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養貓就能賺錢?
而且還是 10% 的利息?
在這樣的誘惑下,
有 6000 多人跳入 &34;,
不僅沒有見到高額回報,
連投入的本錢也被捲走。
近日,一款名叫 &34; 的 APP 暴雷,涉及金額已經有幾億元。該 APP 的基本玩法是,用戶在上面預約購買一隻虛擬的貓咪,通過幾天的飼養讓其身價增長,等別人將其買走後,就可以拿回本金和利息。
該 APP 宣稱賺錢的模式為 &34;,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類似運作模式的 APP 有很多,除了養貓,還有養豬、養狗、養挖掘機 …… 專家表示,其實這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喵喵 APP 界面
受害人:貪心了,帳號都不是自己註冊的
據媒體報導,從今年 8 月 12 日開始,&34;APP 出現問題,無法登錄、提現,而有的用戶已經在短短半個月內投入了十多萬元。據統計,被騙的用戶有 6000 多人,被騙的金額少則幾千元,多則十幾萬元。
這些用戶都是被網上的廣告打動,被發展為下線,繼而投錢進去。操作時,他們首先花錢在 &34;APP 上預約購買一隻虛擬貓,然後通過幾天飼養讓身價增長,等別人將其買走後,就拿回了本金和利息。
在 &34;APP 的貼吧內,有大量的相關帖子,據介紹,這種賺錢模式叫 &34;。先入局的人投錢進去,他的本金和回報的利息,來自於後入局玩家的本金。下線越多,上家得到的回報越多。回報的利息至少有 10%,在這樣誘人的收益面前,一些用戶甚至沒有去思考,虛擬貓的身價是如何在短時間實現快速增長的。而根據一些媒體的報導,有的用戶明知背後可能是騙局,卻抱著僥倖心理入了坑。
△網友反映 &34;APP 跑路
8 月 27 日下午,&34;APP 的一個用戶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她被騙了幾千元,和其他人相比,金額算少的。&34; 但對於這個 APP 是如何運作、養貓如何賺錢,她到現在都不了解,就連帳號都是朋友註冊的,自己只是充錢進去,和朋友一起 &34;,&34;。
喵喵、米奇樂園、互娛三個 APP 接連跑路,河南警方介入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個 &34;APP 屬於河南鄭州一個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謝某。在河南當地一個論壇上,有網友反映,除了 &34;APP,還有一個名叫 &34; 的 APP 存在同樣的情況,現在也登錄不上了。&34; 和 &34; 一樣,都屬於謝某的公司。而受害人很多都來自河南潢川。
△另一個名叫 &34; 的 APP 也出現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名叫 &34; 的 APP 暴雷。據潢川當地網友反映,這個 APP 也是採用上級帶下級的方式,充錢拼單 100 元到 10000 元不等。充得多、拼單多,掙的佣金也就多。充錢送錢的方式吸引了不少人,但到提現時卻發現根本提不出來。
根據河南當地媒體《大河報》報導,目前鄭州市公安局已經接到了市民的報警,並已受理。
8 月 27 日下午,公安部刑偵局也發布微博:&34;
還有養狗、養豬、養挖掘機的,都是私信下載連結拉人入夥
儘管披著網絡養貓的外衣,但其操作模式其實比較老套。現代快報記者搜索發現,早些年還有各種雲養寵的鬧劇接連上演。
去年曾有一個叫 &34; 的 APP 流行,上面有 5 個品種的寵物狗,價格從 100 元到 15000 元都有。和 &34;APP 類似,&34; 的用戶激活帳戶後,通過預約匹配成功後支付押金,可以領養心儀的狗狗,等了規定的時間可以進行交易,從而獲得收益。此外,通過線下拉人頭、直推分享、推薦都可以獲得相應等級的獎勵,甚至還能升級成為推廣大使,獲得更高獎勵。高投入、高回報的誘惑還讓不少人通過銀行借貸、抵押財產投入到該遊戲平臺中。
今年 5 月 2 日,金沙公安通報,成功破獲了 &34; 專案系列詐騙、傳銷案,抓獲犯罪嫌疑人 1 名,追回涉案金額 160 萬餘元。2018 年底,金沙高坪轄區村民廖某從廣東、馬來西亞等地 &34; 後回到貴州,通過微信群、QQ 群、火牛視頻直播等網絡軟體,宣傳推廣 &34;,誘導並傳遞自己的二維碼,在全國多個省份均發展下線人員,從中非法牟利 300 萬餘元。目前廖某已經被刑拘。
△ &34;APP
△娃娃機騙局
此外,還有一款名叫 &34; 的 APP,養的是魚,通過充值將小魚養成龍王,繼而獲得 &34; 的收益。北京一家公司,賣的是書法字畫。&34; 養的是豬,&34; 養的是羊 …… 甚至還有認購娃娃機、挖掘機的,當然無一例外,這些項目都已經暴雷。
△新的養魚騙局出現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在 &34;APP 跑路後,其貼吧裡,一個 &34; 出現了,這次養的是深海中的鯊魚。儘管明知有風險,仍有不少人表露出投錢的意願。&34;&34;&34;
專家:就是龐氏騙局的套路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浦正寧認為,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互助式服務,本身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因為在進行互助式服務時,它會延展出各類的金額,會有大額資金的運轉,就產生了金融化的風險。
&34;
浦正寧表示,以不合規的手段去推進項目,一旦在推進過程中失控,或者本身這個項目推進者是保有惡意,將詐騙掩蓋為一個互助式項目去推廣的時候,它就會引發這種 6000 個人被騙上億的結果。
APP 的使用者一定注意風險識別,當一項服務的提供已經完全脫離了實物化的性質,涉及到較大額的資金,或涉及到一筆固定性資金,並且開始顯著失衡,就一定要當心。浦正寧解釋道,此處的 &34; 在業內來說,就是指年化收益率超過 6% 的項目,無論它是以充值、轉帳的名義還是以投資的名義,為了規避風險一定要特別的小心。&34;
&34; 浦正寧建議,在網際網路上投資要注意甄別,儘量找正規機構,找靠譜的項目,而且要保持冷靜和理性的判斷。
來源: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