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ESPN公布了他們用模型運算得出的,19-20賽季常規賽的戰績預測。大部分結果跟球迷們的認知較為接近,但勇士的位置卻大跌眼鏡——西部第14,也就是西部倒數第2。在湯普森受傷之後,相當多的媒體和球迷對勇士的前景並不看好,但如ESPN這樣直接把勇士判死刑的,卻也不多見。
ESPN就是想搞一個大新聞嗎?
其實不是,ESPN的佩爾頓對這套模型預測的方法做了介紹,大致如下:
以多年的影響力數據RPM作為球員單位時間貢獻的基礎,考查球員過去三個賽季的出勤率,據此來預測球員的出場數,再根據各支球隊的情況來分配球員的出場時間,加權之後計算出了球隊的預期勝場。
用數據做預測,這個方法本身是沒問題的。當然,不可能有一套預測模型能夠真正準確無誤的猜到未來,但根據佩爾頓自己的說法是,這套預測模型過去5年的實證準確度,要高於拉斯維加斯開出的賠率。所以,如果你想說看盤口就知道ESPN在胡說八道,那可能行不通。
最好的辦法還是建一套粗糙的預測模型,自己算一算。我的辦法跟前面提到的佩爾頓的模型,在原理上有接近之處,不過工作沒法做得如他那樣細緻,多年的影響力數據如何分配權重,缺少經驗數據,對於年輕球員和新秀,如何定位起點,以及如何把成長曲線考慮進去就更加無從入手。至於球隊新賽季的化學反應,那的確是數據很難觸及到的領域。
不過,我只是想用模型計算做一下印證,找到ESPN看衰勇士的核心原因在哪,所以也不求模型本身的精準度。
另外,考慮到RPM改版後口碑崩的比較厲害,我在影響力數據這塊用了近來口碑相對更好的PIPM。
OK,因為計算中還有諸多因素尚未考慮齊全,所以多支球隊的預測結果暫時先不公布了,只是先把注意力聚焦在這篇文章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勇士——上面。
計算結果就是,在無法定量確定年輕人的成長程度,以及球隊化學反應加成的情況下,勇士差不多能排在西部第9。
這個結果自然比ESPN給出的倒數第二要進步得多,但這個結果大概只能勉強讓路人球迷滿意,對於勇士球迷來說,這必然是一個被嗤之以鼻的結果,因之而得出的結論必然是:
「數據是死的,籃球是圓的,你看你就不看球,SX!」
「截圖了,回頭等著打你臉!」
於是我得先聲明——這當然只是個純數據得出的結果,的確,籃球是圓的,只靠數據有諸多因素考慮不進去,但數據的意義就在於,它會幫你把事情的輪廓線勾勒出來,至於關鍵點藏在輪廓裡的哪個位置,還得靠你自己慢慢去找。
OK,數據模型看低勇士的幾個關鍵點在哪呢?
1.庫裡的出勤率
庫裡在過去三年的出場數分別是51、69、5,出勤率的確比較糟糕。如果我們僅以過去三年作為參照,那麼預估庫裡下個賽季只打50場是合理的——下個賽季總共72場,出勤率大約69.4%。
但我們也知道,庫裡過去三年每年的缺勤都有一定的特殊原因。17-18賽季和18-19賽季,勇士還處於鼎盛時期,有一定的資本讓庫裡小傷大養。考慮到庫裡職業生涯早年不佳的健康履歷,勇士的謹慎態度也可以理解。19-20賽季,庫裡遭遇了手掌骨折,相對來說,是他11-12賽季之後遭遇的最嚴重的傷病,是不是必須只打5場也尚有爭議。
庫裡在12-13賽季一直到16-17賽季,都保持了良好的出勤率狀況,這5年裡,除了16年季後賽遭遇傷停,常規賽期間只休了2~4場。也就是說,庫裡有過長期保持健康的履歷。如果樂觀一點看待庫裡的出勤,我們至少可以把他的出場提升至55場,實際也有機會更多,在季後賽名額的壓力之下,勇士有可能會讓庫裡無視小傷,也許我們有機會看到一個出勤更接近14-15賽季或者15-16賽季的庫裡。
但庫裡的場均時間提升卻有極限,勇士的快節奏和庫裡滿場穿插跑動的打法,都決定了他在常規賽不適合被每場狠艹36分鐘。事實上,在小球盛行,節奏加快的現在, 全聯盟場均打35分鐘以上的球星本就已經少見,科爾自己在採訪中也說到,他對庫裡下賽季的期望是場均打34分鐘,這大概就是他15-16賽季的時間。
所以,即使庫裡的健康情況保持得不錯,考慮到打法、年齡和不可避免的適度修養,都不太可能把他的總出場時間預設的太長,但如果庫裡下個賽季不打2000分鐘以上,勇士的進攻就很難與西部季後賽級別的任何一支球隊抗衡——除非維金斯真的摔了保溫杯,或者懷斯曼和格林證明他們倆都能拉開空間。
一個事實就是,即使是勇士常規賽最強勢的15-16賽季,當庫裡不在場時,勇士的進攻效率也只有102,而他在場時是117.5,差距達到了15.5。這幾年來,各位對於湯追帶隊的銜接段進攻有多便秘,印象也不可謂不深刻,而下個賽季的勇士甚至沒有了湯神。
不管是在庫裡身邊安插的射手質量,還是庫裡下場之後的開發進攻能力,勇士都值得人擔憂,這也就意味著,勇士在這一端對庫裡本人會更加的依賴,他的出勤率最終是多少,對勇士的戰績會起決定性的作用。
2.維金斯和烏布雷的比賽影響力
NBA有很多球員屬於這個類型——你覺得他還挺厲害,但他實際的比賽影響力並不如意。
這種球員的普遍特點是:
持球效率偏低;
無球平平;
傳控貢獻較低;
協防意識一般。
維金斯和烏布雷在過去若干賽季裡,滿足以上特點中的不少內容,並且他們還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身處團隊性一般的球隊裡,於是影響力數據向來不好看,經常成為RPM這類數據批評的典型。
在一個基於RPM或者PIPM的算法裡,如果有維金斯和烏布雷,你是很難翻盤的,因為他們不但影響力不佳,預期的出場時間還不低,特別是維金斯,我們可以沒有多少壓力的預測他下個賽季將出戰2200分鐘以上,於是模型的結果自然被拉下來了。
那麼,這是影響力數據錯了嗎?
你應該說,這是維金斯和烏布雷證明自己的機會。
事實上,我對維金斯和烏布雷,起碼在改善防守影響力這一塊是有期待的,因為他們的體型、運動能力很棒,也逐漸到了成熟的年齡,在一個目標更明確的團隊裡,特別是身後有防守指揮官坐鎮的球隊裡,應該到了兌現防守天賦的時候了。
一個重要的數據是,維金斯來到勇士之後,小樣本下封蓋率和搶斷率都暴漲到了他職業生涯沒有觸碰過的高度,多次單防的亮眼表現也立刻獲得了勇士球迷的喜愛。他在森林狼的最後大半個賽季,業界對他的防守評價也逐漸開始了轉向。烏布雷在上個賽季,也終於把自己的比賽影響力都提升到了正面——攻防兩端。勇士對於烏布雷的防守期待頗高,相信他能替代克萊,成為重要的側翼防守尖兵之一。
大抵上,你可以相信,維金斯和烏布雷能夠在勇士逆轉他們生涯過往不佳的防守影響力,這點在上個賽季就有一些苗頭。但如果我們以更穩定的多年影響力數據作為計算依據,即使給予了最近的賽季更高的權重,也會因為他們過往賽季的履歷太糟,導致計算時整體崩潰。這可能是模型低估勇士防守的原因。
科爾在最近的採訪中說,勇士要努力成為防守前十的球隊,這與我之前的期待不謀而合。科爾強調了勇士要儘快建立防守體系,大概就是看到了勇士現有資源最有機會的提升的方向——把幾個還沒有完全利用好的防守天賦開發出來,這個化學反應產生的效果是計算模型考慮不到,但也需要勇士真的做到才行。
3.年輕人的未知性,以及吃掉的大量輪換時間
懷斯曼當然是勇士年輕人裡,最大的一個未知變量。考慮到他榜眼的身份,以及勇士五號位需要用人的事實,他會吃掉的時間不少。由於懷斯曼大學比賽都沒怎麼打,他能多快的適應NBA自然也是迷,科爾在之前的採訪裡,對首發中鋒人選的曖昧,一定程度也暗示了,他還沒有在這件事上擁有100%的信心。
可以想見,科爾對中鋒位置恐怕還是會延續大家都有機會的策略,懷斯曼、克裡斯、盧尼分享時間在一段時期裡會是常態,格林也會在小陣容裡佔據5號位的時間。至少在懷斯曼成型前,你都很難指望勇士在5號位擁有多大的優勢。
但勇士還有兩個重要的年輕變量不能被低估——帕斯卡爾和普爾。
當我們在考慮一支球隊實力的漲幅時,更容易關注那些金字塔尖上的明星球員——的確,他們對一支球隊的水平經常能起到定檔的效果。其實替換那些打得越多越傷害球隊的「毒瘤」型球員,對球隊水平的提升往往也是立竿見影的——一支球隊一個賽季的總比賽時間是一定的, 讓打得不好的球員少打點,打得好的球員也就能多打一點。如果打得好的球員時間已經到了極限,剩下的都打不好,那就得指望打不好的球員進步一些了。
帕斯卡爾和普爾的情況要分開談——帕斯卡爾對勇士來說,是個驚喜,在勇士缺少開發進攻手的時候,帕斯卡爾化身晚年麥迪的小腿,經常成為勇士球迷上個賽季多掙扎著看一節球的理由。但他缺少穩定的定點投射姿勢,受限於體型,也很難在協防上有所建樹。所以,在高端局會掙扎,他的定位極不好做。勇士需要帕斯卡爾的三分球取得進步,科爾也要思考,如何最大化利用帕斯卡爾的侵略性和對抗能力——他能擋一擋字母哥這種野獸大前——爭取讓他成為勇士板凳席上一個匪徒式角色。
是的,普爾的投籃除了不進,別的都是對的。現在去賭普爾成為超級射手或許太早了,但勇士也不大可能放棄他,以科爾的長輪換用人習慣,也許普爾還能拿到不少時間。如果普爾實在不能被拯救,我們可以指望科爾把他的時間更多分給沃納梅克、貝茲莫爾、達米恩·李,或者其他年輕人,但作為聯盟影響力最糟糕的球員之一,只要普爾能有一些意外進步,對勇士的提升也是不容小覷。
如果勇士能把帕斯卡爾的板凳匪徒潛能挖出來,讓普爾成為一個靠譜的射手,以至於他們的比賽影響力來到一個不太坑的水平,這個進步會非常可觀——團隊裡沒有了送人頭的,提升也會立竿見影。
如果一切理想:
庫裡打2200分鐘以上;
維金斯和烏布雷貢獻中上水平的防守影響力;
帕斯卡爾和普爾的影響力不再成為大坑。
勇士的上限能到什麼程度呢?
我就不說具體位置了,反正會比較理想的,你們自己腦補吧。
這只是純數據的計算結果,模型告訴我們的結果本身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計算中尋找球隊的問題在哪,我們幫勇士把模型修復到理想化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講三件事:
球隊當家核心要持續carry(庫裡的出勤保證);
球隊要擁有可靠的核心拼圖(維金斯、烏布雷兌現天賦,防守影響力提升至理想水平);
球隊板凳質量可靠(帕斯卡爾、普爾進步)。
這樣三件事都做到了,強就是順理成章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