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記錄下來就是《奮鬥的接力》

2020-11-08 株洲晚報融媒體

2017年4月底,市二中原副校長李起龍被發現心臟房顫很厲害,醫生說隨時可能有意外。他心裡陡然冒出一個念頭——寫回憶錄。

從醫院回來後,當時已81歲高齡的李起龍立馬拾起紙筆,將親歷過的滄桑起伏一一化為文字,幾次落筆兩三行,淚水就已經打溼了稿紙。

李起龍近照 記者 黃欣雨 攝

這一過程只持續了三個月時間,回憶錄就完成了,起名為《奮鬥的接力》,從祖父輩的艱苦奮鬥故事說起,講述三代人奮鬥精神的傳承。厚厚一疊寫滿字跡的稿紙,光筆芯就用了60多支,「得爭分奪秒地寫啊,就怕自己來不及了。」

李起龍所著《奮鬥的接力》 記者 黃欣雨 攝

近日,記者見到了老人,今年84歲的他身體健朗,腰杆筆直,足見當年講颱風範。

父輩

不舍晝夜,一天掰做幾天用

「父親十二歲那年去他祖父家借一斤鹽,祖母怕他還不起,只用酒盞裝了不足一兩。後來他租種湖田,三更睡五更起,終於將荒地種出了大豐收。」借著一盞茶的氤氳,李起龍向記者聊起他的父親李谷生,他心目中最合格的農民。

李谷生,1898年出生於湘潭縣龍華鄉。父親前半生的故事,是李起龍夏夜納涼或是冬夜圍爐烤火時聽他說的。「他講了太多遍,有時我都能猜到他要說什麼,就搶先說出他要講的。」

在收割稻子的農忙季節,李谷生屁股上曾長過一個雞蛋大小的瘡癤。起初,他並未在意,但是瘡癤越長越大,到了半夜鑽心地痛,整夜睡不著覺。「有天起床時,沒注意到屁股硌到床沿上,把膿包弄穿了,那一下把父親痛得差點暈過去了,膿血順著褲腳一直流到地上,把我母親嚇得哭了。」

李起龍回憶道,母親強摁著父親臥床休息,祖父也囑咐他休息幾天,父親卻只休息了半天,稍微好點就立刻下田去了,「他哪裡放得下啊,稍一鬆勁,就可能少做許多事。」

現在提起父親,李起龍腦海裡滿是他瘡癤流血仍然在田地裡耕作的身影,「真的是不舍晝夜,一天掰做幾天用。」

這樣的例子,李起龍可以一口氣說很多個,因為這就是父親的日常生活,「奮鬥」也是李谷生白手起家到發家致富的首要因素。1935年時,除種田外,李谷生還辦起了蒸酒、熬糖、打豆腐等副業,家業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甚至一躍成為當地有名的大作戶。

吾輩

幾次讀不成書,貼上父親的救命錢

祖輩、父輩辛苦一生奮鬥的成果,在日本全面侵華後,被付之一炬,李起龍的少年時期,幾次差點沒有書讀。

第一次是在李起龍念完高小後,同村比他年紀低的孩子都已讀中學去了,他只能天天幫著土改工作隊隊員寫標語,「看著他們,內心羨慕極了,又很著急。」家裡當時窮得連吃飯的錢都是個問題,沒有錢讀書,他忍了又忍,終於有一次趁著父親高興,鬥膽說了出來,當時他已停學一年半了。

父親嘆息了一聲:「我是討米都想讓你去讀書的啊!」邊說著,辛酸的眼淚又掉了下來,吃足了「光眼瞎子虧」的父親,對李起龍讀書的事其實看得很重。

後來,家裡通過變賣家什,東拼西湊,甚至貼上了父親的救命錢,最終硬是將他培養成了村裡少有的大學生。「所有家具,連同母親的嫁妝什櫃也變賣了,這是我已故外公外婆情感的承載物,為此,母親還暗暗哭過。」

為了省錢,從上高中到大學,李起龍每學期往返學校都是步行。「有次想抄近路,從通向攸縣縣城的古商賈小道走,幾乎沒有人煙。」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李起龍,在灌木叢生的密林中艱難行走,幾乎只能是鑽行,身體裸露的部分被茅葉、荊棘劃出很多血痕。「後來在茶亭小憩時,聽聞山中有虎,真是萬幸自己平安過來了。」

李起龍從湖南師範學院(現湖南師範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株洲市二中任教,從一名普通生物教師到任職副校長,一輩子勤勤懇懇,苦盡甘來,耕耘屬於他的一方「土地」。

「看書,那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李起龍,每天也常拿本書,坐在書桌前靜靜地讀。他最愛看毛澤東的作品,不管是詩歌、文集還是延伸的影視作品,「對從黑暗社會走出來的人來說,這些是不可割捨的情懷。」

傳承

奮鬥精神的延續

有什麼品質或者精神,是你從父親身上學到的,又傳給了下一輩?同一個問題,記者先後問了李起龍和他的子女,他們的回答如出一轍:奮鬥精神。

李起龍的兒子李費明(化名),是家中的第三代。讀大一時,李費明的英語口語並不好,被編入英語普通班。但他不甘人後,暗下苦功,大學二年級就在全校外語競賽中名列榜首。

「他的書架上全是英語書籍,就連床頭也放滿了。」李起龍回憶說,為了提高口語成績,兒子一籮筐的磁帶全是英語磁帶,還抓緊在晚上熄燈前和午睡前的時間讀上幾段英語,背幾個單詞。

李費明大學畢業後,又繼續攻讀碩博學位,後前往歐美著名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我挖一個坑,就要一直挖下去,直到挖到金子才肯罷休。」他坦言,自己從小受到父輩奮鬥精神的影響。

目前,這個家族第四代孫子陽陽已經長大,剛從國際名校碩士畢業,其他同輩也都是海外碩士學歷以上。

這四代人前後綿延逾一個世紀,每一代人的成長都有賴於上一代傾盡全力的託舉,他們身上有著一些連續的相似的美好品質,即一種奮鬥的精神,還有對知識的渴求。

對話

記者:您為什麼想要寫這樣一本回憶錄?

李起龍:這本書自費出版,只印了100多冊送與親朋好友。我是想讓後人對先輩更了解,以傳承奮鬥的好家風。同時,也想通過記錄一個家庭的歷史,展現社會的小縮影。這本書中,沒有一點添油加醋的內容,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四處逃難,朝不保夕。我想讓後輩懂得,如今的生活多麼來之不易。

記者:您平常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李起龍:我對子女的要求,一是要誠實,誠實的品質是做人的根本;二是要勤奮節儉,勤以養德;三是要有志向,有志向並不是要做大官,而是要做雷鋒那樣,樂於幫助別人的人。這些要求,我不是光要求子女,身教要大於言教。

記者:回顧這一生,您有哪些人生感悟?

李起龍: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人生的意義,不僅在於生命的長度,更在於生命的寬度和厚度。

(株洲晚報記者 黃欣雨)

相關焦點

  • 人物|郭凱敏 他這樣奮鬥過的一代人
    上周,電視劇《像我們這樣奮鬥》殺青,從劇組回到北京,郭凱敏的電話又開始響個不停,「也就是為中國電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聽郭凱敏講述完他的夢想與現實,得與失,不由感慨,這是不能用「偶像派」定義的一代人,他們是奮鬥過的一代中國電影人。世事洞明皆學問,最難得,歸來仍是少年。
  • 江蘇選調生尤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尤佺現工作於南京市交通運輸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 奮鬥是逐夢自貿港的最美姿態
    人因奮鬥而自立,也因奮鬥而美麗。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像宋海漫這樣努力奮鬥的建設者還有很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自貿港建設,給海南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推動海南站到了改革開放最前沿,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投資興業的熱土。隨著一系列優惠政策相繼落地實施,一個個項目陸續籤約、開工,海南發展的新動能不斷蘊育、新產業逐漸興起、新業態層出不窮。人們幹事創業的空間得到極大拓展,自我發展的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 省委書記對大學生說:「富二代」都在奮鬥,你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管不管用、有沒有效?改革發展穩定的實踐已經給出了最好的回答。」杜家毫說。面對禮堂600多位「90後」「00後」,杜家毫回憶起了自己的求學經歷。他為自己因「文革」而不得不中斷學業感到遺憾,也為大家在最美好的年華、在最美麗的大學城接受知識的洗禮而感到高興。
  • 校時風雲| 青春之歌,矢志奮鬥
    通過觀看直播,習總書記賀信在我支部同學中引發強烈反響:在矢志奮鬥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作為青春力量的一份子,我支部同學紛紛表示,一定堅定理想信念,發奮成長成才,努力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美好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參加此次全國學聯二十七大主題網絡直播活動,我們學到了心當有所信,方能行遠路。
  • 讓青春在奮鬥中、擔當中綻放
    (《 人民日報 》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青年的成長不僅僅關係到青年這個群體的建設和發展,更關係到國家長遠的發展。要讓青春更加地絢麗多彩,就需要讓青春在奮鬥中、努力中綻放,能夠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讓自己的青春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 培養新時代青年的愛國奮鬥精神
    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當代青年:「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總書記的敦敦囑託,是青年工作者培養青年愛國奮鬥精神的指引。用美好山河激發愛國奮鬥的熱情。「祖國就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地方。」
  • 任勇響:「最牛學霸宿舍」用奮鬥點亮青春輝煌
    在河北地質大學2019屆畢業生中,有一個宿舍格外引人注目,全宿舍9名女生中有8人分別考取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名校或國家重點科研機構研究生,1人考取部隊文職工作,被網友稱讚為「最牛學霸宿舍」。
  • 2020安徽省考面試熱點:青年奮鬥篇
    2013年5月4日領導人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強調「當代青年須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志當存高遠」。2014年5月,領導人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 人民網評:追本溯源,奮鬥才是青春的最好選擇
    只要思考清楚這些問題,就不難發現,所謂的「佛系」「低欲」「焦慮」,往往都誇大其詞,往往都狐假虎威;也會更加明白,惟有奮鬥才是青春的最好選擇。要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青年,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成長於網際網路浪潮,坐擁父輩辛苦打拼積攢下的奮鬥紅利,背靠國家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代紅利。
  • 《中師生》一書,讓行將被遺忘的一代人有了存在感
    首先佩服曹清萍老師能有如此情懷,在畢業多年後靜下心來寫下如此鴻篇巨著,全景式記錄一代中師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及恩怨情仇。閱讀過程中,我每每遇到共鳴處都會掩卷追憶,追憶我個人及中師生群體那遙遠的青春歲月。另外,也驚嘆於曹清萍老師雋永的文筆,如潺潺流水潤物無聲,以典型的女性視角和女性感性的文字刻畫出一個個生動的中師生形象,躍然紙上。衷心感謝曹老師,曹老師是中師生的驕傲!
  • 王開東:中師生,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的憂傷
    正因為有過這樣一群老師,打開過我貧瘠的心靈,使我心底裡對師範這個職業有過最初的夢想。老師不幸學生幸,但這一代中師生,這些天縱之才,不得不接受命運陰錯陽差的安排,實在太不公平了。因為不久之後,重點高中的分數就高過了普師,再過幾年,普高的分數也高過了普師。
  • 中華民族奮鬥的基點是自力更生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站在中國這片充滿活力和朝氣的熱土上,回望新中國70年來從積貧積弱到國強民富的巨變,不禁為歷經挫折而奮起、歷經苦難而輝煌的發展歷程震撼,不禁為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奮鬥精神感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奮鬥的基點是自力更生」。
  • 央視快評: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奮鬥中夢想成真
    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自「五四」運動以來,一代代青年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上下求索衝鋒在前。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祖國建設和改革歲月,青年始終是黨和人民事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與老一輩們相比,新時代的中國的青年成長於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擁有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和廣闊的舞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生力軍。
  • 《一秒鐘》:記錄一代人的電影時光
    因為最近上映的張藝謀大片《一秒鐘》,也是以張譯為主角的片子,說今年就是張譯年一點都不足為過。這一次由十年軍旅生涯的張譯來演繹一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父親形象,依舊帶著他特有的率真、陽光的形象而深得大家喜歡。再加上這次走心的張藝謀的構思和致敬電影和記錄集體回憶的精良製作,使得這部電影在2020年的冬季颳起了一種溫暖人心,而又充滿回憶之美的輓歌式電影之風。
  • 青年習近平的奮鬥故事
    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習近平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
  • 實現階層跨越從來不是一代人的問題
    許多人從出生起就與其他人的起跑線大不相同有句諺語說所有的路都通向羅馬,但是有的人誕生於羅馬,然後普通人,也許掙扎了一輩子,卻無法到達羅馬,這就是區別。即使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中,每個人的情況也大不相同。其實,從母嬰之初,很多精英家庭就開始競爭,比如產前教育。孩子出生後。
  • 奮鬥是最好的青春宣言
    哲人卡萊爾說,「奮鬥停止,生命也就停止了。」   近段時間以來,「積極廢人」「佛系青年」「隱形貧困人口」等網絡流行語成為青年人自我標榜的符號。有人說這是青年群體中正在流行一股自嘲、頹廢、喪氣、焦慮的情緒,許多人成為了這種情緒的感染者。
  • 顧城的詩歌《一代人》賞析
    《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的詩歌《一代人》語言簡潔精煉,內涵豐富深刻,既有凝重的批判性,又富有濃烈的抒情性。因此,這首寫於1979年的《一代人》在當時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是對「文革」進行反思、否定的思潮一種反映,該詩形象地描述了身陷黑暗中的「一代人」對光明的渴望、熱愛和追尋,同時也強烈的控訴了「黑夜」(即「文革」)對「一代人」心靈、精神的殆害。此詩在更寬廣的意義上,讚美了雖身處黑暗中,卻仍孜孜追求光明的「那種人」!
  • 新青年 | 張佳樂:傳承 擔當 奮鬥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有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在一代代接力奮鬥中,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逐步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為現實!紀念五四運動,傳承是最好的紀念,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做堅定理想信念的追夢人。 100年前,廣大愛國進步青年登上政治舞臺,如同一道划過歷史天空的閃電,照亮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追求真理的道路,也奏響了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