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新城幼兒園裝修得很漂亮,佔地面積也很大,院內可謂「一步一景」,無論公共區域還是教室裡,都布置的非常溫馨而文藝。
每個班都有一個小園藝區,每個園藝區有不同的風格,孩子們自己帶來小植物,把園藝區布置得非常漂亮。
藝術外觀 成就「上檔次」的公辦幼兒園
據說,溫江區有一所很「上檔次」的公辦幼兒園,名叫「光華新城幼兒園」,這是一所僅僅開辦了不到一年的新生幼兒園,一所如此「年幼」的幼兒園怎麼會很「上檔次」呢?帶著這樣的疑問,6月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專程去該園一探究竟。
在幼兒園門口,記者聽到了兩名想來報名的家長和副園長王珊有這樣的一段對話:「我家孩子就差七天,能不能破例收了嘛?」「不行,我們是公辦幼兒園,招收名單都要公布出來的,你們娃娃沒有滿三歲,確實收不了。」「你們是公辦幼兒園呀?看外觀,我還以為是私立的。」
轉頭,王珊副院長帶著「寶寶也很無奈」的可愛小表情對記者說:「好多家長都以為我們是私立幼兒園,因為確實看外觀,太漂亮了!但是我們就是公辦的,只怪當初修的時候修的太藝術了,哈哈哈……」是呀,剛進幼兒園大門,記者就被門口的一株長得特別漂亮的向日葵和兩排梔子花「儀仗隊」吸引住了,配上很有熱帶風情的遮陽傘、現代與古樸結合的鐘樓、淡綠淡黃的自帶藝術造型的教室主樓、垂墜著的綠花球、各個角落的種植小院落……整個幼兒園給人一種「一步一景」、分分鐘能拍個大片的感覺。
「這個幼兒園是去年6月份,我接到之後,才開始籌備的,包括招聘教師,老師的培訓,採買設施設備,所有的布置都是我們自己親手打造的。」園長樊朝霞談起幼兒園時,寵溺得像談起自己的孩子,「目前幼兒園呈現出來的所有東西,都凝聚著所有老師的心血,從去年6月份開始籌備到10月22日正式開園,我們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就是要保證給孩子一個安全、有序的『家』,像幼兒園的地面,之前就是水泥地面,不適合孩子們嬉戲玩鬧,我們改成了塑膠地面,為了保證安全,我們請專業部門過來檢測了好幾次,就是要保證硬體條件絕對過關。」正因為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漂亮的光華新城幼兒園成為了大家口中那所「上檔次」的「別人家」的幼兒園。
家長們配合幼兒園,開墾出了一片蔬菜基地,各個班在自己的區域內種上不同的菜品,孩子們每天都很細緻的照顧著自己的「蔬菜寶寶」。
幼兒園裡每個角落的設置都是很有意義的,比如一樓的「繡坊」,表面看著是在教孩子們繡花,其實是在練習他們的腕關節、腕部力量,為上小學寫字打基礎。
慧思、慧玩、慧育 打造一座「慧」園
光是硬體上檔次,外觀很藝術,不能稱之為一座好的幼兒園,更重要的是對孩子有科學的保育教育,讓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接納到好的教育,養成好的習慣,為他們人生賽跑開啟漂亮的第一棒。
那麼,作為一個新生的非常年輕的幼兒園,光華新城幼兒園怎麼提高自己的軟體水平呢?其實,這個新生的幼兒園有個成熟的「導師」,即溫江魚鳧幼兒園,光華新城幼兒園其實是有著10年園齡的溫江魚鳧幼兒園的分園,園長樊朝霞和副院長王珊以及一些骨幹教師都是從魚鳧幼兒園調過來的,樊朝霞更是一人分管了這兩個幼兒園,因為有了魚鳧幼兒園十年的辦園經驗,因此,在籌備開辦光華新城幼兒園時就很順利,前進的步伐穩而紮實。2015年10月22日,光華新城幼兒園剛開園時,第一批只招收了181名幼兒,短短半年時間,現在,幼兒園已發展了11個班,招收了370名兒童,擁有教職員工52人。
「我的辦園理念就一個字『慧』,對老師是慧思,對孩子是慧玩,對家長是慧育。」樊朝霞園長詳細解釋道,「我們的老師都很年輕,很多都是90後,她們的身上有很多不同於70、80後的閃光點,她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所以,我希望打造一支會思考的智慧型老師,她們要善於捕捉孩子們在平時遊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發展出相應的課題。而對於孩子來說,我們要帶出一批有智慧,會玩的孩子,這些孩子能在遊戲的過程中發掘出遊戲的價值,能夠得到提升,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針對家長,大家都知道,現在家庭教育等重於學校教育,我們幼兒園要給家長傳導有用的理念,積極配合園裡的課程、活動,在家裡也營造出好的氛圍。」
理論說起來有些空泛,光華新城幼兒園副院長王珊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我們今年三月份以來,每個班都打造了一個小的種植區,小朋友們會帶來種子或者植物,雖然小朋友們也很認真的照顧它們,但是有些植物就死掉了,或者種子就是不發芽,為此,很多小傢伙還大哭一場,我們的老師就要給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後來,我們就想專門開闢一個種植區,就召集了擅長種植的老師和一些家長,在幼兒園後面挖了一大片地,劃分了哪塊地是哪個班的,該施肥的施肥,施完肥養了幾天地之後,各個班就去播種,小朋友們特別積極,每天放學了就要去澆水,照顧自己的菜地,前幾天,小班的小白菜熟了,小朋友們自己收菜,然後請廚房的阿姨幫忙煮熟,那天中午,平時不吃菜的小朋友們,吃自己種的小白菜都吃得特別開心。,家長們也經常來跟我們交流,哪些菜收過一茬,該換種子了,馬上放暑假了,暑假的菜地怎麼照顧,開學前是不是要提前來播種之類的,這就是學校、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形成合力來做一件事情,孩子們也在看似玩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像有個小朋友叫多多,她剛上幼兒園不久,每天早上離開她外婆都會哭,但是她只要到了幼兒園,看到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她就會跑過來要求抱抱,抱了她就開心了。」副院長王珊寵溺地說,「這也就是老師們的真心付出,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我們的老師,而孩子們的喜愛,也讓我們老師覺得很幸福,這也是這個職業帶來的感動。」
樊朝霞園長補充道:「這些小事也反映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還有孩子之間的信任,只有信任建立起來了,做任何事情才能夠順利。」
因為信任,今年六一兒童節,魚鳧幼兒園和光華新城幼兒園一起舉辦了一場大型的親子運動會,地點在和盛鎮,當時參加運動會的家長孩子一共有兩千五百多人,在老師的協調下,兩家人互相拼車前往活動地,車輛都達到了六百多輛,當天的活動舉辦的非常成功,家長們玩的很嗨,孩子們整天幾乎就在家長的手掌中、懷抱中、背上度過的,大大增加了親子的親密性,家長們都很滿意。「其實後來想想還蠻後怕的,這麼多人這麼多車萬一出點事情,我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樊朝霞說,「不過,因為我們前期工作做得也很紮實,跟當地派出所聯繫好了,做好了路牌,多次查看了場地,給家長發了安全告知書,家長們也很支持,所以當天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六百多輛車都是有序進出,沒有發生擁堵的情況,我們都覺得很有成就感,覺得特別欣慰,而且把好的東西如願地帶給了家長,帶給了孩子們,我們就很滿足了。」
《基於領域教學知識(PCK)的學前教師培訓及效能研究》課題研究項目組的專家了解幼兒園關於數字桌面的遊戲。(照片由溫江魚鳧幼兒園提供)
來自北京、廣東、上海、浙江這些發達先進地區的園長及骨幹教師,在溫江區魚鳧雙語幼兒園舉辦(數學領域)全國課題園第二次研討會,以求達到資源共享、共同學習的目的。(照片由溫江魚鳧幼兒園提供)
搭乘專家課題列車 提升教師隊伍教學水平
去年,樊朝霞園長機緣巧合下,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瑾聯繫上,在黃教授的支持下,樊朝霞所在的幼兒園加入了教育部人文哲社項目——《基於領域教學知識(PCK)的學前教師培訓及效能研究》課題研究項目,在為期一年的學習研究中,幼兒園老師們在專家的指導下,對領域教學知識有了全方位、多維度的了解和認識,可謂受益匪淺。
「本來我們只有15名老師參與了項目組,是項目跟蹤的目標教師,這15名老師要跟著項目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反饋學習心得和學習效果,但是因為機會太難得了,所以我們全園的老師都一起跟著在學習,全部投入到了這個課題研究中。要知道,這個是教育部的課題項目,黃瑾教授又是特別牛的一位教育專家,在項目組裡的成員,有很多是來自北京、廣東、上海、浙江這些發達先進地區的園長及骨幹教師,我們平時想聯繫都沒有門路的,這個機會真的太難得了。上周末,這些大神級的園長來到我們幼兒園,召開了全國課題實驗園的第二次會議,第一次會議是在北京開的,所以我們還是很榮幸。會議過程中,看了這些園長給孩子們講課的情況,真的學習到太多東西,啟發很大。」副園長王珊一臉的崇拜。
園長樊朝霞也意猶未盡的說:「這一年來,有專家們帶著做教研,老師們更加自信了,更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課題,老師們的專業發展很大,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和發達地區教育的差距,我們搭上他們課題組的這趟列車,真的能夠更加迅速的發展我們的教育。」
樊朝霞喜歡和孩子們呆在一起,給他們講故事、講茶藝、講種植……總想把自己會的東西都教給孩子們。(照片由溫江魚鳧幼兒園提供)
孩子們在老師媽媽們的精心照顧培養下,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奔跑在陽光下。(照片由溫江魚鳧幼兒園提供)
「我的魚幼媽媽是超人」
樊朝霞是一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她有著11年高中教師的資歷,兩年教育局工作的經歷,又從2007年接手溫江魚鳧幼兒園,「最初接手幼兒園時,還是挺茫然的,畢竟之前的工作經驗跟幼兒園的管理還是很不一樣,不過幸好遇到了這麼一群好的工作夥伴,大家在一起學習鼓勁兒,又面對孩子純淨的世界,慢慢的自己也就變得很簡單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追求到自己的價值,尋求到了成就感。」「魚鳧幼兒園辦園之初,我們就想著要讓孩子做一個有根的人,所以就傳承的魚鳧文化,我們的辦園理念就是『沾溉魚鳧靈氣,浸潤授漁之道』,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新園——光華新城幼兒園就在『慧』字上做文章,想給大家呈現出更多陽光、積極、正能量的東西。」
最近,光華新城幼兒園正在製作一個小視頻——「我的魚幼媽媽是超人」,整個視頻用乾淨、溫暖的色調描繪了孩子們眼中的魚幼老師們:她們是仙女,能陪伴孩子們瘋陪孩子們鬧,陪孩子們做各種遊戲;她們是魔法師,她們總是能想出各種好玩的遊戲,變出不同的遊戲道具,又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得交給了孩子很多知識;她們是超人,她們似乎無所不能,從茶藝到木工,從刺繡到種植,她們信手拈來,總是帶給孩子們各種驚喜……視頻最後,是一張張年輕自信的笑臉,這就是這個幼兒園的老師們,像一道道七色的光,照進每一個孩子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