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明顯變黃,還有不少碎粒。
半島都市報4月12日訊(記者 邢成博) 從正規超市買來東北大米,回家開包裝後卻發現大米
發黃結塊,用手一捻就成了
粉末狀……4月12日 ,市民高女士向記者反映了自己遇見的窩心事,發現大米有質量問題後,她聯繫了廠家,廠家自知理虧主動賠給高女士900元錢。
「我在
家樂福買到了劣質大米,太氣人了。」12日中午,市民高女士來到報社向記者反映自己遇見的窩心事。據高女士介紹,今年1月,她在香港路的家樂福超市買了七袋盛匯金源牌
東北珍珠米,每袋4千克,售價19.9元一袋。回家後,她為了訓練兒子做飯,便將大米放在廚房裡,由高女士的兒子每天淘米煮飯。3月的一天,高女士想進廚房看看兒子廚藝有沒有長進,一進廚房,看到盆子裡的大米很黃,抓起來一看,居然大部分都是碎粒。
高女士連忙問兒子為什麼大米會這樣,兒子回答說這幾袋大米都是這樣的,剛開袋時候還好些,只要開袋超過一星期,米就發黃,他還以為是正常現象。「我發現的時候,我們已經吃了5袋這樣的大米,正規超市怎麼賣這樣的大米呢?」高女士表示。
12日中午,高女士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買到的大米,記者看到一袋盛匯金源牌「東北珍珠米」已經打開了包裝,米發黃結塊,甚至呈現出黏稠絲狀,用手指輕輕一捏,竟成黃色粉末狀。一大把米粒,沒幾顆是完整的,記者將發黃的大米泡在水裡,過了一刻鐘水竟然也開始泛黃色。在包裝袋底部接觸空氣少的大米則相對比較白。
高女士告訴記者:「沒開袋的時候從外觀上看,這種米都是白白的,粒很大,看上去和正常大米沒有區別,但是只要開袋接觸空氣,米粒就越來越黃、越來越碎。一開始我還以為買到了過期大米,可以一看包裝袋上清楚寫著生產日期是2012年12月,不可能5個月就過期。」困惑的高女士上網查看,網上有專家說發黃變脆弱的大米,有可能已經變質,會產生黃麴黴素,過多食用可能致癌。
發現大米有問題之後,高女士帶著還未吃完的大米和售貨小票來到香港中路家樂福討說法,通過超市聯繫到了廠家,廠家派人現場查看了大米之後,主動承認正常的大米不會出現這種現象,這一批次的大米應該是有質量問題,願意「以一賠十」來補償。但是高女士對此表示不滿,認為自己一家人吃了問題大米不是錢的事,萬一身體出現異常怎麼辦。經過協商,廠家
賠償了高女士900元醫藥費,家樂福各超市也對這種大米做了下架處理。
「後來我問廠家才知道,這種問題大米在超市賣了半年多,不知其他市民買的質量怎麼樣。」高女士表示。市消保委工作人員也提醒市民,如果有人買到同樣品牌同批次的盛匯金源牌東北珍珠米,也發現類似問題,可憑包裝和發票找超市和廠家維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