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從不間斷VS「單身詛咒」| 為什麼戀愛和單身都讓人不快樂?

2020-12-13 知我心理學

KY作者 / 咯咯

編輯 / KY主創們

最近,後臺先後收到兩條有意思的留言。一個粉絲說:「我是一個一直在戀愛的人,一段接著一段。談戀愛似乎是開心的事,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逃避單身,因為我已經完全無法忍受一個人了。」

另一個粉絲則說:「我單身了很多年了,很想戀愛,但一直沒能脫單。而且這種『脫不了單』的感覺,隨著單身時間越長好像越來越嚴重……我是受到『單身詛咒』了嗎?」。

這兩個小夥伴一個一直在戀愛,一個長時間單身。但總之,他們都不太滿意自己的狀態。所以難道戀愛和單身,也是會讓人產生慣性,甚至「上癮」的麼?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戀愛慣性和單身慣性。

開頭的留言讓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朋友。自認識起,她就一直處於戀愛中。每一段戀愛,她都會給自己添置很多新衣服,去做頭髮,做美甲,換香水。她每天都會和男朋友打很多個電話,還會認真地計劃什麼時候和對方結婚。

讓我詫異的是,她的這一系列行為,以及她對戀愛的積極與熱忱,和對方是誰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在每段戀愛中她的表現都是很相似的,有時我甚至會懷疑,她是不是自始至終沒換過伴侶。

事實上,「戀愛成癮」(love addiction)這一隱形的「心理問題」至今都不是一種可診斷的狀態。之所以說它是隱形的,是因為它看上去很像是愛情;而它難以被診斷則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像「癮君子」一樣渴求著愛(Smith, 2010)。

在一段對愛成癮的關係中,不安全感和依賴性是主旋律。戀愛過程中,成癮的那一方會喪失自我,佔有欲和嫉妒心都會越來越強。一旦與戀人分開,甚至會產生坐立不安、嗜睡或食欲不振等生理症狀(Hauer, 2015)。

簡而言之,戀愛成癮者會表現出強烈的對戀愛這件事本身的痴迷他們沉迷的是求偶、開始一段新關係,以及保持這段關係的過程,而不是戀愛的對象。他們通常認真對待每段感情,卻不斷投入新戀情。儘管他們在關係中的模式會給每段關係都帶來不好的結果,但他們仍然會不受控地重複下去。

有沒有可能一個人雖戀愛不斷,但並沒有「上癮」呢?

——有的。有一些人喜歡追求新鮮和刺激,喜歡將此當作自己的「功勳章」。還有一些人,可能是習慣性用立刻找新歡來治癒自己上段關係中還未平復的傷,這是一種反彈式關係(rebound relationship)。

為什麼這些不斷戀愛的人難以忍受空窗期呢?

1. 缺乏穩定的自我價值感

不論是戀愛上癮,還是將「對象一個接一個」作為談資的人,本質上都是缺乏自我價值感的。對前者而言,他們只有在為另一個人付出、在被Ta需要時,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他們害怕獨處,因為他們不能從和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中獲得任何東西。他們對自我價值的評估完完全全依附於另一個人。

而後者則需要以「受歡迎」、「可以輕易找到下一個」這些標籤來證明自己有價值、有魅力,他們沒有辦法從內心賦予自己價值。當自己的「好」不再能被變作某種類型的談資,被別人看到和羨慕,他們便也不再認可自己。

2. 沒有自己豐富的情感支持系統

無法忍受空窗的人往往懷抱著同一種期待,那就是伴侶,或者說戀愛,應該要滿足他們所有的情感需求——但這種期待顯然不切實際。他們一戀愛,就很少把時間分給朋友、家人等其他重要的人,希望時刻和伴侶綁定。

而由於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他們原本的情感支持系統會漸漸瓦解,使得伴侶進一步成為他們唯一的中心。但其實,人的需求可以分成很多部分,由不同的人來滿足,我們的情感支持系統應該是豐富的,能夠有合適的人來分散滿足我們的需求。

當情感支持系統中唯剩一人時,人們顯然就無法忍受失去這個承載了自己所有需求的人,需要立刻找下一個人來填補空缺。

很多單身的人會抱怨自己難以脫單,會表達自己想要戀愛的願望,但這些人不一定能意識到的是,一直單身也是因為你一直在選擇單身。

除了容易想到的獨身的自由,單身還可以避免面對很多關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比如,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鬥爭(power struggle)。除了最理想的狀態——「互相體貼和信任,親密和距離維持在一個好的平衡上」外,親密關係很容易演變成一場權力的遊戲。兩個人都想要從對方身上索取更多,控制對方,由自己來決定這段關係該是什麼樣子。

另外,對於那些曾經在感情上有過創傷的人,進入一段關係意味著,過去的傷痛被喚起的概率大大地提高了。因為關係中的每一次不悅,都有可能成為讓他們再度陷入痛苦的刺激源。

所以,孤單卻安全,可能是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單身上癮的第一點原因。

單身成癮,還有可能是因為已經有了其他和親密關係功能類似的情感寄託——一種更加安全的情感寄託方式。這種情況之下,單身的「癮」可能會更難剔除,因為你甚至不必勉強自己忍受孤獨。

最常見的一種替換戀愛的方式是追星。我們在「你去脫單吧,我有白起就夠了」中提到,粉絲與偶像之間存在一種「虛擬的關係與聯結」,粉絲可以將自己對親密關系所有的幻想和期許都投射在「偶像」這個客體之上(McCutcheon, 2002)。

任何能夠讓人們長期、穩定地投射自己戀愛幻想的存在,都會讓人們更容易單身成癮。有時,甚至是長期的心理諮詢也會成為脫單的阻礙(Mallinckrodt , Gantt & Coble, 1995)。

當一個人的生活中已經有了其他的可以投射自己幻想與情感的客體,那麼他們即便內心相信自己想脫單,也難以真正產生動機去引導他們在行為上為此付出努力。

還有一些人一直單身,是因為他們可能在一開始脫單就比別人困難:

1. 「單身基因」或許真的存在

北京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單身或許和基因有關(Liu, Gong& Zhou, 2014)。他們檢測了579位被試的頭髮樣本,發現5-HTA1這種基因分為G型和C型。在控制了社會經濟地位、外貌等變量後,他們發現攜帶G型基因的人單身的機率要高出20%。

在之前對於G型攜帶者的研究中發現,這類人在與他人的親密時會覺得更不自在(Gong, Liu, Li& Zhou, 2014),且性格中多有敏感、悲觀的特點(Strobel et al., 2003),這些特質使得約會、建立關係對他們來說更為困難。

2. 對愛情的信念脫離了實際

人們對於愛情的信念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成長型」和「宿命型」。顧名思義,成長型人傾向於認為兩個人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長的。這一類人相信感情中雙方可以通過磨合變得更適合,共同解決關係中的問題。

而宿命型人通常堅信「the one」的存在,他們很難獲得一段滿意的戀愛,即便脫單了,時間也很短暫。因為他們在關係中並非解決問題向的人,而是傾向於將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歸因為「Ta不是我命定的人」。

過分浪漫化「命中注定」的概念,會使得宿命型的人屢屢錯過值得去磨合和相處的、已經「足夠好」(good enough)的人。

那為什麼單身越久,似乎越難脫離單身呢?

單身越久,也就意味著更高的沉沒成本。單身的時間越長,你就對一個人的生活越熟悉,你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不受限地做選擇。放棄單身生活的成本,對於一個單身了半年的人和一個單身了五年的人來說,自然是不同的。

即使你認為自己很想要脫離這種單身生活,在真正有機會結束時,你依然會不自覺地考慮成本,從而不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擇偶標準和脫單門檻。

其次,愛人雖是本能,戀愛卻是一項需要不斷在實踐中練習的能力。很多單身太久,甚至從未有過戀愛經驗的人,即使遇到了心儀的人,也不懂得該如何示好,如何發展關係。

此外,那些被動保持單身,尤其是在求愛過程中有過負面體驗的人,會變得更加膽怯和低自尊:「為什麼只有我一直一個人?」、「我不配擁有自己想要的嗎?」一個遲遲得不到反饋的願望,久了便會滋生失望、質疑,甚至絕望。

久而久之,人們會不敢再去追逐戀愛。同時社會對「長期單身」、「沒有戀愛經歷」的汙名,也會讓他們越發焦慮和挫敗。

雖然我們更多地在說不健康的戀愛與單身成癮,但我們並不否認,一直戀愛或一直單身,也可以是一種健康的狀態。因此,那些覺得自己一段段戀愛談得津津有味,和一個人過得瀟灑快樂的小夥伴們,大可不必緊張。

那,該如何鑑別自己這種長期單身/戀愛不斷的狀態,究竟健康與否呢?以下有三條標準:

1. 這種狀態是你自主選擇的,而不是被動的、不受控的

不論是持續戀愛還是單身,你明白自己是有能力改變現狀的,只是暫時不想改變而已(able but unwilling to do it)。且,你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它,你的理由足夠令自己信服,也符合真實情況。

但如果你想要改變現狀的意願很強烈,或者你不改變的原因是逃避、恐懼以及對離開舒適區的巨大焦慮,那麼你可能並不處於一種健康的狀態之中。

2. 你的生活是充實的

如果你的生活幾乎只有戀愛這一件事,所有的活動都圍繞著它;或者,你持續、頻繁地感受到自己在戀愛方面的情感需求,又並沒有別的渠道來滿足,那麼你的慣性可能是不健康的。

但假如你認為自己的生活整體上是積極而充實的,那麼即便你偶爾為其擔憂,它可能也只是生活中眾多小煩惱中平平無奇的一個而已。

3. 你有獨處的能力,不會在和自己相處時有大片的空虛感

健康的第三個標誌,是擁有和自己相處的能力。這種能力指的是,在什麼都不幹的時候,你僅僅是與自己呆著。當想獲得陪伴但無法從他人處獲得時,擁有獨處能力的人能夠被自己的內心(思想和/或感受等)所陪伴、安撫和慰藉,並不感到無聊或空虛。

這種能力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與一個人的情感成熟度和精神獨立性高度相關。如果你能做到安然和自己相處,那麼無論你是選擇再與另一個獨立的靈魂建立聯結,還是在精神上自給自足,就都無可厚非了。

若你發覺自己的「成癮」狀態是不健康的,我們有以下三個建議:

1. 不再借戀愛/單身來迴避自己本該面對的問題

文章中已經提到了很多戀愛/單身成癮背後的實質。如果你是因為缺乏自我價值感,那麼你應該先解決「愛自己、接納自己」的問題;如果你是對戀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麼你或許要先認清,世界上不存在一個與你完美契合的人,戀愛也不是萬能的魔法。

總之,去面對慣性背後那個原始的問題。先解決它,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才是改變現狀的第一步。

2. 嘗試建立約會觀

有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誤把戀愛看作一件太「重」、門檻太高的事了。在美國,兩個人關係確立之前,會有一個固定的約會(dating)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於普通朋友之間過於隨意的見面、吃飯、活動,又並非是已經正式在一起後,可以放心做所有情侶間做的事,且需要承擔關係中必要的責任的狀態。

在約會階段,雙方處於一個彼此都有好感,想要以類似情侶的狀態再多接觸和相處一下,看兩個人適不適合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狀態。兩個人都可以自然、真誠地互相了解,如此相處幾次,就基本能確定自己想不想要進一步發展。

這個階段並不是曖昧。曖昧最大的特點是模糊,但dating的目的是雙方都明確的。Dating期通常不會太長,但卻很有用——可以讓戀愛成癮者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對方是不是真的是適合自己、自己想要的人;也能夠幫助單身成癮者沒有過多壓力的、循序漸進的從單身過度到下一個階段。

3. 多元化自己的人生投資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Financial Portfolio Theory)這個金融投資領域的理論,被認為同樣適用於人生規劃和決策中。它強調應該結合多種類型的投資,以便將風險降至最低,並實現最大回報,它最終的宗旨是多元化(diversification)。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儘可能地拓展自己生活多方面的可能性,建立更多樣的社會身份,就不至於被某一種社會關係限制住。

對於戀愛成癮者來說,多樣化自己的人生投資顯得尤為重要。但同樣的,對於單身成癮者而言,更豐富的人生投資組合,也意味遇見和自己可能志同道合、能夠成為伴侶的那個人的概率和機遇,也大大的增高了。

以上。

References:

Hauer, S (2015).Insatiable: A Memoir of Love Addiction.

Gong, P., Liu, J., Li,S. & Zhou, X. Serotonin receptor gene (5-HT1A) modulates alexithymiccharacteristics and attachment orientation.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50,274–279 (2014).

Liu, J., Gong, P., &Zhou, X. (2014).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omantic relationship status and5-HT1A gene in young adults. Scientific reports, 4, srep07049.

Mallinckrodt, B., Gantt,D. L., & Coble, H. M. (1995). Attachment patterns in the psychotherapy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of the Client Attachment to Therapist Scale. Journal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2(3), 307.

Marshall, T. C.,Bejanyan, K., & Ferenczi, N. (2013). Attachment styles and personal growthfollowing romantic breakup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distress, rumination, andtendency to rebound. PloS one, 8(9).

McCutcheon,L. E. (2002).Are parasocial relationship styles reflected in lovestyles. Current Research inSocial Psychology, 7(6), 82-94.

Smith, A (2010). How ToBreak the Pattern of Love Addiction. Psychology Today.

Strobel, A., Gutknecht,L., Rothe, C., Reif, A., Mssner, R., Zeng, Y., ... & Lesch, K. P. (2003).Allelic variation in 5-HT 1A receptor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anddepression-related personality traits.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110(12),1445-1453.

相關焦點

  • 戀愛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憑實力單身
    說自己不害怕都是假的,喜歡的不喜歡我,喜歡我的我不喜歡,會害怕忽冷忽熱的感情,害怕從此孤獨終老,遇不到喜歡的人。 其實,在我的身邊,很多人都處於這種「單身待解救」的狀態。說的就好像,一個人的價值非得通過她的戀愛來體現一樣。每一天,都有無數的單身寶寶總是一邊自嘲「沒人要」,一邊繼續享受單身生活。憑本事單身的人真的都是憑本事嗎?
  • 年末終極難題:戀愛好還是單身好?
    01你現在是一個人還是和一個人?這兩年有個問題的討論越來越尖銳——到底是戀愛好還是單身好。每逢節日,它的答案就尤其觸動人的心靈。戀愛自然好。可難道單身不好嗎?一個人清晨跑步,迎面而來的不只是清風,還有來自老街坊的善意。一個人享受美食,也有溫馨的問候和無意遇上的小確幸。一個人在家怕冷?把手塞到貓貓的肚子下面,比什麼都暖和。
  • 分手一周後,我做了三件事忘記了戀愛之痛,並找回了單身的快樂
    ——《安妮·霍爾》戀愛是幸福的代名詞,分手卻顯得有點憂傷,但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明白,白頭到老戀愛到結婚到白髮蒼蒼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但是大多數發生在了故事裡面。既然有開始,就要讓自己明白戀愛不前進了,那就走到了分手的路上,要讓自己心裏面有這個底,分手時,才不會很痛。
  • 超4成日本年輕女性不結婚不戀愛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享受單身?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超4成日本年輕女性不結婚不戀愛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享受單身?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結婚的欲望卻越來越低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超4成日本年輕女性不結婚不戀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想結婚了?
  • 90後單身成年人將近3億,喪失戀愛能力?論單身為祖國做出的貢獻!
    ps:【麥田新平臺上線啦】更多純英文影片,每日更新,文末登錄哦 明明參與了這麼一個3億人的大項目 為什麼我一點也不快樂!
  • 長期單身的人是一種什麼體驗?看誰都像戀愛對象,你中了沒有?
    單身,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段幸福美好的戀愛,但是感情對於我們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單身的我們,沒有人會問你吃沒吃飯,更沒有人會問你穿的暖不暖,大部分人都想要脫離單身,但事與願違。
  • 因戀愛恐懼症單身?用珍愛網「單身狀態評估測試」來克服吧
    當然,缺少對象的不只是女生,男生也一樣。據珍愛網發布的《2019Q1單身人群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單身男女首次相親年齡不到23歲,近半數95後擁有相親經驗。而談到戀愛經驗,有兩成的90後母胎單身,七成戀愛經驗不足2次,其中,62%的人單身一年以上,36%甚至兩年以上。單身的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一個人的呢?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寧願單身也不結婚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寧願單身也不結婚了,看著身邊的剩男剩女越來越多。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單身著也不結婚呢。1、 單身自由單身最大的誘人之處,就是自由。尤其有了孩子之後,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要花在家庭上面。生活的質量嚴重下降,而且事業上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多少都會有一定的影響。2、 結婚壓力大年齡越大發現越害怕結婚,首先找對象結婚就不容易,一年相親幾十次,錢沒少發,時間和感情也投入很多最後換來的都是不合適。
  • 單身久了的男人,不是不願意戀愛,而是累了
    由於受到大環境影響,我國適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高達上千萬的男人將要面臨單身。如果是從官方的這些數據來看,男人的單身並非是自己的原因,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女性的擇偶中,硬體、軟體條件都不好的男人固然很容易被剩下,但也有不少各方麵條件都十分優秀的男人,長時間處於單身的狀態。
  • 冬天想戀愛,夏日想單身?這是種病!
    隨著寒風陣陣颳起,落葉簌簌飄落,單身的人們開始渴望能有個愛人一起依偎取暖、散步看電影,這就是所謂的「騷動季節」。騷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嚴冬過去,天氣轉暖,你又開始懷念單身,甚至決定和伴侶分手。這不光是人品問題,心理學家說,這是一種病。
  • 12星座的單身宣言是什麼,談什麼戀愛呀,刷劇不香嗎?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做事風格,尤其在這個多變的快速發展的社會!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了,很多人不願意過早的戀愛或結婚,這是很正常的!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快活瀟灑,自由自在,很多人也在享受這個過程。所以單身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都以單身也傲!今天來看看12星座為什麼選擇單身吧!
  • 心理學角度:我們為什麼一直單身?
    【三月的情感手札/願文字如暖光,溫暖你的心房 點擊關注不迷路哦~ 】關於單身和成雙入對的話題,我們時常調侃「一直單身一直爽」。但是當我們一個人漫步街頭,看見經過的情侶嬉笑打鬧,又或者當我們一個人在電影院看電影,感受到身邊傳來的戀愛的味道,似乎自己也覺得有些孤單。
  • 喪偶式戀愛,比單身還可憐,到底要不要分手?
    01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叫做「喪偶式戀愛到底該不該分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喪偶式婚姻跟喪偶式育兒,但卻很少聽到喪偶式戀愛。嗯,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於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點進話題瞧了瞧。才發現,原來很多人曾經或者正在經歷著喪偶式戀愛。所謂的喪偶式戀愛,就是指有對象,跟沒對象一樣。
  • 《戀愛先生》結局撒花戀愛專家程皓差點成了單身狗
    《戀愛先生》大結局了,靳東飾演的程皓作為戀愛專家卻差點成了單身狗,幸虧最後和羅玥相遇擁抱了在一起,雖然導演和編劇沒有明說,但是也不難猜出後面程皓肯定和羅玥在一起了。大結局中張銘陽為了不離開顧瑤,就辭去了診所職務,跟著顧瑤一起去了美國。從而做起了家庭煮夫,和顧瑤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張銘陽偶爾沒事還直播一下,賺點小外快。雖然之前顧瑤做了一些事情,但是張銘陽完全不在意。而顧瑤也在這次事件後,攤開了心扉,有了一個好老公張銘陽,還找了一份好工作。
  • 「戀愛課」成剛需?單身難耐,近九成大學生支持開設戀愛課!
    「戀愛課」成剛需?單身難耐,近九成大學生支持開設戀愛課!而在經歷了失敗的戀情以後,接近5.47%的大學生會喪失學習和生活的熱情。如此看來,高校開設「戀愛課」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那麼,這背後又隱藏著什麼?近日,為了解大學生的感情生活,某媒體發起了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1028名高校大學生中,近九成的人支持高校開設戀愛課。
  • 高校開設戀愛課,掛科率相當高?網友:我及格了,為什麼還是單身狗?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新生們的大學生活正式拉開了序幕,學習、交友、讀書都是大學的必修課。當然戀愛也是必不可缺的。大學生戀愛這個話題,之前高校是不會直接表態的。2000年之前,大學生們在高校談戀愛都還比較低調。很多人甚至都偷偷摸摸的。但是無論學校什麼態度,都擋不住年輕人對愛情的嚮往。
  • 比單身更折磨人的,是談了一場「假戀愛」
    但是又看到有些朋友,戀愛談了跟沒談一樣,有了男朋友同樣不開心。現在很糾結,到底該不該因為孤單,而接受不喜歡的人?孤單一個人,其實並不是很嚴重一件事。比單身更折磨人的,是談了一場假戀愛。和一個並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兩個人表明上看起來是在戀愛,實際上只不過是貌合神離的相處。彼此沒有心動的感覺,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孤單。看起來是在一起的,實際上心卻沒有在一起。一起看電影,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但就是很難開心起來,也找不到什麼樂趣。
  • 日本人在想要粉碎的「戀愛資本主義」只是源於單身狗的憤怒嗎?
    於是日本媒體大肆鼓勵「自由戀愛」,不要壓抑自己的「欲望」和「天性」,能夠「同甘共苦,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愛情,簡直就是對日本商業化的詛咒,於是用文化渲染的力量,將這種愛情渲染成「老土」的代名詞,有這樣愛情想法的人在日本反而成為了「少數派」和「異類」。
  • 原來單身最省錢!七夕消費數據:單身花259元不及戀愛青年一半
    數據顯示,這個七夕,身在北京的情侶最愛去的地方是藍色港灣、動物園、頤和園等地,如果不想正面接受CP黨秀恩愛的暴擊,以上區域建議單身貴族們謹慎出行。阿里數據還標示了北上深、杭州、成都五個城市單身、非單身人士的分布區域。以北京來看,單身人口主要聚集在以上地為核心的西北及高校區域,重災區分別是中關村軟體園、北航、北理工、天通苑等。二環內則以已婚人士為主。
  • 為什麼單身女性這麼多,都不願意談戀愛了?
    但是,她實際上,是個敢愛敢恨的重情之人。每一次戀愛都百分百投入。她的朋友評價她「用情很深」。曾推掉好萊塢電影《藝伎回憶錄》的邀約,為的是,坐飛機去紐約和男友團聚。和前任分手後,也不會惡言相向。他說,和她在一起時,她和其他女孩一樣:喜歡撒嬌,會照顧人,不出門的時候也不愛洗頭。對待愛情不將就的蕭小姐,自然值得美好的愛情。「人生那麼短,很多事情都會發生,為什麼不就在當下,就把每一天,當做是自己的那一天。」蕭亞軒在結尾的採訪中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