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用語宜口語化

2020-12-11 中國氣象局

  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質量的日益改善,社會各界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欣賞水平更是不斷提高。不久前,某氣象臺天氣預報中原本很常用的一句「今天陰間多雲」,卻讓部分訂閱天氣預報簡訊的手機用戶大為不滿,認為「不吉利」,紛紛向氣象臺投訴。

  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啟示:在努力提高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的同時,大家也期待天氣預報「親民化」。氣象服務人員應該強化「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的意識,提高文字水平,更多地使用口語化、人性化的天氣預報用語,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更多的滿意度和支持率。比如,在氣象預報之中,我們常常用低壓槽、高壓脊、氣旋、低渦、風切變等專業名詞,然而,對於大多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市民而言,這樣的用語顯得過於僵硬,難以理解。

  再比如,我們預報「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陰轉中到大雨,東北風5-6級,陣風7級」,對於各級氣象部門使用的預報評分標準中關於「中到大雨」和「東北風5-6級,陣風7級」的等級劃分,一般公眾未必十分清楚。普通百姓只能直觀地體會到雨勢和風比較大,而不容易定量地把握雨量和風到底有多大。儘管絕大部分人只要有這樣定性的認識也就足夠了,不會刻意去挑剔,可我們氣象部門是否有責任讓不同層次的受眾都能儘量滿意呢?是否可以預報出雨量、風速的範圍和與前一天相比氣溫變化的幅度,適當增加一些通俗易懂的服務建議和防災自救互救的常識,來給大家一種更切身的體會,使大家更容易理解呢?上海中心氣象臺在某天的天氣預報之中加入了「毛毛雨」來代替「陣雨」一詞,儘管「毛毛雨」也是正式的氣象用語之一,但很接近上海口語,令人倍感親切,市民好評如潮。

  氣象服務的宗旨是服務社會。各地氣象部門利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加強氣象科普知識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的同時,各地氣象部門根據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氣候特點和民風民俗,嘗試在天氣預報中使用一些更加口語化、親民化的用語,使未來天氣預報更加精細、更易理解、更加人性化、更具藝術性,無疑是有益的。(來源於2008年12月16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邢開成)

相關焦點

  • 常用天氣氣候預報用語
    保定近一個月來天氣變化劇烈,炎熱與暴雨遙相呼應,為了能夠讓民眾準確理解和使用天氣預報,及時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現將天氣預報中常用的時間名詞和氣象要素歸納如下:一、常用天氣預報用語(一)短期、短時天氣預報及時間用語(北京時)
  • 天氣預報用語解釋
    晴陰何含義天氣預報中,「晴」、「少雲」、「多雲」、「陰」的預報用語都有它的特定含義。我國氣象部門對這些用語的規定如下:  天空無雲或雖有零星的雲層,但云量不足天空面積1/10者稱為「晴」,有時天空中出現很薄的高雲,但能透過陽光的也稱為「晴」。
  • 天氣預報中時間用語和預報時效
    大家每次看天氣預報時,都會聽到主持人說「白天」「下午」「夜間」天氣如何,那麼小夥伴們都知道「白天」是指哪段時間麼?是傳說中的太陽下山之前都叫白天麼?小夥伴們,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天氣預報服務的時間用語:白天:08--20時(北京時,下同);夜間:當日20時--次日08時凌晨:03--05時早晨:05--08時;上午:08--11時;中午:11--13時;下午:13--17時;傍晚:17--20時;前半夜:20--次日02時;後半夜:次日02--08時大家對時間術語應該了解了吧,不知道你們是否對公眾天氣預報時效也很好奇
  • 常用天氣氣候預報用語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保定近一個月來天氣變化劇烈,炎熱與暴雨遙相呼應,為了能夠讓民眾準確理解和使用天氣預報,及時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現將天氣預報中常用的時間名詞和氣象要素歸納如下:一、常用天氣預報用語(一)短期、短時天氣預報及時間用語(北京時)白天:08~20時;
  • 天氣預報中的降水用語
    在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我們經常聽到小雨、中雨、暴雨等專業術語,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小雨是指24小時內降水量不超過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為5毫米~18毫米,中雨為10毫米~25毫米,中到大雨為18毫米~38毫米,大雨為25毫米~50毫米,大到暴雨為38毫米~75毫米。24小時內雨量超過50毫米的稱為暴雨,超過100毫米的稱為大暴雨,超過2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記者邵權達 攝  記者驗證發現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手機天氣預報類APP受到市民歡迎,有的還推出了精細化的預報,預報時段可以達到逐小時。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預報軟體給出的結論不盡準確。尤其在天氣多變時,只是「看上去很美」。
  • 寧波:港口精細化天氣預報服務平臺正式運行
    寧波:港口精細化天氣預報服務平臺正式運行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4年05月27日16:08
  • 北京:提供高考考點逐時精細化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又到高考季,記者從北京市氣象局了解到,今年高考氣象服務首次提供全市91個考點逐時的精細化天氣預報。  高考期間,正值汛期,天氣複雜多變。北京市氣象臺從6月4日起,通過傳真向高考服務保障機構滾動發布高考期間的天氣預報,並提前與中央氣象臺等部門加強會商,開展天氣聯防。市氣象服務中心積極利用@氣象北京微博、微信發布高考天氣諮詢。
  • 河源:精細化高速公路天氣預報保障出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徐明唐 甘海報導 針對長假期間公眾出遊多、對天氣預報信息需求更精細的特點,廣東省河源市氣象臺特別推出高速公路沿線天氣預報,為高速公路通暢提供了有力保障。
  • 天氣預報中的區域、地點用語
    在天氣預報中,區域和地點一般用行政市名,但也常常會聽到諸如「西部地區有陣雨或雷雨」、「東部多雲,局部陣雨」等說法,一般是提到未來天氣整體趨勢時使用。當按區域來發布天氣時,所謂的「西部地區」、「東部」具體指的是哪些地方呢?了解之後,可以更好的利用天氣預報。
  • 三一口語三級考試:談論天氣用語
    三一口語三級備考必備:談論天氣用語小結   西方人見面,無論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首先都要談論天氣。因此,學會用地道的英語表達天氣將會使你的交際錦上添花。   [典型表達]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今天天氣怎麼樣?
  • 天氣預報中的專業術語 你了解多少?
    29日白天至31日受地面強冷空氣影響,有一次寒潮雨雪冰凍天氣過程。HAPPYWINTER具體預報今晚到明天:多雲,北風2級,氣溫7到13度。相對溼度70%。降水概率30%。氣象科普小課堂天氣預報看了這麼多年你真的看懂了嗎?多雲、陰天晴天間多雲陰天轉多雲有什麼區別呢?
  • 短時預報上線:墨跡天氣踐行更精細化的服務
    當前,氣候變化正在影響著我們的自然環境和人類環境,而對於天氣類應用來說,如何提供儘可能最好、最精確的天氣服務,幫助人們預防災害,減少災難,成為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傳統的天氣預報,對於大眾來說更像是一種粗略的信息服務,為人們的戶外活動和出行提供一些參考。"看一看天氣預報,明天是否下雨?"成為人們的日常話題。
  • 關鍵詞:氣象信息傳播 天氣預報監督員
    從退休到現在的16年間,葉瑞珠堅持每天在家裡調看天氣資料,查看雷達回波圖,關注雨情信息。葉瑞珠說,是「人退心不退」,一日三餐般地準時調看省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一旦發現不易理解的用語,便打電話到省臺會商室,提醒當班人員校對修訂。這份悉心熱忱,讓在職預報員對標先進,嚴謹、細緻做好每一次預報。有這樣一位專業的前輩時時盯著預報,大家也親切地稱她為「天氣預報監督員」。
  • 天氣預報中的風力
    中國天氣網北京站訊 天氣預報中經常會預報風的大小,用到一些風向和風力用語。風向和風力的含義分別是怎樣的呢?風向是指風的來向,一般按八個方位計算,即: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
  • 實用口語情景輕鬆學:天氣預報說這風要刮三天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情景輕鬆學:天氣預報說這風要刮三天 2011-09-17 17:45 來源:可可英語 作者: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樣一個人日復一日無聲地奉獻著,見證著重慶市數值天氣預報精度不斷提高。他就是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計算應用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孫啟龍。自2012年加入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從事超級計算應用服務工作,他便和數值天氣預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 數值天氣預報:靜悄悄的革命
    作為一個計算問題,全球天氣預報可與模擬人類大腦和早期宇宙的演變相媲美。這是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理論基礎。1950年,在普林斯頓最早嘗試了使用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進行天氣預報(更準確的說是事後模擬預報);1954年在斯德哥爾摩則第一次進行了實時預報,但是距離日常所需的天氣預報仍有很大差距。
  • 數值天氣預報的寂靜革命(譯文)
    由於這些過程通常都無法解析,它們需要按照與可解析尺度的相互作用被「參數化」。為了便利地進行數值求解和多少降低一些方程組的複雜程度,有時候也會對方程組進行一些簡化,這也是Richardson最早提出數值天氣預報時的想法,雖然他並不十分成功。
  • Nature綜述 | 數值天氣預報的革命
    過去40年裡,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使天氣預報技能不斷提高,未來3至10天的預報能力每10年大約增加1天:這篇綜述敘述了數值天氣預報(NWP)的科學基礎和過去在預測技能方面進步最大的三個領域——物理過程表示、集合預報和模型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