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 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2020-12-19 天眼新聞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

我叫唐靜,2019年7月1日,我到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站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成為一名脫貧攻堅網格員。

靜入戶走訪(左)

剛到村時,我發現網格內地區條件落後,群眾思想認識落後、產業發展不足、生活條件艱苦,部分群眾不配合脫貧攻堅工作,認為幹部來拍照後就離開,導致該網格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在我成為網格員後,我堅信通過努力會讓一切慢慢地變化。

我到村後立即入組入戶開展談心交流,始終牽掛百姓冷暖,盡力解難幫困,服務每一個人,辦好每一件事,用實際行動幫助群眾排憂解難,摸清底數,因戶制定幫扶計劃,對戶對標申請「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項目,積極開展項目實施。看著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心裡猶如蜂蜜般甜蜜。

在入戶走訪中發現蒙繼漢一家5口人擠在約80平方米的歪斜木房中,住房十分不安全,通過與他拉家常交流,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我了解到他希望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於是我便積極幫他申請,在我的努力下,他如願以償住進了荔波縣興旺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

入戶走訪易地扶貧搬遷移民戶蒙繼漢

搬近新家後,蒙繼漢笑呵呵地說:「正是有你們做了大量的宣傳動員工作,我的思想才慢慢轉過彎來,現在才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你們的幫助和關心,我們才能住上這麼漂亮安全的房子。」

入村走訪時,我了解到蒙小想戶還沒有通水,因為常年不在家,且地處偏遠,接通水的成本過高,一直沒有辦法解決飲水難題,需要飲水時通過自行購買的潛水泵抽水,到了雨天,飲用水十分渾濁,只能在沉澱後燒開飲用,飲水十分不安全。我立刻向脫貧攻堅隊長、鎮飲水專班匯報相關情況後,立即到蒙小想家實地勘察,商討制定解決辦法,最終由蒙小想戶出力,村級出材料,從板培組將水連接到蒙小想家。

蒙小想戶飲水接通後的喜悅之情

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蒙小想戶的水通了。蒙小想高興地說:「正是有了審計局對口幫扶、脫貧攻堅隊員的付出,我們家的飲水難題才能解決,一輩子都會記得脫貧攻堅隊的幫助。」

2019年水族端節,洋拉組群眾極力邀請甲站村脫貧攻堅隊去做客,說一句連心話、吃一口連心飯、喝一杯同心酒、唱一首感黨歌,甲站村全體脫貧攻堅隊員在白雲水寨與群眾舉杯同慶,慶祝祖國生日,共迎水族端節。

洋拉組群眾紛紛表示:「自從有了脫貧攻堅,我們的生活一天天變好了,我們十分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甲站村脫貧攻堅隊為我們做的一切。」

甲站村脫貧攻堅隊與水族人民一起歡度2019年端節

如今,我走到寨子上,群眾都會親切地說:「小唐你又來看我們啦,我做好飯了,一會來吃兩口哈!」黨群關係、幹群關係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看著群眾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心裡越來越開心。

一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中,我切身經歷了甲站村的變化,我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在戶戶達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後,網格內實施了寨內硬化項目1000餘平方米,庭院美化20餘戶,新建活動場所980平方米。

接下來,我將堅定信仰,繼續奮鬥,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腳踏實地訪民情、問民意、解民憂、惠民生,把腳印留在廣袤鄉間,把真情灑在農家小院,把笑容印在群眾臉上。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雲開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一意抓扶貧 真抓實幹解民憂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我叫覃錦雪,是貴州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甲良村是甲良鎮一個大村,有22個村民小組,全村貧困戶218戶740人,雖然是非貧困村但工作量確不亞於深度貧困村。入戶動員群眾,解放群眾思想為了準確把握甲良村的現實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工作,我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各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作物種植等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恪守職責 衝鋒在扶貧一線丨荔波縣甲良鎮丙花村...
    我叫歐紅寧,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丙花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歐紅寧(右)入戶走訪2019年7月,背上行囊,踏上徵程,我和其他脫貧攻堅戰士一樣,奔向各自的目的地,目標明確,步伐鏗鏘。  駐村後,我大力宣傳扶貧政策,聯繫施工隊,組織群眾投工投勞修建「串戶幸福路」;積極拉贊助,帶著幹部群眾一起幹,掃好自家房前屋後;從個別入手,逐個揭開群眾心結,打通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確保脫貧路上一戶不丟、一人不落。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做好事 辦實事 解難事丨劍河縣南寨鎮馬大...
    在村裡工作、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我每天入戶走訪摸清底子,登記家庭人口,經濟收入狀況,致貧原因等,同時,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讓他們知道國家扶貧政策涉及哪些方面,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享受哪些扶貧政策。2019年8月,我在入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範昌興老人過程中,了解到該戶老人的存摺不在身上,存摺裡有歷年來獲得的補助款項。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鞏固扶貧成效 文軍助力脫貧  雖然洪江村在2018年底脫貧出列,但底子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我藉助自己多年在教育系統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充分利用「文軍」優勢,鞏固扶貧成效。  開展就業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幹部都是來幹好事、辦實事的」丨劍河縣...
    在將近兩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組織全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召開院壩會聽取鄉親們最真實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把握好扶貧政策落實好的契合點,確保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落地落實。期間,我們全面收集整理農戶「一戶一檔」資料,完善檔案材料的收集,逐戶建立「戶檔」並整理歸檔保存。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讓群眾滿意的「莫書記」還在堅定前行丨...
    我叫莫可芝,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高村第一書記。我出生在荔波縣拉平村一個叫做「小河」的村落。我是家裡面最小的孩子,家裡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父母每天為生計勞碌。兩歲的時候,母親因為過度勞累而去世。與群眾一起晾曬木耳剛開始我也曾猶豫過,但是,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貧困生活,我選擇了再次與貧困作鬥爭。駐村的頭三個月,走村、入戶、溝通.這裡的人,這裡的事,跟兒時自己長大的村子實在是太像了.深處大山,交通不便,群眾貧困,除了種地沒有其他選擇。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幫扶戶都爭著入黨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堯...
    我叫陳永健,2018年3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堯古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陳永健幫助群眾拔秧苗履職以來,我不斷加強學習,嚴守紀律,紮實工作,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積極爭項目、找資金、為人民群眾辦實事。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堯古村的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 「我的扶貧故事」沉下心才能辦實事丨鎮遠縣羊場鎮黨委副書記...
    到報京鄉屯上村查看產業發展情況當時我就感到疑惑,為什麼沒有電?是沒有錢交電費嗎?還是供電設備故障了?後來通過向村幹詳細了解,才得知在這個村不僅僅是邰邦貴一家不通電,還有幾十戶人家都沒有通電。在當今社會,還有這麼多群眾過著沒有電的生活,這讓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回到辦公室,我一直在思考,想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群眾解決這一民生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告訴群眾我的初心和使命丨興義市倉更鎮...
    2019年,在組織的安排和家人的支持下,我離開了熟悉的講臺,將正在上五年級的孩子轉到縣城上學後,便踏上了我的扶貧之路——到距離興義市區62公裡的倉更鎮老王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初來乍到,在走村入戶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由於基層工作經驗不足、對貧困戶情況不了解,加上群眾的不理解、不信任等等,導致工作開展得並不那麼順利。但是,從小就不服輸的我,並沒有因此而沮喪。我暗下決心,將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大家,我扶貧的初心和使命。
  • 落實十項承諾為民辦好事辦實事
    據平頂山市司法局副調研員孫曉飛介紹,今年以來,該局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多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為法治鷹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該市共舉辦法治講座260期(場),發放法律知識讀本20餘萬本,解答群眾法律諮詢5.2萬餘人次;開展「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品牌建設工作,為672位受援農民工挽回損失或取得利益799.6萬餘元;對老病殘當事人實行預約服務或公證員上門服務556次,為弱勢群體、殘障人員減免公證費用6萬餘元;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全市共辦理人民調解案件27322件,調解成功率95.1%;對殘疾人、農民工、下崗職工等困難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艾立燎:腳踏實地辦實事
    我叫艾立燎,29歲,是貴州省科技廳的幹部。2018年3月,我主動請戰,被派駐到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任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兩年多來,村民的淳樸、勤勞、熱情深深打動了我。從選擇駐村那一刻起,我暗下決心要儘自己所能,腳踏實地辦實事,帶領群眾一起去改變村裡的貧困面貌,讓村民們富起來。資料圖南岑村距劍河縣城32公裡,全村239戶1084人,於2020年3月全村脫貧出列。剛到南岑村的時候,我借住在一個農戶家裡。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自駐村以來,我深知群眾事無小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賽道上,我跟所有一線扶貧幹部一樣,都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自己的汗水澆灌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希望之花。
  • ...扶貧故事」用心用情辦實事 苦幹實幹謀發展丨織金縣牛場鎮井沙...
    到村第二天,我就和同事一起到8個村民組驗收連戶路、院壩硬化工程,也藉此機會熟悉各家情況。一天下來,共驗收連戶路硬化的群眾160戶,8000多米,院壩40戶,約1000平方米。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我走遍本村500餘戶群眾,發放便民服務卡500餘張,和群眾拉家常,了解困難,詢問發展意向、子女讀書、老年人身心健康、就業情況以及生產生活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郝磊:為村民辦實事再苦再累都值得
    於是,我與駐村工作組成員用了兩個月時間,走訪完全村136戶貧困戶。為便於區分貧困戶貧困程度及具體位置,我還手繪了一張貧困戶分布圖。2018年以前,村裡沒有一盞路燈,村民夜間出行十分不便。我便與上級部門對接,落實路燈安裝工作,現在440盞路燈已經全部安裝完畢。四村村古茶樹資源豐富,但因缺乏養護,20棵千年古茶樹出現翻根情況。我得知後多番對接協調,申請了10萬元古茶樹維護資金,對古茶樹進行養護。
  • 南京曉莊學院:把實事辦好 把好事做實
    堅守初心使命,凝聚前進動力。南京曉莊學院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推動整改落實,立足服務南京、服務師生,為群眾辦實事,出實招、下實功,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逐項整改見實效,一步一個腳印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
  • 「我的扶貧故事」竭盡所能為群眾辦實事|榕江縣平永鎮喬亥社區黨...
    我叫潘光華,現年53歲,中共黨員。2014年被選為榕江縣平永鎮喬亥中心村副主任,2019年擔任喬亥社區黨支部書記。我覺得自己文化知識水平較低,工作經驗不足。是一個手拿鋤頭、鐮刀就連電腦開機都不會的大老粗。為此,我自己掏錢購買電腦和500多米遠的網線在自家安裝進行學習電腦操作。
  • 「我的扶貧故事」真蹲實駐辦實事 我與幫扶戶成「親兄弟」︱三穗縣...
    看著這個情況,我當時就在想,如何讓這一家人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是脫貧的最佳手段。  結合他家實際情況,我從小額扶貧信貸、發展養殖業、農業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教育扶貧、易地扶貧等措施方面入手加以幫扶。
  • 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身邊事(治理者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辦好群眾各項「急難愁盼」問題。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身邊事,讓群眾享受高質量生活,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堅持從群眾身邊的事情做起,從群眾關心的難題改起,傾注真情實意,解決了不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堅持以最大政績理念辦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直以來,我們堅持把為群眾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在抓謀劃上,堅持民生優先,每年新增財力的80%用於增進民生福祉,確保民生保障與經濟發展同步。
  • 長治市人民醫院:聚全院之力為貧困人口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五年來,長治市人民醫院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脫貧攻堅職責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聚全院之力,從組織領導、安排部署、責任落實、政策宣傳、精準幫扶等方面為貧困人口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以醫者仁心、精誠擔當彰顯白衣天使的力量。使命,在奮進中踐行初心。號角,在攻堅時更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