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錢」的城中村,住著萬千北漂女,生意好時一年可淨賺百萬

2020-12-25 網易

2020-12-23 08:08:04 來源: 槑昦娛樂

舉報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可以說是集全國的資源於一身,我國的一些國際會議以及重大的決定都是在這裡進行,而一直以來在北上廣打拼是很多人的想法,能夠留在北京更是成為無數少男少女的夢想,不過對於北京來說,優勢眾多的局勢下,物價也非常高,因此成為很多人的夢想。

  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青年前來北京工作就業,但是對於很多青年來說,外出打工本身就沒有攜帶太多的資金,因此最基本的住宿和吃飯成為他們最大的問題,而城市當中的城中村就是最好的選擇,雖然說外面的環境相對較差,但是能夠為自己節省下一大筆的資金,不過在北京有這樣一個城中村,被大家稱為是最有錢的城中村,相比之下,這裡的房租也是非常高的,每個月的房租能夠達到5000以上,不過一直以來這裡卻不缺租客。

  

  這個地方便是百子灣,百子灣是北京一座典型的城中村,不過很多人對於這裡的形容是「住進百子灣,就相當於一隻腳踏進娛樂圈」,其實關於這樣的言論也是有所依據的,因為住在這裡面的人大多是娛樂圈的編劇、導演、演員等,當然還有一些想要進入娛樂圈的北漂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夠被導演所看中,因此就連日常出門買菜都會將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百子灣也被大家稱為是萬千北漂女齊聚的場所,不過能在這裡居住的人大多以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而他們主要從事的職業便是僅僅抓住網際網路機遇,踏上直播的旅程,隨著自己的粉絲不斷增加,他們的收益也得到提升,有的甚至一年下來,年薪可以淨賺到百萬元,被很多人所羨慕。

  

  當然對於這些人來說,雖然在外人眼裡是光鮮亮麗的,但是背後的辛苦和心酸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每個人都有當明星的夢想,不過小編想說的是,凡事只有量力而行才是最好的,並且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而所謂成功並不是說當網紅,做直播,最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目標,並且能夠一直堅持下去。

  

  對於北京「有錢」的城中村,住著萬千北漂女,生意好時一年可淨賺百萬,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探訪北京郊區「公寓村」:年輕北漂扎堆 15m2標配一房難求
    原標題:探訪北京郊區「公寓村」:年輕北漂扎堆 15m2標配一房難求   北京「公寓村」「崛起」的5年  昌平區的東半壁店村一座座四五層高的樓房緊密地靠在一起,街道也隨著樓房的走勢而左突右進。樓房的每層都有十幾個門。
  • 「中國最美袖珍人」初中輟學,北漂供弟上學,今年入百萬多人追求
    從小,一家5口人的生計,全靠著門前幾畝良田,看老天的臉子吃飯,收成好時一家溫飽,收成差時有一頓沒一頓。姐姐之後,父母本想生個男娃,繼承香火又添壯力。誰知道二胎還是個女兒,直到三胎才生下小兒子。作為老二,黃韻伊從小不受父母待見,家裡苦活累活都是她來做。
  • 上海「心酸」城中村,曾是10萬「滬漂」的家,卻難逃拆遷「命運」
    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你有錢,上海市就是夜夜笙歌的十裡洋場,如果你沒錢,你就只能看到上海市繁華背後的沉悶,壓得你喘不過氣,許多」滬漂「就有這樣的感受,即使是這樣,這些打工人還是不願意離開,畢竟上海市充滿著機遇,充滿著光明,所以,這些滬漂就紛紛湧入了」城中村「裡。
  • 49歲農村婦女創意賣羊肉串,如今開飯店淨賺百萬
    凡在生意場上打拼的,都是人精,雖比不上猶太人,但都不泛行家裡手。可行家裡手就是在如今商品同質化的大環境中沒有獨到的營銷招牌,結果,拼財力、拼人力就是拼不來理想的經營局面。第一天開業,生意並不好,製作的100串羊肉串一直賣到晚上12點還有50串沒賣出去。沒賣出去就意味著這50串要壞掉。她尋思了一下:「反正帶回家也是壞,不如乾脆送人算了。」於是她大聲吆喝道:「快來吃快來看了,今天的羊肉串白吃不要錢,明天再來送一串噢。」她這樣一喊,四周路邊納涼的人「呼啦」就圍了上來。
  • 北漂,請昂頭挺胸來一句:去你大爺的北京
    京房子問過很多的北漂:為什麼選擇到北京當北漂?有的說我來北京是見世面。有的說我來北京是為了掙錢。有的說不堪忍受縣城青年不思進取的混日子狀態,不屑與之為伍。然後到了北京,覺得每天都在奮鬥,內心十分踏實。還有的留戀北京的無數咖啡館,大牌衣服,大牌化妝品,這些都是小城市裡沒有的。還有的北漂迷戀北京的「公平」,認為北京是一個公平的城市。還有的北漂覺得老家縣城裡的農村小孩兒不思進取,思想不一樣,尿不到一壺,在北京可以找到一起奮鬥的小夥伴。
  • 不好意思,北漂沒那麼容易
    是的,作為一個北漂girl,《北京女子圖鑑》一出,貓醬就已經抑制不住旺盛的好奇心了。在一年多以前貓醬就追過《東京女子圖鑑》,一集二十分鐘節奏明快,一口氣看完真的非常爽。特別是看著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一步步越走越高,真的很過癮了。北京會怎麼拍,真的很讓人好奇。
  • 她身高1米35,初中輟學後北漂九年,靠努力年薪百萬
    初中輟學,在經歷了9年北漂後,年薪過百萬。開了一家美容院,一家服裝工作室,而且還擔任了上市公司的項目總監。賺錢之後的黃韻伊為父母蓋起了三層別墅,也承擔起了弟弟上學的費用。2 九年北漂輟學之後的黃韻伊隻身來到了北京發展,可由於身高矮小,沒有學歷,又沒有親朋好友的幫助。所以她剛到北京的日子是苦難的。可黃韻伊並沒有因此放棄,在幾經周折之後,她找到了北京的一個殘疾人藝術表演團隊。
  • 北漂「瓊海溜」阿福回家幫農民兄弟創收
    北漂往事 阿福蝸居地下室旁聽清華北大課程1984年出生的阿福,因為喜歡電腦技術,中學時代就獲得第一屆瓊海市中學生信息技術競賽第一名,可也是因為喜歡電腦技術,高考分數僅僅被青島一所專科院校錄取,他做出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個決定,放棄專科院校選擇去了北京的一所不知名的民辦大學。「那時候,想法比較單純天真。」
  • 百萬年薪的北漂媽媽,省吃儉用養不起一個在北京上學的寶寶
    你敢相信在北京年薪百萬,養不起一個在北京上學的寶寶嗎?而在北京,北漂家庭想要在北京買到海澱一帶的學區房簡直是天方夜譚。北漂媽媽想要孩子上重點學校,要比普通城市的家庭要難上加難某短視頻博主在網絡上講述了自己身邊的一個朋友,璐姐的故事。
  • 95後女北漂返鄉創業「套大鵝」生意紅火,笑稱:錢賺得比較多
    幾個月之前,莎莎還是一名都市白領,在北京朝九晚五,兩點一線。莎莎在一家養老機構工作,她對自己所在單位的前景很看好,但過於平淡的生活讓才23的她內心忍不住有些躁動。
  • 廊坊一處難忘的城中村:曾是紅男綠女的集中地,現在卻只剩回憶
    非常便利的交通,也造成了一種非常特別的狀況:很多在北京上班的人,卻把房子買到廊坊,雖然是兩個城市,但是只要時間來得及,路程還是非常快的。還有很多的廊坊人有了京牌汽車,去北京也是非常方便,總之,廊坊人的幸福感還是非常高的。
  • 外來打工者的蝸居地:北京的天通苑,上海的許浦,廣州的上社
    北京的天通苑,上海的許浦,廣州的上社,深圳的白石洲。相信有過在北上廣深打拼經歷的網友,對上述幾個地點不會陌生,它們曾是一批又一批剛來這個城市的落腳點。居住在城中村外來人口中,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低收入人群,他們收入不高,工作不穩定,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他們不得不選擇物美價廉的城中村棲身。說到蝸居地,做過北漂的人沒有不知道天通苑的。這個號稱亞洲最大的社區,也是全世界唯一要上市的社區。
  • 城中村
    和村裡的小夥伴比,我比大部分小夥伴有錢。上初中時,我來城裡上學,才開始對貧富有些認識,知道城裡人比農村人富。我的零花錢一天一塊錢,城裡同學的零花錢,一天兩塊錢,有些一天五塊錢。我穿的衣服,全是沒牌子衣服,校服是我最貴的衣服,城裡同學穿的衣服比較貴,也比較漂亮。我讀的育紅中學,學校在老城,說是城裡,其實周圍全是村子,後來叫城中村。
  • 血頭賣血一年可賺上百萬元 為爭生意常打架(圖)
    翠峰/攝  血頭很暴力 大賺黑心錢  賣血一年甚至賺上百萬元、為爭生意常常打架  ■新快報記者 翠峰 實習生 李國輝 王炳輝  姜學榮,線人,一名血液中心聘請的物業管理公司主管,利用職務之便與賣血「召集者」一起組織人賣血給急需輸血治療的病人家屬
  • 直擊那些北漂姑娘的現狀,住幾平米地下室,說什麼也不回家
    以前總是聽見一些成功的人人士說,自己以前北漂怎樣怎樣的,我那時候就好奇,怎麼這些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呢,那就是都是北漂過來的,覺得北京的地下室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充滿魔法的地方,會讓這些曾經去過這裡的人都變的很厲害,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 新冠試劑盒出海暴利:有人一單淨賺百萬美金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原標題:新冠試劑盒的出海暴利:有人一單淨賺百萬美金,有人1次檢測甘心花1萬「送樣本的時候付款了,正式產品過去後,就聯繫不上了,損失大著呢。大家一定要求必須先付全款,不能有帳期。」毛利高達70-80%的試劑盒,廠商依然在提價,中間商做國內生意,利潤可能只有5%,一旦出口,「拿到貨就能賺到」,只要一倒手至少30%的利潤,如果跨過海外代理,直接供貨給檢測終端,50%利潤保底,採購價和售價之間,有時甚至是翻倍的利潤,一個百萬份的大單,能淨賺百萬美金。
  • 前媒體人轉行做淘寶年收入上百萬元
    1首批淘金者帶出一村人生意越做越大,同鄉的人也「開枝散葉」般來到犀牛角村王力(化名)年齡:29歲前職業:媒體人、「北漂」入住犀牛角村:6年年收入:上百萬元生意經:炒「爆款」,炒熱諸如韓星李孝利等同款服裝。
  • 大學生放棄「北漂」甘當瓜農 用微信賣瓜設計宣傳畫
    放棄「北漂」來合肥  皮膚黑黑,性格開朗,老是笑呵呵的,這是許帥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昨天,當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濱湖新區觀湖苑小區的本地西瓜銷售點給顧客挑選西瓜。  這位年輕的瓜農是一名大學生。1989年出生的許帥是安徽碭山人,在北京上大學。
  • 對話40歲北漂族:在北京你能把握中國和時代的脈搏
    對話「北漂」一族:北京!北京!  「初到北京,看到了城市之大,感受到她乾燥的空氣和擁擠的交通,但微薄的收入與她格格不入;慢慢地,開始體會到她的包容,看到機會和選擇的權利,看到好的未來。」這是某網絡論壇上一位「北漂」的心聲。在幾千條的討論帖裡,形形色色的「北漂」們討論著「堅守還是離開」。
  • 動靜之間,盡顯北漂媽媽英雄氣質——快狗打車韓師傅的奮鬥路
    奔波在一、二線城市的新藍領女性們,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不與父母子女分隔兩地生活,成為了"北漂"、"滬漂"。作為快狗打車城市英雄第二季的入選者之一,韓俊傑師傅就是這樣一位"北漂媽媽",開著貨車走南闖北,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走出了一條新時代下新藍領女性的自信奮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