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公安:精準幫扶出實效 全力護航助脫貧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雲南公安精準幫扶出實效 全力護航助脫貧(供圖)

2015年8月,雲南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脫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雲南省公安廳對此高度重視,迅速抓好貫徹落實,制訂方案、建立機制、細化措施、選派駐村工作隊員……5年來,雲南省公安機關精心謀劃、精準幫扶、精準施策,在脫貧攻堅戰中衝向前、做表率,為決勝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了公安力量。

村莊舊貌換新顏

平和村委會搬了,搬到了原來村委會的斜對面,與原來的村委會隔著一片新蓋起來的樓房。新的村委會比以前的更大、更寬,也更亮堂,新蓋起來的齊整的樓房給村莊增添了很多生機。「變化太大了!」當地村民都在感慨,他們很難再想到,5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稀稀落落的油菜田。

2015年8月,省委、省政府部署了「掛包幫」「轉走訪」脫貧攻堅工作,雲南省公安廳負責掛聯幫扶馬臺鄉平河、南糯、那杏3個村委會,如今平河村的變化就得益於雲南省公安廳開展的扶貧項目。按照危舊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易地搬遷一批、原址重建一批、維修加固一批、進城定居一批、政府兜底一批」的工作要求,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雲南省公安廳迅速在掛包點展開安居工程建設,並選派9批次共113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開展駐村工作。5年下來,在各個掛包貧困村裡,有的村民在原有的舊址上建起了新房,有的則搬進了安置點新建的新房。

施文應是平河村委會小壩子新村的易地搬遷戶,他曾是雲南省公安廳掛鈎幫扶的建檔立卡戶。2016年年底,施文應一家搬進了現在住的房子。對於當年蓋房子的點滴,最令施文應難忘的便是雲南省公安廳駐村工作隊對他的幫助。「當時家裡經濟條件有限,蓋房子的資金都是工作隊員一直在幫忙協調的。那時候通往村子的路還是土路,蓋房子的料子拉不進來,也是他們幫忙解決的。」施文應經常感慨:「要是沒有政府的關心,沒有雲南省公安廳的幫扶,我都不敢想能蓋起一棟新房子。」

拆除重建、修繕加固、易地扶貧搬遷等危房改造政策的落地實施,讓平河村的村民住上了安全穩固、舒適美觀的房屋。如今,作為臨翔區3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馬臺鄉平河村小壩子新村已經有搬遷農戶53戶215人。

除了房屋,平河村在變的還有村裡的道路交通。「以前我們村在鄉裡位置最偏遠,辦什麼事都不方便,產業項目也進不來。從村裡到臨滄市裡要繞道隔壁兩個村,先走土路,再搭摩託車,到了五老山路口才能搭到客車,村民進城還要帶兩雙鞋,一雙髒鞋路上穿,一雙乾淨的進城穿。自從省公安廳幫助我們修通了五老山路口到村裡的水泥路,不到一個小時就進城了,一雙鞋進城都不會有點泥巴,村民們都說這條路是『警民大道』。現在我們是鄉裡進城區最方便的村,產業項目也開始進來了,老百姓辦事也方便了。」平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繼東這樣描述著平河村道路交通的巨變。

幾年前,從臨滄市區到馬臺鄉只有一條土路,路面狹窄,坡陡彎多,遇到交通事故、惡劣天氣等情況,堵車、斷路經常發生。為避免基礎設施落後導致各類項目無法及時落地,開展扶貧工作後,雲南省公安廳同馬臺鄉黨委政府共同研究決定,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在公路建設方面,協調項目資金1600餘萬元修建村村公路16.8公裡,自籌和協調資金800餘萬元修建村組道路12.4公裡。幾年來,在雲南省公安廳的牽頭組織協調和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馬臺鄉掛鈎幫扶的3個村委會44個村民小組的村組道路全部硬化,村民出行難、交通不便成為歷史。如今,相比以前落後、閉塞的情景,人畜飲水工程管網、汙水處理管網、衛生廁所改造、垃圾池、農村電網、網絡通訊、村小組黨員活動場所等公共基礎設施也覆蓋到了每一家、每一戶。

平河之變只是雲南省公安廳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雲南省公安廳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為掛包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人飲工程、示範村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截至目前,雲南省公安廳(含交警總隊、警官學院)累計直接投入掛包點幫扶資金達4652萬餘元,如今掛包點人居環境、教育設施、飲水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基礎等與5年前相比明顯改觀。

脫貧路上有實招

「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如果憑空救濟出一個新村,簡單改變村容村貌,內在活力不行,勞動力不能回流,沒有經濟上的持續來源,這個地方下一步發展還是有問題。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在脫貧攻堅戰中,雲南省公安廳結合掛包點的實際情況,因村施策、因戶施策,通過發展產業幫扶、強化就業幫扶,以「造血式」扶貧舉措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脫貧路」。

馬臺鄉是傳統的山區農業鄉,多年前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但因為產業單一、土地貧瘠,農作物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加上缺乏資金、技術,農業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在平河、南糯、那杏3個掛鈎扶貧村,茶葉種植是多年來村民的經濟支柱,但由於以前村民栽種的茶樹生產周期長,一年只可在秋、冬兩季採摘,且茶葉品質不高,再加上加工工藝落後,導致茶葉每公斤售價不到20元。2016年,雲南省公安廳從普洱引進了優質茶條,出資對3個村種植的小樹茶進行嫁接改良,大大提高了茶葉的品質,同時引進加工技術,使每公斤茶葉的售價達到了30元至60元不等。 

「改造芽茶後,一年四季都可採摘茶葉,畝產量也翻了幾番,以前每畝茶葉產值在1000元左右,現在可達到7000元至10000元。」雲南省公安廳派駐南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村委會第一書記龍明峰說。目前,平河村有茶地3000餘畝,南糯村有5200餘畝,那杏村有15000餘畝。經估算,僅這一項產業,每年就可為每戶村民增收5000元左右。截至目前,馬臺鄉累計完成了3.28萬畝芽茶嫁接改造,所培育發展的大白茶、大黃茶,以外形碩大飽滿、滋味甜、香氣高著稱,成為特色高端滇紅茶的重要原料,並建成了臨滄市最大的芽茶原料基地。2019年,為樹立綠色生態品牌,確保茶葉品質,穩定群眾收入,雲南省公安廳又在平河村、那杏村、南糯村開展茶葉綠色生態防控建設項目,在雲南省公安廳幫扶資金的支持下,茶地裡裝起了太陽能殺蟲燈、誘蟲板,補助割草機,綠色有機生態茶園建設正在有序開展。

那杏村和平河村自然資源豐富,氣候適宜蜜蜂養殖,且當地群眾有一定的養蜂技能,雲南省公安廳立足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擴大那杏村、平河村蜜蜂養殖規模,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運作,扶持貧困戶養殖蜜蜂。平河村還是遠近聞名的土蜂蜜出產大村,目前全村有1500餘箱野生蜜蜂,年產蜂蜜5000公斤。在建成新房、搬入新家後,有養蜂技能的施文應恰好遇到雲南省公安廳開展的蜜蜂養殖扶持項目,在雲南省公安廳的扶持下,如今他已養了30箱蜜蜂,每年每隻蜂箱採的蜂蜜可以實現600至800的收入。

平河村背靠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和邦馬大雪山,具備發展鄉村旅遊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雲南省公安廳投入200萬元在小壩子省級搬遷點建成佔地50畝的藍莓旅遊採摘觀光園。目前,藍莓苗已經種植成活,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正有序推進,這將進一步助推平河的鄉村旅遊產業。除此之外,雲南省公安廳還充分考慮當地立體氣候特徵,幫助農戶在溼熱地區發展甜筍、咖啡、堅果、甘蔗等種植產業,在高寒山區發展烤菸、油菜、核桃等種植產業,極大促進掛包點貧困群眾產業增收。

在發展產業幫扶的基礎上,幾年來雲南省公安廳以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為重心,積極協調、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扶貧對象生產技術、就業技能等各類培訓,幫助提升扶貧對象的勞動技能和脫貧致富能力。那杏村委會張家組的小唐是一名先天聾啞人士,20來歲的他一直沒有就業。在走訪了解到小唐的情況後,考慮到小唐以後的生計,雲南省公安廳為其安排了為期一個月的免費美發技能培訓。在昆明培訓一個月後,小唐回到了那杏。如今,小唐通過微信接受村民的理髮預約,在村裡上門為村民理髮。「他現在給別人理髮,一次能賺20元,也算是有了自食其力的技能。」那杏村黨總支書記李朝軍說道。

通過落實一系列精準幫扶舉措,雲南省公安廳掛包點馬臺鄉平河、南糯、那杏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先後整鄉整村脫貧,臨翔區也於2019年4月脫貧摘帽,未發生返貧和新發生貧困的情況,臨翔區實現了貧困鄉清零、貧困村清零、貧困人口清零的目標。這並不是雲南省公安廳扶貧攻堅工作的全部成績。截止2020年6月30日,雲南省公安廳(含交警、警官學院)直接掛包建檔立卡貧困戶2000戶7123人已全部脫貧,雲南省公安廳(含交警、警官學院)脫貧攻堅工作連續3年被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好」等次。

教育扶貧添動力

「抓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根本大計,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起碼學會一項有用的技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雲南省公安廳始終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並重,既幫助村民在經濟上脫貧,也幫助他們在思想上脫貧。

在馬臺鄉,長期的貧困和農民教育意識的淡薄,使得一些學齡人員出現棄學務農、棄學務工、因費棄學等情況。為精準實施教育幫扶,雲南省公安廳全面梳理政策措施,摸清貧困村學齡學生底子,積極協調助學基金400萬元,資助全區1000餘名貧困家庭學生上學。「我家兩個孫子都可以讀書了。」這是那杏村委會背陰組村民老李經常跟駐村隊員說的一句話。原先老李家3個孫子上學,困難的家庭很難擔負起3個人的學費和生活費。駐村工作隊員了解情況後多次入戶鼓勵,並積極協調開展助學行動,最終兩個孩子得以重返校園,其中一個孩子因中考成績優秀被臨滄市一中錄取。

平河完小開設從學前班到六年級共7個教學班,共有在校生267名,其中236名為寄宿生。在教育幫扶項目中,雲南省公安廳投入70餘萬元為平河完小購置電腦等多媒體教育教學器材、圖書及安裝太陽能路燈,並實施了洗澡室和安全飲水項目,捐贈價值20萬元的學習用品,為學生採配了校服。在全和中學,因辦學規模擴大和新校舍擴建,現有的高低床和課桌椅滿足不了辦學需求,雲南省公安廳共投入幫扶資金10.2萬元,幫助學校解決學生高低床120張、課桌椅100套。與此同時,雲南省公安廳積極協調雲南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到馬臺鄉中學開展精準扶貧進校園送教下鄉活動,特別是協調民盟北京市東城區委組織骨幹教師對臨翔區近400名初中語文、數學、英語教師進行專題培訓。

在鎮康縣,為了幫助貧困戶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走出大山,雲南警官學院與鎮康縣達成「教育扶貧合作」,近年來先後對鎮康縣木場鄉考取中專、大專的考生給予助學補助,同時面向雲南20個邊遠縣、19個少數民族招收50名大專生,著力滿足少數民族艱苦邊遠地區招警需求,著力解決雲南省邊遠貧困地區公安機關招生難、招警難、留警難。除此而外,雲南警官學院還在鎮康縣實施「千人培訓計劃」,在與鎮康縣委縣政府前期溝通協調的基礎上,根據鎮康縣需求,把課堂搬到邊疆一線、邊境一線、脫貧攻堅一線。雲南警官學院精心組織,分三期培訓,第一期450人,培訓縣黨政機關幹部、城市基層黨建第一網格黨員、鄉(鎮)綜治幹部、邊境三個鄉(鎮)民兵和企業民兵;第二期100人左右,在警官學院培訓木場鄉鄉村幹部;第三期495人,培訓鎮康縣專職輔警。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改變家庭。」如今,掛包點的鄉親們都堅定了「讀書是最好的出路」的想法。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為此,雲南省公安廳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各類黨組織結對共建:雲南省公安廳廳機關、交警總隊、雲南警官學院與掛包點開展「雙聯繫一共建雙推進」活動;廳機關各單位黨組織與貧困村黨支部結對共建,幫助掛包點規範農村黨支部建設;交警總隊不斷發揮「南段夜校」「東崗村青春扶貧扶志行動之火塘夜校」作用,促使貧困群眾思想貧困、精神貧困逐步得到扭轉……通過多種共建模式,平河村總支部委員會度命名為「規範化建設示範黨支部」,掛包點的基層黨建優勢也逐漸成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發展的「動力引擎」。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雲南省公安廳將按照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廳黨委的部署要求,對掛包點脫貧攻堅工作查缺補漏,加大產業、就業、黨建幫扶力度,不斷鞏固掛包點脫貧攻堅成效,切實履行「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

相關焦點

  • ——雲南中煙紅塔集團大理捲菸廠 精準幫扶雲龍縣早陽村紀實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中煙紅塔集團大理捲菸廠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各級政府部門、國家局、雲南中煙的決策部署,抓牢、抓實脫貧攻堅工作任務,舉全廠之力對掛鈎幫扶的早陽村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提升、教育幫扶、產業發展等方面精準發力,全力協助地方黨委政府打好、打贏早陽村脫貧攻堅戰。
  •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2-22瀏覽次數:次 2016年開始,為響應「聯鄉包村」的號召,鞍山市菸草專賣局委派臺安縣菸草專賣局參加駐村工作隊,與市技術創新與研發服務中心共同幫扶富家鎮荒地村。以前的才成武家收入微薄,家裡房屋破舊,生活舉步維艱。得知此情況後,結對幫扶的駐村工作隊多次到他家走訪,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增強生活的信心,幫助他研究脫貧項目。
  • 青島城陽:精準幫扶,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青島市城陽區在對口幫扶貴州安順關嶺、甘肅隴南工作中,堅持高點站位、搭建多元化協作新平臺,形成了「兩地心相融、應需扶產業、產業促消費、消費富農戶、農戶感黨恩」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條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城陽之路。
  • 前海:堅決打贏對口幫扶精準脫貧攻堅戰
    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解決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自2016年5月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吹響集結號以來,前海管理局火速派駐扶貧工作隊開赴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第八社區,以紮實的舉措、有力的行動、過硬的作風,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確保一年一個新進展,打響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 光明區精準幫扶汕尾城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天內,媒體代表團走訪了外湖村、後湖自然村、汕尾城區光明小學、汕尾高新區紅草園區光明創新創業中心、軍船頭村、南門外村等地,通過與當地幹部群眾深入交流,了解扶貧項目進展情況,真切感受到光明區緊扣精準扶貧這條主線,重點做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大文章」,打造一批民生和基礎設施領域精品項目,全力以赴助力汕尾市城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幫扶和平村發展農業產業實現精準脫貧...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從2018年開始繼續幫扶陽山縣七拱鎮和平村,學校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思想,將其轉化為落實精準扶貧工作的生動實踐,充分發揮高校扶志扶智功能,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 山寨唱響幸福歌——三峽集團幫扶景頗族精準脫貧紀實
    2020年4月8日,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宣布,在三峽集團精準幫扶下,景頗族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0.25%降至2019年底的0.44%,成功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這個古老的民族再次實現歷史性跨越。
  • 蘇州與銅仁結對幫扶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以創新精神探索扶貧模式,因地制宜地完善扶貧機制,將有助於加快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 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精準幫扶助力小家庭脫貧奔小康
    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總務科覃小軍四年前跟隨院領導第一次來到幫扶貧困戶老劉家時,第一印象可謂「家徒四壁,一貧如洗」。老劉的妻子在工地做工時不慎從高處摔下來,留下較嚴重的後遺症,說話吐字不清楚,左手不能活動,基本失去務工的能力。
  • 區縣融媒聯播:新城區:對口幫扶藍田縣 嵐皋縣 實現精準脫貧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區縣融媒聯播:新城區:對口幫扶藍田縣嵐皋縣 實現精準脫貧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0-21 10:14 字號:
  • 幫扶貧困戶全部脫貧 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榮膺「2020年度精準...
    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憑藉多年來在精準扶貧領域的突出表現,以及長期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和扶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榮膺全國「2020年度精準扶貧貢獻獎」。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川島鎮:精準幫扶有特色 多措並舉助脫貧
    川島鎮:精準幫扶有特色 多措並舉助脫貧 2020-04-22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
    跟全國一樣,雲南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體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向大家作介紹。一、落實精準方略,集中力量攻堅克難。
  • 國務院新聞辦就雲南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跟全國一樣,雲南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體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脫貧攻堅初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開啟了我國新時代減貧事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通過這幾年的生動實踐,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精準方略是雲南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的關鍵所在,是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制勝法寶。
  • 強化責任擔當 突出公安特色 助力脫貧攻堅 ——公安部定點扶貧工作...
    自幫扶貴州興仁市、普安縣和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以來,公安部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把定點幫扶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用心用情用力,精準發力施策,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億餘元,引進幫扶資金近2億元,實施幫扶項目近千個,助力幫扶三地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18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2萬餘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堅持問題導向提高幫扶實效
    當前,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困難逐漸暴露,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開始顯現。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脫貧計劃不能脫離實際隨意提前,扶貧標準不能隨意降低,決不能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總書記的這一番講話要求,體現出了鮮明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
  • 雲南中煙兩年捐資兩億元助力宣威脫貧攻堅——真情幫扶顯大愛
    在兩條「幸福路」的建設過程中,雲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牢記初心使命,積極協調,主動作為,2020年向宣威市捐贈1億元幫扶資金,助力宣威市易地扶貧搬遷城區安置點建屏路和浦山路建設,讓群眾實現「幸福夢」提檔加速。
  • 鳳臺縣結對幫扶石臺縣脫貧攻堅寫實
    中安在線訊 據淮南網報導,8月28日,「萬人遊石臺」扶貧專線啟動,進一步增進了鳳臺縣與結對幫扶縣石臺的感情,拉動了石臺旅遊業,唱響了攜手脫貧攻堅「連臺好戲」。這是鳳臺縣助力石臺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  開展縣域結對幫扶,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著眼於脫貧攻堅,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自結對幫扶以來,鳳臺縣委、縣政府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精準聚焦貧困源,精準制定幫扶舉措,紮實做好產業帶動、人才培養、勞務協作等幫扶文章,攜手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按時保質向省委、省政府交出滿意答卷。
  • 大廠:精準扶貧確保精準脫貧
    2019年,大廠繼續圍繞肉牛養殖特色主導產業,採取以入股分紅為主,輔之以農村承包地流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業、對口幫扶自願發展產業等模式,推進全縣產業扶貧工作。投入扶貧資金329萬元,扶貧項目兩個,涵蓋大廠縣福華肉類有限公司和大廠縣四星肉類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產業扶貧達到了全縣102個貧困戶全覆蓋。
  • 北京師範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十二五」以來,北京師範大學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戰略思想,充分發揮學校獨特的學科資源優勢、智力優勢和人才幫扶優勢,自覺踐行扶貧攻堅的時代使命,努力在精準扶貧諮政上出成果、在精準幫扶對象上出實招、在脫貧成效精準上見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