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學校入學考試,主要是針對孩子的智力、才藝等做出「考察」。但如果「考察」的對象變成家長,那絕對是一件新鮮事。不久前,崑山一所15年一貫制的私立學校——花橋華東康橋國際學校開始首次招生,孩子入學前父母必須先通過學校的「面試」。家長「面試」,學校到底會考些啥?不少市民對此很感興趣,甚至有網友在學校的微博上留言反問,家長「面試」,會不會是未入學先「拼爹」?記者為此也走訪了該學校,並且採訪了部分教育界人士,掀開家長「面試」的面紗。
◎ 校方:「草莓族」不適合來這裡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坐落在花橋,明年9月正式開學,預計首批招收670個學生,涵蓋幼兒園到高中學段。目前,學校正在招生,與一般學校招生不同,家長「面試」被安排在學生入學面試等環節之前。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行政部負責人張天恩介紹,家長「面試」環節大約用時40分鐘,「面試官」統一由學校主任級別以上幹部擔任,通過一對一面談形式展開。「面試」時,「面試官」會向家長簡要介紹學校的概況,並闡述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的核心理念是不提倡應試教育,而是通過真正的素質教育以挖掘並發展學生潛力為主,「面試」主要是看校方和家長能不能在這方面達成共識。
張天恩表示,在康橋臺北校區,校方會組織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兩天一夜登山,高一學生則要進行為期12天的騎自行車環臺遊,崑山的新校區也會引入與此類似的教學內容。學校開展教學的場地也不局限於學校教室,戶外、田園都可能成為教學場所,並會有意識地開展挫折教育。「有些家長捨不得孩子吃苦,導致孩子像草莓一樣碰不得。」張天恩說,這樣的學生和家長也許不適合他們學校。當然,家長「面試」是入學的環節之一,接下來校方還會通過與孩子直接面談等多個方面完成招生。
◎ 家長:「面試」也可以「考」學校
一些接觸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的家長告訴記者,學校給家長「面試」之前確實聞所未聞,一開始也覺得非常詫異。不過經歷了一堂「面試」發現,這不僅是學校在「考」家長,家長也同樣可以「考」學校。
「孩子放學了家長卻沒有下班,孩子沒人接你們怎麼辦?」一位年輕的媽媽告訴記者,「面試」的時候,她把這個問題拋給「面試官」。「面試」她的學校幼兒園負責人表示,學校安排有「託班」,專門安排老師陪同孩子玩耍和學習,直到家長來接為止。
其實,類似這樣的家長並不少,在已經開展的多場「面試」當中,家長向校方提問頻頻,「學生飲食會不會考慮到清真飲食」、「學生和學生之間發生衝突、學校會如何處理」等等,學校不僅給出了詳細的解答,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收集。「面試」中,不少家長給學校提出了一些好的教學建議,比如就有家長建議學校豐富生活禮儀課,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無論是「面試官」發問,還是家長們提問,都是圍繞學校建設、辦學開展,並不涉及家長的身份和文化教育程度。目前,在已經接觸該校的近1300位家長中,表示贊同學校辦學理念或願意入學的超過250位。
◎ 專家:「面試」要真正對教學起促進作用
市教育局相關人士介紹,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是私立學校,具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權。家長「面試」算是一種新嘗試,從環節設計上看有利於促進家校溝通,但因為剛剛起步,能否起到更多的作用,還有待觀察。
學校「面試」家長看似新鮮,但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崔允漷表示,「面試」家長已經成為很多美國學校的正常流程。因為美國教育界認為,在幼兒園或者小學入學的階段,通過考試這樣嚴格的錄取過程並不完全公平。「有些學生可能閱讀能力強,有些學生體育更好,另一些則對音樂感興趣。只有學校和父母進行互動,才能了解到這些潛在的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他認為,「面試」的嘗試有美國模式的影子,但需要根據國內教育實際在環節和程序上更加明晰,更富有內涵。「未來教育的發展,包括校本課程的合理開發,強調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多方互動。『面試』家長真正做好了,對教學的促進作用不容低估。」(張振宇)
[ 責任編輯:泰嬌玉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嬌玉
原稿件來源: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