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召開2020年度科研與智庫總結暨表彰大會。會議特別表彰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的獲獎教師,舉行了2020年度科研標兵、科研優秀獎、優秀科研成果獎、科研工作先進集體、優秀科研秘書以及2020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先進集體與先進個人表彰暨頒獎儀式。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校長劉偉、副校長劉元春、顧濤出席會議。劉元春主持會議。
靳諾對學校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得的84項成果表示祝賀,並宣讀頒獎決定,授予法學院陳衛東等10人「2020年度中國人民大學科研標兵」稱號;授予數學科學研究院龔新奇等10人「2020年度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優秀獎」稱號;授予社會與人口學院奐平清等59人「2020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授予文學院等10家單位「2020年度科研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財政金融學院郭穎等10人「2020年度優秀科研秘書」稱號;授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等25家單位「2020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先進集體」稱號;授予勞動人事學院鄭功成等27人「2020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靳諾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科研創新的迫切需求持續凸顯,中央和教育部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領域不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科研評價體系改革迫在眉睫。今年也是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攻關之年,是進一步落實「破五唯」要求,加快完善科研體系,為學校「十四五」科研發展謀篇布局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形勢和要求下,學校的科研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工作的「原點」;要持續完善各項科研配套制度,夯實工作的「支點」;要聚焦現實問題,破解工作的「難點」。希望全校一線科研工作者能夠在這個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年份共同努力,積極發揚「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優良傳統,深化改革創新,勇攀科研高峰,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的高質量成果,推動學校科研和智庫工作邁開新步伐、展示新形象、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劉偉向獲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祝賀,對長期以來在科研與智庫工作中辛勤工作、甘於奉獻的同志們表示感謝。他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國家發展方式、發展理念、發展格局都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學校的科研工作也要迎難而上,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今後學校科研工作的開展要從重視數量向重視質量轉變,要認真思考科研和智庫的關係、教學和科研的關係以及個人和團隊的關係,使科研和智庫工作更貼近每個人的學術興趣,更貼近學科發展的規律,更貼近國家的需要。希望全校一線科研工作者牢記使命、鼓足幹勁、力爭上遊、敢於擔當、樂於奉獻,以「出人才、出成果、為國效力」為目標,不斷推動學校科研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劉元春在主持會議時表示,召開2020年度科研與智庫總結暨表彰大會,是為了總結工作成績,提煉成功經驗,表彰典型先進,謀劃發展思路,為實現學校科研工作與智庫建設全面提升構建大格局、擘畫新圖景。各部處、學院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狠抓落實、駕馭風險、務求實效,為下一階段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奠好基。希望大家在新一年著眼長遠、集思廣益,共同推動學校科研事業與智庫建設取得新的成就。
科研處處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嚴金明匯報2020年學校科研、智庫工作總結與2021年工作計劃。他表示,2020年,學校的科研工作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凝聚力量、科學防範,疫情期間科研工作有序有力;精耕細作、文理兼修,科研業績持續保持全國領先;夯實基礎、提升服務,科研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學校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學校「雙一流」建設以及學術評估,著力深化科研評價體系改革,有效落實科研「放管服」各項舉措,以高質量、有內涵、重引領、受尊敬為基本要求,推動學校的科研事業與智庫建設再上新臺階。
與會校領導為獲獎代表頒獎。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代表、文學院教授孫鬱,科研標兵代表、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汪三貴,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先進個人代表、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英津,科研工作先進集體代表、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科研工作先進集體代表、信息學院教授文繼榮先後發言。大家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分享科研與智庫工作的體會和收穫,並表示,科學研究和智庫建設對於學校「雙一流」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會更加腳踏實地、鼓足幹勁,做好更長遠的學科發展規劃,把科研工作推到新的高度。
學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發展規劃處、教務處、科研處、人事處、國際交流處、財務處、資產與後勤管理處、理工學科建設處、圖書館、信息技術中心、出版社、期刊管理中心、書報資料中心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各學院院長、主管科研工作院領導、校級學術期刊主編、重點研究機構與智庫負責人、科研秘書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