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新生命呱呱落地,當我們面對皺巴巴皮膚孩子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父母的內心,對孩子、對未來都充滿信心,新生命的待遇也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不知為何隨著孩子變大成長,父母之愛發生了變化,甚至還有很多孩子一度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
都說天下父母心,尤其是為人父母之後更能體會這句話,從孕育生命到培養孩子,整個過程可以概括為酸甜苦辣,孩子撒嬌時可以融化不開心的一切,孩子叛逆時真想舉棍一頓亂打。&34;這個問題,遲疑的只有孩子自己,因為父母不管何時面對&34;問題時,內心的答案都是深愛無疑了。
但為何很多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和父母之愛的方式脫不開關係,比如:
1、父母對孩子的期盼發生了改變
幼齡階段也就是0-3歲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最大的期盼就是孩子健康成長,自古以來男耕女織是屬於一個自然過程,但現最不缺的就是不勞而獲的人,為什麼呢?因為現在太多家長把學習看得過於重要,對孩子的態度自然也發生了改變。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只要把學習搞好什麼事情都不用管,每天吃飯有人做、衣服有人洗、喝水上學都有人提醒。當&34;成為唯一要求的時候,孩子們被壓的喘不過氣來,又怎會學好習、做好事呢?這個時候家長也不會甩好臉色,畢竟為孩子掃平一切,只需要學好習這一件事情不能辦好,這該是有多失望呀?也正應了那句&34;
2、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發生了改變
當孩子上了學、年紀稍大些之後,尤其是媽媽們湊在一起,聊天的內容都是孩子上的是什麼學校、報的是什麼補習班?平時考試的時候分數如何?得過多少獎狀……家長們看起來聊得忘記時間,實際上各個家長的內心活動都不一。試問有多少家長情願聽到別人家孩子數不清的優秀,而自己家孩子無優秀說出口的尷尬?
這件事,說是攀比、實際上更是如&34;一樣的愛護心,家長不喜歡聽到不利於自己孩子的言語,說明在乎、重視孩子,但這份關懷也的確給孩子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傷害。當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重複某某孩子有多優秀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眼神黯淡、失去光澤,因為在孩子看來&34;
3、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發生了改變
有很多以&34;的父母,他們總是在子女很小的時候保護過度,但是當孩子長大身上劣跡斑斑的時候,又責怪孩子不上進、不好學,可是父母哪裡知道,孩子的不會、不上進,都是家長沒有給機會施展,就拿學習這件事情來說幾乎沒有孩子學不會,只是學會的時間不同罷了。
那些在幼兒園學過基礎知識,和沒有學過基礎知識的孩子,他們上學之後往課堂上一坐老師就心知肚明,以至於不同環境、不同基礎,都會形成不同的結果,所以很多時候不是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對孩子的關愛發生了改變,小的時候對孩子過度保護,長大之後又擔心孩子太脆弱想要多訓練,那麼過程自然是容易得罪孩子,讓孩子形成&34;的思想。
那麼,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該如何預防這種患得患失的安全缺失呢?
1、正確看待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懂事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長大,成長亦是如此,當一個新生命降生後,我們懷著激動、欣喜的心情迎接,因為這是新鮮稀奇,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疲倦早已不知不覺取代了當初的欣喜感,取而代之的是厭煩、焦躁,但僅僅是焦躁而已,因為&34;,父母的存在不僅僅是責任,更是培養孩子之根本。
既然一切的事情不能隨心而欲,為何不靜下心來認真對待呢?因為倦了、煩了並不是擺脫現狀反而徒增煩惱,倒不如放鬆心態把視覺朝前看,不要過度糾結在一件事情並正確去看待孩子的成長。比如,當孩子摔跤的時候不要著急去扶,給孩子自己嘗試站起來的機會,你會發現驚喜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孩子一顆動蕩的上進心。
2、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
父母愛孩子方式的改變均來自學習方面的淘氣,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孩子沒有上學的時候是不是很少揍孩子?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卻總是兜不住自己的暴脾氣,其實這些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態度和關愛發生了改變,以至於在孩子心中形成了患得患失的感覺,總覺得爸爸媽媽變得不愛自己。
養孩子就像是我們工作一樣,如果我們同一份工作做了很久,每天上班都在重複一件事情,我們就會發現急躁和厭煩才是壓力的原始。養孩子還不能完全和工作相比,因為工作實在是幹得不順心了可以再找,但是熊孩子的教育不管有多麼糟糕父母都不能放棄。
所以對待孩子學習這件事情,父母糾正自己的心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比如孩子此刻學習差勁、不願意學,父母就糾結孩子日後該怎麼辦,距離孩子以後的生活還有很長,我們怎麼就覺得孩子不行呢?故而相信你的孩子,才是正確看待孩子成長該有的態度。
3、正確看待孩子的關愛
拋開孩子的成長、學習不說,光是關愛孩子這件事情,很多父母都將關愛用錯了地方,幼兒時期是小心翼翼的過度保護,少年時期是成才成器的高期盼,青年時期又是對孩子這不行、那不行的指指點點,雖然父母之愛本質是希望孩子更優秀,但是孩子的學習卻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聆聽。
如果家長一昧地對孩子施壓,還時不時地幹涉這件事情怎麼做、那件事情怎麼做,孩子得不到自我能力發揮又怎能學得好?所以關愛孩子這件事情,請從適當&34;開始,你的小心翼翼保護只會讓孩子更嬌弱,將來弱不禁風的生活質量更是無限的後悔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