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有穿的髒兮兮的,去過孩子的學校嗎?
近日,看到一則真實故事。
浙江寧波,有一對剛在工地上幹完活的父母,因為趕著去接孩子,沒時間換下身上髒兮兮的衣服,就去了學校。
一路上,夫妻倆內心非常忐忑,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穿的不體面,會讓兒子「沒面子」,怕自己邋遢的形象,會讓兒子受到其他小夥伴的嘲笑。
可當夫妻倆把顧慮告訴兒子時,男孩說了一句話,差點把父母感動到落淚: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孩子一句話,讓父母瞬間把一路上所有的忐忑、不安都給放下了。
母親聽完兒子的話,十分感動:「有點想哭,孩子還是非常體諒我們的。」
網友也紛紛給小男孩點讚,誇讚小男孩「三觀超正」、「理解爸媽辛苦」......
正如網友所說:「成材之前先成人,這便是教育的極大成功。」
懂得感恩父母、體諒父母的孩子,身上自帶光芒。
央視新聞主播在評價這個事件時,說了一句話:
「良言一句三冬暖,而這句話溫暖的又何止他的父母。」
是啊,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又孝順,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能夠發自心底的尊重父母的職業,體諒父母的辛苦。
2.
多少孩子不理解
父母的職業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有沒有因為自己父母的職業而自卑?」
一位匿名網友回答:
「有吧,這種自卑與自怨貫穿了我的成長」
因為父母永遠掙扎在社會的下層,雖然父母辛苦養育了他,但父母並不光彩的職業,讓他從小就自卑敏感。
電視劇《少年派》中有一幕:
林妙妙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經濟上更是沒有受到過委屈,但後來,父親失業了,為了養家,做起了殯儀館的司儀。
當女兒知曉此事後,竟然對著父親破口大罵:
「他現在幹的活多瘮人,他掙私人的錢!」
甚至憤怒到直呼父親的名字。
父親為平息女兒怒火,讓女兒先吃飯,誰料,女兒卻拍開父親的手,喊道:
「不許吃!別碰!你今天碰死人了沒有?!」
母親看到女兒如此任性,怒火一下子被挑了起來:
「你爸不偷不搶,憑本事吃飯,丟你什麼人了,你憑什麼說他!」
「你暑假的補課費,誰給你出的?兩輛自行車誰給你買的?你的零花錢不夠了,衝誰要啊?」
最後媽媽氣到給了女兒一個耳光。
事情鬧到這種程度,父母的內心,怎能不五味雜陳。
父母的職業,有時是不得已的生計所迫,但愛孩子的心卻從未改變過。他們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甚至付出了更多。
在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一個男孩很不理解,父親為什麼總是扣扣索索,有時候甚至會為了5塊錢磨磨唧唧。
但他不知道,父親為了省500塊錢手術費,用鉗子給自己拔牙,止血工具就是兩瓶礦泉水。
兒子抱怨父親常年不回家,但他不知道的是,父親長期在外工作,是為了自己彌補創業失敗留下來的巨款。
他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親的血汗錢,也許父親給不了太多,但那卻是一位父親全部的愛。
當男孩知曉父親一個人扛下了所有苦,把所有的歲月靜好留給他時,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
有多少父母,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讓孩子吃苦。
有多少父母,寧願自己過得不體面,也想讓孩子能生活的體面。
3.
學會感恩
是每個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還記得,之前火爆全網的《少年說》李仁志嗎?
他在談起媽媽的職業時,沒有絲毫的難堪,甚至為了維護母親,還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的媽媽是一名外賣配送員,她認真敬業,但常常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希望大家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因為當你打開門的一瞬間,看見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心裡的小公主。」
媽媽聽著兒子的告白,眼角不覺得泛起了淚花,她沒想到兒子不僅不嫌棄她,還這麼的懂事。
我想這一刻,這位母親的內心一定是欣慰的。
坦蕩的對待父母的職業吧,這樣一點都不丟人。
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寫:「身無饑寒,父母無愧於我。人無長進,我以何待父母?」
他們拼盡全力,你若仍然覺得是父母虧欠你,一邊依賴,一邊索取,情何以堪?
「哀哀父母,生我劬我。」
我們不能只因為看到父母的不光鮮的職業,就忘記了父母對自己付出,不能只知道索取,卻忘記了對父母的尊重。
要知道,是父母一次次彎下來的腰,才成就了現在我們昂首闊步的未來。
導演北野武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要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來判斷。當你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真不容易』時,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
最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正確看待父母的職業,願每一個父母,都能收穫孩子的體諒。喜歡今天的文章,就點擊底部的【在看】或【分享】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