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食多,要談主食的話除了筆者最愛的壽司刺身和近年掀起熱潮的拉麵之外,日本的烏冬也是非常的美味。其實早年被視為尊貴版的稻庭烏冬已打入過香港的市場,奈何價格不便宜,而且曾在香港好幾家店吃到的水準都不太穩定,始終難以普遍起來。而另一種平民版的贊岐烏冬,其實香港也有幾家專門店以其作主打,但品質還是跟日本的相距甚遠。
日前聽聞日本那家有名的烏冬連鎖店丸龜制面在香港開了家分店,筆者當然迫不及待的前去查探一下了!這家丸龜制面的烏冬連鎖店在日本也算是相當有名,單是當地分店已有七百多家。今次來香港被和心集團收歸為旗下品牌,與夏麵館、正村壽司及日牛涮涮鍋等餐廳屬同一陣線。
這晚跟朋友前來,可能是新開業不久,平日晚上8點左右前來,客人不算多,只坐滿六七成。靠門口位置仍然是點餐處。這裡跟日本一樣仍是以自助快餐為形式,自己點了烏冬後,再自行夾上喜歡的炸物,之後拿去付錢就是了。如果第一次來不懂得怎樣做,這裡也有不少點餐教學貼在顯眼處。圖文並茂容易理解,就算像我這種死宅也可以不用問人都不會做錯出醜。
這裡單是烏冬就差不多有十二款,烏冬當然只有一款,就是贊岐的,不同的就是湯底,要冷要熱,有沒有生蛋或溫泉蛋之類的。而且還有分中及大碗,價格也只相差五元。跟師傅說要哪款烏冬,他便會現煮給你。等個2-3分鐘便完成,速度都相當的快。
接著便可以前來炸物區夾上自己喜歡的食物。這裡的配料主要以炸物為主,而且款式還算挺多,大約有十多款。基本如炸蝦,野菜天婦羅等都不缺。少見一點的如半熟蛋天婦羅,紫菜魷魚天婦羅等也有,看起來還是蠻新穎的。如果仍是不飽的話,這裡也有單賣腐皮壽司及飯糰等,吃上2個必定能餵飽肚子。
選好所有食物後就來收銀區付錢,之後再可以自行繼續添加調味料。調味料如日本一樣,也有蔥粒,天婦羅脆粒及姜茸自助。筆者不吃蔥和姜,當然沒有加那2種了。反而天婦羅脆粒倒是下了不少。不過看這裡的脆粒沒有日本那種炸得粒粒飽滿脆口,有點失望。醬油有2種,分別用來點天婦羅跟鳥冬。其中鰹魚醬油是用在烏冬上,但其實如果點有醬油口味的烏冬,筆者覺得已經很夠味,不用再多加,否則會有點鹹。
我選的是溫泉蛋熱烏冬,大的話份量適中,我是胃口大一點的女生吃完大約也有八成飽。不過其實我看友人的中烏冬,份量好像跟我的差不多,可能只差幾條份量而已。湯底已是醬油味,所以也不用加其他醬油也很夠味了。
先把蛋打散混在烏冬內,吃一口,烏冬不算熱,只能說是暖口。贊岐麵條偏粗圓身,入口質感不太實,吃起來沒有想像中煙韌,也吃不出麵粉香。比起在日本連鎖店吃到的仍是有一大段距離。溫泉蛋很大顆,一切開蛋汁便四處流,但蛋味不太濃鬱沒什麼蛋香,不過跟醬油和天婦羅脆粒混起來時,湯底帶點黏稠度,醬油都很香不會好鹹,加上脆粒一起吃有點香口,味道確實還不錯。
另外還點了些配料,雖然烏冬內已有一隻溫泉蛋不過看到這個半熟蛋天婦羅很好奇又點了來試試! 份量很大隻,外皮炸得金黃,不過還沒吃剛一夾已覺得有點淋。一切開內裡的蛋汁便全流出來,且帶點啫喱狀的蛋黃,蛋白也很柔軟。裡面的口感還可以,不過蛋味仍然偏淡,而且外皮好淋有點硬,吃了裡面的蛋,而外面那層皮就不太想吃了。
海老天婦羅,頗長的一條炸蝦。這個外皮就炸得比較好一點,油份不算多,吃起來還帶點脆口,但尾尾的部份仍是淋了。內裡的蝦肉其實不算粗,肉質不算十分彈牙但起碼不會覺得爛。蝦味當然是沒什麼了,不過感覺以這個價格來說要求當然不能太高,整體算是可以接受。
海苔魷魚天婦羅,這款算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炸物。沒有像魷魚須那樣一大條咬到牙也掉,用上切粒形式再沾上海苔碎拿去炸。脆漿不太厚,油不算多,入口還是帶有點點香脆感,魷魚粒有嚼勁但不會很老,肉質算彈牙,加上海苔味道濃鬱,吃罷口腔還帶著點點海苔味。但唯一的缺點是很多粒都會黏在一起成了一大坨,要費點勁才能撕開。
買完單花了八十來塊,一碗烏冬再配上4款炸物,價格其實還算合理不會太貴。不過食物味道也就一般般,烏冬沒預期的好,炸物大部分更是偏軟。但以在尖沙咀區甚至在ISQUARE內,能找到這個價格的食物,當然也不能要求太高。可能剛開業的關係吧,希望店方會不斷改進令水準更加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