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蔡英文出訪引發的走私菸品案,震撼社會,不過為何會有如此縝密的走私手法,檢調又如何手到擒來,讀者有如看連續劇,高潮迭起精採不已,今天跟大家談談檢調辦案的一些內幕,就可一窺為何這件原本是「陋習」的侍衛室福利,會演變成「國安局長」、侍衛長下臺,然後華航一堆人恐要倒大楣的案子。
臺灣地區領導人出訪與返回,所享受的外事禮遇一定是最高級,換句話說,出訪車隊直接開到停機坪,回臺後直接從停機坪離去,一定層級以上的官員與隨扈根本沒有行李安檢或通過海關這回事,換句話說,這就是一個逃稅漏洞,自然有人想要牟利。
日前「調查局」接獲檢舉,根據外界說法,調查員與「立委」黃國昌幾乎等於偕同辦案,調查員壓力自然不小,而「調查局」辦案規則,外勤站收案後,會向局本部呈報並決定是否立案調查。早期,局本部若發現事涉高層,多會通報「國安局」等單位,接著可能一路直通最高層,例如前「調查局長」葉茂盛,就因洩密給陳水扁而入獄。
但因為全案涉及專機、「國安局」、侍衛室等高層,加上背後有「立委」壓陣,此案不能洩密一定是最高指導原則,日前「調查局長」呂文忠以偵查不公開,來響應外界對他是否知情的詢問,因此,呂知不知情,恐怕只有他心裡清楚,除非他真的想搞自己的「老大哥國安局」,或者當初外勤處送進來的案情描述留一手,以為只是一般香菸走私案。
根據外界報導,新北調查處一開始並未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這點很特殊,因為,會通報府會高層的,不會是只有「調查局」、「國安局」等,司法體系也一樣會也類似舉動,若一開始就報請檢方指揮偵辦,檢察體系會不會層層上報,聲請監聽、搜索等票會不會也讓法院系統也比照辦理?之前最經典的就是前「檢察總長」黃世銘向馬英九洩漏偵查機密而吃官司。
因此,調查員決定自己來,確實情有可原,不過其中仍存有兩大疑點,這牽涉到大案小辦或小案大辦:
一、真的要給蔡英文難看?早知私菸在華膳,為何不立刻動手,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聲請搜索票馬上查扣香菸?反正華航預購單都有了,抓人不難(人在飛機上根本跑不掉),此時動手,蔡英文可以先在海外進行損害控制,回臺後一樣宣傳外訪政績,而不是一抵臺講政績沒人聽,因為媒體都在報私菸案。
二、控制下交付呢?根據檢調偵辦大型毒品走私案時,經常運用「控制下交付」,意即我讓這一公噸已經被我們監控的海洛因上岸,但不馬上抓,而是繼續跟監,透過毒品配送路線,順便將大盤、中盤、小盤等毒販一網打盡,這次私菸在還沒交貨下就直接抄掉,用意何在?是擔心運煙車直接開進「總統府」、「總統官邸」或是「國安局」,讓案情大開花?
不管如何,這件案子能夠揭發,新北市調處居首功毫無疑義,總算掃除一個毒瘤,也還好查到的只是私菸跟精品,萬一查到的是毒品、槍械甚至是爆裂物,這可不是官員下臺就能了事,臺灣的航空安全恐名聲掃地,成為全世界笑柄。(作者 何祥裕)
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