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對文言文閱讀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本著《語文課程標準》精神,近幾年來,中考文言文閱讀的取材內容呈現「重心外移」的趨向,通過對近130多份中考語文試題的分析,我們發現文言文板塊以課外文言文作為命題材料的省市有34家,採取課內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命題形式的省市將近40家,約佔各地試卷的60%。總結過去,其命題有三大特點:
課外文言文選文大多篇幅短小,語言淺易。其內容大致分為寓言成語、人物風採、風物攬勝、哲思容語、世事百態、科苑博聞六類,其中「人物風採」類文本出鏡率最高。從收集到的近幾年各地中考課外文言文文本看,「人物風採」類的有15家,其內容大致有記述古代名臣良將事跡的,如:四川資陽卷《魯人曹沫》,湖北仙桃卷《東方朔救乳母》,江蘇無錫卷《荀攸》等;也有表現古人優良品質的,如:山東泰安卷《陶侃留客》。
近幾年中考課外文言文一般設置四道題。考點涉及句子朗讀停頓(或斷句)、字詞解釋、句子翻譯、篇章理解、主旨把握等。「句子朗讀停頓」,一般採用標記法。「解釋加點詞語」,主要是實詞解釋,有時「之」「而」其」以」「於何」等虛詞也會出現在課外文言文的考查中。「翻譯文中的句子」既有要求將文中的某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也有給出4個選項,選擇其中正確的義項。主觀簡答題,有在理解語段內容的基礎上,直接從語段中找出語句解答;更多的是對短文內容進行概括或對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分析,有時會提問語段帶給人的啟示或閱讀後能從語段中得出什麼道理。
從題量上看,近幾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這裡專指獨立課外文言文考查類型,不含課內外比較閱讀類型)的平均題量約為3.57條,平均分值約為9.71分。這一數據折射出課外文言文閱讀在中考語文試題中的「含金量」,與語文教育界重視並加強文言文教與學的呼聲相合拍。預計未來幾年內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的題量和分值亦將維持這一水平。
申明:本文由《飛揚中高考》原創,需要完整篇章的請評論聯繫。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