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創造價值,智慧共享收益,我是E東山,歡迎來到金值成長。歡迎關注、點讚、評論、轉發。
說來奇怪,我這個好歹在股市摸爬滾打近10年的人在聽起很多新的投資朋友時竟然非常的懵圈,很多他們口若懸河的股票我竟然都沒怎麼聽說過,更別說去分析和給出建議了。
自從A股成立科創板,開始實行註冊制以來,以前的審核環節大為減少,很多沒怎麼盈利甚至是初創級別的科技公司就可以登陸A股,這雖然對上市公司而言是莫大的好事,可以極大的解決創業過程中的資金需求,但是對於廣大中小型投資者而言卻是一個不小的噩夢,畢竟以前要專業人士承保和審核的工作轉移到普通投資者,相當於降了幾個維度的打擊。雖然有人站出來說,這樣就可以加速A股的中小投資者將資金流向專業機構投資者,形成較為穩健的股市行情,但是這個加速有多久,這個過程能持續多長時間,讓一個賭徒從此看到麻將和撲克不在有幻想,你確定你能做到?
科創板的上市公司從不缺乏故事,尤其是代表未來行業發展和顛覆原有市場的美好故事。現在的科技企業科技人員背景優秀,又有風投機構的加持,又有能直達二級市場投資者內心的發展規劃等等,這些故事向來都是A股投資者的最愛,當然他們中不乏有能真正實現的企業,這也是國家設置科創板的用心之一,從概率的角度而言,那些不成功的科技企業也是成功科技企業的一部分。行業的失敗才能孕育行業的精英,就像一個人才聚集的班級,相互的追趕形成的無形壓力反而更能孕育出一個頂級的人才。但是科創板的不確定性導致分析和研究該類型企業非常困難,普通中小投資者在確定性極強的貴州茅臺和五糧液身上都沒賺到錢,更別說去玩玩科創板或者是主板的科技類企業。
不確定型企業往往集中在研發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研發需要頂級的人才、充足的研發資金、企業能承受的試錯成本、廣闊的市場空間、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等等,同時還需要一定的運氣,以上這些因素導致研髮型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不能長期保持在穩定的狀態,往往一個爆品就能實現大幅盈利,一次就能實現扭虧為盈。如果這個爆品不能引領行業未來,不能為市場所接受,那麼被各種光鮮亮麗概念加持的科技股就會呈現巨大的估值波動,幾十上百都是常態,冷不丁的搞一個過千都有可能,普通投資者根本就無法承受這樣的波動。
所以科技研髮型上市公司存在淨利潤增長的不確定性、市場各種分析的不確定性、自我識別和研究能力的不確定性、二級市場估值巨大波動的不確定性等等,正是這些不確定性導致科技類企業投資非常的困難。例如新能源板塊中的寧德時代,很有可能一覺醒來全球哪家不怎麼知名的非上市公司就研發出一個完美代替當前新能源電池的新技術,那麼這一類型的上市公司估值就會瞬間大跌。
不確定性是中小投資者的最大殺手,消息的收集能力、消息的實時接受能力、研究和分析能力、判斷和決策能力、實施和糾正的能力等等都是制約中小投資者投資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巨大壁壘,這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承認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就是要比普通投資者優秀。目前A股炒股取得巨大收益的不是技術層面的打板就是黑天鵝事件的重組等非常規手段,真正依靠企業基本面取得巨大收益的都是集中在基本面確定性非常高的傳統產業,尤其是消費行業等。而有實力的機構投資者才會深挖科技型企業的核心研發能力和整個行業的未來趨勢。
投資投的就是確定性,確定性越高,犯錯的概率越低,盈利的概率就越高。中小投資者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聽各種所謂的能推動股價短期上漲的利好消息,但是在二級市場中很多優質成熟的上市公司並沒有什麼故事,因為他們已經不需要故事,有的只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攻城掠地和強大的市場壁壘,對於他們而言沒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藍籌股中的中國平安、貴州茅臺、五糧液、招商銀行等等其穩定的基本面早已經被各種機構和各類投資者已經確定,早已經成為大資金長期套利的低風險投資標的,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這類型企業不用過多的擔心其基本面的變化,唯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投資的時機。這類型企業的投資方法市場上早已經給出過秘籍「好行業、好公司、低估買入、高估賣出」,而且非常的耳熟。這個方法的核心基礎就是確定性,而「好行業和好公司」就是在告誡投資者要選出基本面確定性高的行業和公司,這樣才有可能實施第二步的「時機」,即低估買入,高估賣出。
以保險的龍頭企業中國平安為例。首先中國平安的行業地位已經不需要過度分析,傳統行業的龍頭老大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綜合壁壘,很難通過新的產品或者新的商業模式來挑戰其地位,即便存在這樣的可能,這更加說明該市場的巨大容量和消費潛力;
其次,中國平安已經上市十餘年,經歷過二級市場的洗禮,穿越過牛熊市場的考驗,價值投資者也已經完成對其二級市場估值邏輯基礎的建立,形成了之前所說的「低估買入、高估賣出」的基礎,簡單說就是中國平安已經具備了二級市場價值投資的屬性,普通的中小价值投資風格的玩家可以介入;
第三,中國的保險市場巨大,中國居民的保險水平和保險意願相比於發達國家而言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前些日子,權威機構發布數據,中國有6億人口的平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這就說明這6億人會因為一場疾病而全家返貧。短期提升他們的收入並非易事,但是通過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來解決看病資金的問題才是正解,雖然很多人一提起保險就是「這不賠那不賠」的,但是對於收入低的居民來說,商業保險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未來這必將是必須的消費選項。在舉國脫貧的大背景下,極少數的商業案例不會影響保險行業發揮全民福利國家戰略目標實現的因素,反而我覺得在醫保資金長期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強制性的商業保險也不是沒有可能,就像交強險一樣,未來搞一個癌症強制保險也是可能存在的。
第四,中國的國情就決定了政府的主要工作都會集中在社會的主要人群,而低收入人群目前就是中國的主要人群。拼多多為什麼能實現彎道超車,各種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願意升級最最傳統的消費行業,原因就是看準了低收入人群的強大消費能力。真正購買各種醫療保險的大多數人都是中低收入人群,至於那些傳說坑人的壽險等理財型保險都是資金較為充裕的投資者,這些業務雖說綜合收益比不上持有保險公司的股票,但是整個投資理財市場的認知就是這麼個水平,總有人會把錢存入銀行而不購買銀行的股權一樣,以規避銀行在資本市場的風險去追求百分百安全的儲蓄收益,簡單說銀行都不賺錢了還如何保障你的存款呢,因為銀行就是拿你的錢去賺錢。
先富不一定能帶動後富,但是先富可以幫助後面的人少花錢,花性價比高的錢。把目光天天集中在保險行業幾個小案例上,才是真正的目光短淺,照你這麼說,所有出過人命的行業都已經歇菜了。
第五,保險行業可以獲得大量的現金流,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區區幾百上千元的保險資金就能得到幾百萬的投資回報,難道保險公司真是慈善機構嗎?做過保險的代理人都知道,保險行業的提成比例非常高,有的甚至超過了50%,這就更加說明投資者幾乎都是在採取槓桿的原理來撬動賠償金額。當然,發生事故和生病存在一定的概率,這也是保險精算師主要的工作,他們會通過大數據來合理的平衡投保資金和賠付資金的比例,但是從長期來看,貨幣的長期貶值和社會的整體進步會直接推高看病的成本和相關賠付的標準,所以這些投保資金必須完成相應的升值。
保險公司相當於一家投資機構,各種保險業務就是獲取資金的一種方式而已,但是如何保障投保資金能抵抗通貨膨脹,能分享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才是保險公司的主要核心競爭力,這也是法律法規允許部分保險資金可以進入到股權市場的主要原因,中國平安持有核心資產京滬高鐵近40%的股權,股買中國平安的股票相當於間接持有和分享京滬高鐵的資產和收益。
以上這些都是中國平安作為「好行業和好公司」的主要參考標準,既然是好行業和好公司,既然中國平安已經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坐上了頭把交椅,那就不要過度的擔心其基本面。當然這些要還是不能說服你自己,你可以去極致的分析各種保險產品,可以參考各類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越是傳統行業,這類型的研究報告就越務實。
基本面的確定能降低投資中的大部分風險,至少不會突然出現大廈轟然倒塌的事故,所以把握好確定性不強的二級市場就能做好此類股票的價值投資。不用發掘一級市場的低估點,只要把握好一級市場的確定點,抓住二級市場的低估點,足以讓你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