人的專業素養和事業心,自認為可以不卑不亢地來到一線城市進修深造,可在跟隨趙老師的這三個月中,我很「自卑」。老師深厚的知識體系,博大的胸懷,堅定的信念,讓同樣從醫的我,猶如「小孩也」。

我所進修的生殖免疫是一個新興的小眾學科,主要是研究妊娠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發生的免疫學問題,覆蓋的病種主要是復發性流產,也包含了反覆胚胎移植失敗、反覆生化妊娠以及胎盤種植異常相關性疾病等。在我國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經過前輩們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有亂象叢生之勢。常見的婦科疾病和產科併發症,全國各地醫院基本能做到同質化管理,而復發性流產的診治卻難以統一。因病因機制的不完全明確,很多診治用藥存在爭議,不少患者求子心切,也不惜服用豪華大禮包、化療式保胎的藥品。提倡規範,實事求是,避免過度,一直是趙老師在各類大會小會上重申的話題。

正是規範合理的個體化診療方案,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流產患者和家庭,跟隨一旁的我,在診室內見過太多太多成功的案例,聽過太多太多感激的話語,這背後都是一個個女性艱苦的孕育歷程。還有很多此前一胎順利健康分娩,時隔幾年又來求保二胎的媽媽。也有不少患者帶著孩子來看望趙老師,年幼的孩子們並不一定懂得大人們的言談之意,卻都用稚嫩地聲音地說著謝謝,畫面感人而溫馨。

復發性流產的女性普遍容易焦慮,趙老師的堅定總能給她們傳遞一種前行的力量。而即將離去的我,也在焦慮和堅定中轉換。明明是那麼平易近人的一位長者智者,我卻覺得我和老師之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那是學術的差距。以往的工作經歷,我更多的是遵守診療常規,與人為善,兢兢業業,自己也在生子育兒的路上修行,不曾過多地去思考診療背後的機制,即便多次想著手課題研究,都有心無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許是一個有執行力的好醫生,但不會是一個有科研力的大醫生。在老師身邊的這段時間,目睹了老師的博士生們嚴謹務實的學風,也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成長和生活的關心,我越發慚愧。

能減少這種慚愧感的唯一方式,便是努力學習,儘量汲取更多知識理論和實踐經驗,閱讀更多科研文獻,了解不同角度的不同觀點,啟發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所幸的是,我沒有辜負這段時光,在這國際性的大都市度過的12周裡,我有10個周末是在參加線下或線上的學術培訓班,用心地深入學習這片領域。更有每個工作日裡跟隨老師接診的那麼多病例,門診結束後老師總會給我們一段答疑解惑的時間,那些圍坐在辦公桌旁聽老師傳道授業的美好片段,有嚴肅有歡笑,都深深地刻在腦海裡。

2018年我也曾在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胎兒醫學產前診斷中心進修,熟知不良妊娠、出生缺陷對女性和家庭的沉重傷害,接受過專業的醫療諮詢培訓,便對生命更為敬畏。如今,又有幸接受了生殖免疫領域的專業學習,更懂得孕前和早孕期規範合理診治的重要性。我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醫生,因為有了這些寶貴的學習經歷,跟隨過這些享譽國內甚至國際的醫學大咖,便有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利用我之所學,為當地的女性朋友提供更好更規範的專科診療。

種子已經種下,希望來日,一路芬芳一路花。

文/ 周芸 九江市婦幼保健院

——————

——————

原標題:《我的仁濟情緣 | 與智者同行,與四時合信——記在仁濟醫院婦產科進修的日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仁濟醫院房素萍婦產科主任定期坐診南京新協和醫院
    上海仁濟醫院房素萍婦產科主任定期坐診南京新協和醫院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專家,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附屬醫院腔鏡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中心特聘專家。
  • 仁濟醫院成功救治一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
    央廣網上海12月16日消息(記者楊靜)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祝捷團隊聯合血管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多學科合作,成功為一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切除直徑22釐米,重達近10斤的子宮肌瘤。現年44歲患者李女士為浙江居民,四年前曾平臥時捫及上腹部包塊,當地醫院胃鏡檢查考慮胃炎未進一步檢查。近年,李女士雖自覺腹圍增大,但以為中年發福也未予重視。今年十一月上旬,又在當地婦科超聲檢查發現盆腹腔巨大混合回聲包塊,佔據了整個盆腹腔,上達劍突,隨後慕名找到仁濟醫院。
  • 仁濟醫院:上海第一所西醫醫院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仁濟醫院新大樓竣工。該樓為雷士德遺贈款項建造,設床位250張。仁濟醫院由此進入上海大醫院行列。在這家具有176年歷史的上海第一家西醫醫院裡,鐫刻著仁濟醫院醫德信條12條。
  • 新民周刊:開在婦產科的「MBA案例課」
    「課程」的真實名稱是仁濟醫院婦產科科會,每個月舉行一次,這個傳統,從解放前堅持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歷史,老一輩醫生說,「文革」期間科會也未曾間斷。在我們都越來越迷戀網絡上虛擬的交流形式時,仁濟醫院婦產科卻還在堅持人人到場的傳統交流方式。
  • ...繼發深靜脈血栓命懸一線 仁濟醫院成功救治一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祝捷團隊聯合血管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多學科合作,成功為一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切除直徑22釐米,重達近10斤的子宮肌瘤。來源/採訪對象供圖現年44歲患者李女士為浙江居民,四年前曾平臥時捫及上腹部包塊,當地醫院胃鏡檢查考慮胃炎未進一步檢查。近年,李女士雖自覺腹圍增大,但以為中年發福也未予重視。今年十一月上旬,又在當地婦科超聲檢查發現盆腹腔巨大混合回聲包塊,佔據了整個盆腹腔,上達劍突,隨後慕名找到仁濟醫院。
  • 上海仁濟醫院為患者摘除排球大小子宮肌瘤—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獲悉,該院婦產科祝捷團隊聯合血管外科等專家成功為同時罹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切除了巨大的子宮肌瘤。這個肌瘤直徑22釐米、重達近10斤,堪比一個排球。   仁濟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狄文介紹,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80%的女性絕經前都會罹患子宮肌瘤。
  • 仁濟南院整建制併入仁濟醫院!仁濟與張江集團/微創醫療籤約
    仁濟南院整建制併入仁濟醫院! 10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整建制併入仁濟醫院儀式暨仁濟醫院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啟動大會舉行。
  • 一聲啼哭讓人欣慰 走進仁濟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產科,仁濟...
    上午9時42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產科手術室,傳出一聲響亮的啼哭,讓所有在場的人都備感欣慰。一位危重媽媽誕下了體重3510克、身長50釐米的男寶寶。該孕婦系兇險性前置胎盤。近3年搶救成功率達95%2007年,仁濟醫院成為首批正式掛牌的上海市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擔負浦東新區、嘉定區與黃浦區等區域內危重孕產婦的救治。
  • 患者命懸一線,仁濟醫院「拆彈專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祝捷團隊聯合血管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多學科合作,成功為一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切除直徑22釐米,重達近10斤的子宮肌瘤。
  • 仁濟醫院領跑「日間手術」 腹腔鏡下子宮術患者次日可出院
    曾女士患子宮肌瘤數年,由於肌瘤明顯增大,B超檢查肌瘤還伴有變性可能,經醫患雙方充分溝通,仁濟醫院婦科徐紅副主任醫師決定為其實施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手術。   如今的一切,在仁濟醫院變得簡單了不少--所有的術前常規化驗檢查和麻醉科訪視,均在門診時逐一完成。
  • 盆腔巨瘤達排球大小,繼發深靜脈血栓命懸一線 仁濟醫院成功救治一...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祝捷團隊聯合血管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多學科合作,成功為一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切除直徑22釐米,重達近10斤的子宮肌瘤。來源/採訪對象供圖現年44歲患者李女士為浙江居民,四年前曾平臥時捫及上腹部包塊,當地醫院胃鏡檢查考慮胃炎未進一步檢查。近年,李女士雖自覺腹圍增大,但以為中年發福也未予重視。今年十一月上旬,又在當地婦科超聲檢查發現盆腹腔巨大混合回聲包塊,佔據了整個盆腹腔,上達劍突,隨後慕名找到仁濟醫院。
  • 上海仁濟醫院「拯救心臟」開班通知
    上海仁濟醫院「拯救心臟」開班通知 2020-07-17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仁濟醫院聯合平安智慧城市發布智慧醫聯體
    仁濟醫院已經構建了以仁濟醫院為中心的「1+X」醫聯體,聯動區域內、區域間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點關注院間同質化診療管理,實現醫聯體內優質醫療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專業互補、技術互助,帶動整體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目前平臺已打通了仁濟醫院及3家醫聯體部分數據。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醫院協會社會辦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安達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承辦。
  •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加入英國劍橋...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秦澤君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與英國劍橋醫學院合作籤約儀式在重慶萬豪酒店舉行。此次合作,標誌著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成為重慶第一家、西部第三家、全國第四家加入英國劍橋醫學院UKeMED項目的三級甲等醫院,為南岸衛生健康事業注入新活力。這次成功籤約,也意味著該院在國際交流合作、國際資源整合與開發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雷神山醫院工作滿月日,仁濟「大本營」收到特別禮物
    遠在800公裡以外的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西院)老年科收到了一面別樣的錦旗,上面寫著「新冠無情人有情,愛撒江城暖人心」。這面來自湖北武漢的錦旗,是由剛剛從雷神山醫院C4病區出院的姑娘文文(化名)和她同病房的母親寄給仁濟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仁濟醫院老年科護士潘雪紅的。
  • 寧波市杭州灣醫院產科開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鄒怡 記者 吳朝香11月19日,清脆的一聲「哇」,一位女寶寶出生在成立兩周年的寧波市杭州灣醫院,女寶寶小名「小石榴」,她是該院的第一位新生兒。11月18日上午,寧波市杭州灣醫院產科正式開業,產科的開診收治將為周邊孕產婦家庭提供新的選擇。小石榴的腳印「當時選擇在杭州灣醫院生小孩,還有很多同事替我們擔心,怕是第一個小孩有顧慮,但是我們一家都很堅持,一直等著醫院產科開的消息,產科開業第二天我們就來生了。」「小石榴」的父母說。
  • 湖北陽新仁濟康復醫院:有一群用愛心詮釋「天使」之情的護士!
    每當有人提起陽新仁濟康復醫院住院部護理團隊時,石義英護士長總是如數家珍,她驕傲地說: 「我們這支護理隊伍雖然年輕,但工作有朝氣,有活力,愛學習,是一支拉得起打得響能打勝仗的隊伍。」記者在住院期間發現,仁濟康復醫院的護士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默默地為患者排憂解難,用自己的行動贏得病人的信賴。
  • 寧波市杭州灣醫院產科開業
    11月18日上午,寧波市杭州灣醫院產科正式開業,產科的開診將為新區及周邊地區的育齡婦女帶來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寧波市杭州灣醫院產科按照三級婦產專科醫院的標準建設,科主任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婦產科科主任狄文教授兼任。
  • 仁濟醫院實現醫保卡脫卡支付 忘記帶醫保卡也可以看病!
    記者15日獲悉,近期,仁濟醫院進行了醫保五期升級,推動了線上線下醫保就醫方式的改革。原來醫保病人每次就醫必須攜帶實體醫保卡並通過刷卡或者插卡的傳統方式就醫,現在可以通過手機上申請「醫保電子憑證」進行醫保結算,將真正實現醫保卡脫卡支付。仁濟醫院也成為上海首家實現醫保卡脫卡支付的三級醫院。如何使用醫保電子憑證?
  • 上海仁濟醫院為嬰兒做肝移植
    近日,上海仁濟醫院夏強團隊成功實施的嬰兒肝移植聯合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突破世界紀錄。 手術中5個月大的患兒成為世界上接受該手術的最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